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英中律師協會會長朱小久——幫助僑胞依法維權
本報記者  賈平凡
2022年02月18日0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朱小久正在接受僑胞的法律咨詢。

“世界大同 天下一家——疫情下如何應對種族歧視”國際線上講座視頻截圖。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是英中律師協會成立20周年,也是該協會會長朱小久從業的第21個年頭。從生物科學家轉行做律師,朱小久的職業生涯跨度不可謂不大。“半路出家”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更需要吃苦耐勞的韌勁。但對愛學習、愛挑戰的朱小久而言,轉行只是自己豐富多彩人生經歷的一部分,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從正式成為律師的第一天起,她就把鼓勵在英華僑華人依法維權作為自己的使命。不僅如此,她還為促進中英兩國人文交流奔走不歇。以下是她的自述。

 

“半路出家”當了律師

1990年,為了愛情,我完成了3年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后研究,立即奔赴英國倫敦。很快,我就獲得了英國帝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的科研職位,從此開始了在英國的定居生活。

從事自己喜愛和擅長的科研工作,待遇也很優渥,我感覺很幸福。那幾年,因為每年都能作出新的科研成果,我經常受邀到其他國家參加學術講座。

轉折出現在1997年。那一年,我所在的英國科研機構出現較大變動,我們實驗室的科研資金一時難以為繼。當時,我女兒年紀尚小,我腹中還有7個月大的胎兒。我就萌生了回家當家庭主婦的想法。我丈夫很支持我的想法。但他認為,我可以去他的律師事務所幫忙,或考取律師資格。而且據他介紹,在英國,2年內就可以拿到律師資格。當時,也有朋友建議我學會計,但我覺得法律更有趣,便申請到倫敦法學院,進行法律方面的專業學習。

進入學校,我才知道,在英國拿到律師資格需要4年時間,其中2年必須到律師事務所實習。找實習比學習法律知識更難。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經過不懈努力,我最終拿到國際知名律師事務所高偉紳的實習名額。我至今記得,我是當天面試的15個人中唯一的一名中國人。

1999年,我完成了學業。2001年,我順利通過實習,成功被英格蘭和威爾士律師協會接收為拿牌律師。2003年,我正式成為凱江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

成為律師后,我發現,華人律師在英國開展業務很不容易,而且彼此之間聯系不多。2002年,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參贊孫大力問我:“為什麼不成立一個方便華人律師交流的專業協會?”於是,當年我就和另一名華人律師李林娜發起成立了英中律師協會。

推動中英人文交流

現在,英中律師協會是一個擁有250多名成員的團體。在協會成立的最初10年,我們主要做了兩方面工作:一是通過各種方式為華人律師交流經驗提供平台﹔二是通過辦講座和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幫助海外華僑華人提高法律意識及依法維權能力。

2015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將中英關系推向一個高潮。借此東風,我們與當地的律師協會合作翻譯並推出《在中國做生意的法律》和《在香港做生意的法律》。2016年春,英中律師協會成員起草了一份英國法律指南,並在中國大使館網站上發布,廣泛涵蓋了民法和刑法、家庭法、商法和勞動法等主題。

基於對英中律師協會專業素養的信任,2016年,中國駐英大使館委托我們建立了一個在英國不同業務領域的中國律師數據庫。當中國公民或企業向中國大使館尋求律師推薦時,該數據庫可作為中國大使館的參考。

2012年,以英中律師協會成立10周年為契機,我們加強了和英國主流社會的聯系。在那一年的中國農歷新年期間,我們舉辦了特別慶祝活動,邀請來自英國上議院、下議院、中國駐英使館、當地華僑華人社團及英國西班牙律師協會等方面的賓客。大家就如何促進中英法律、文化和貿易交流進行了真誠溝通。

也是從那一年開始,每年主辦或者參與舉辦中國新年慶祝活動,成為我們協會的慣例。對我們來說,2016年是個大年。當年1月30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對面的中央大廳裡,“首屆全英華僑華人新春團拜會”隆重舉行。此次團拜會由包括英中律師協會在內的108個在英中國僑團組織和參與,匯聚了眾多獨具中國特色的文藝演出,吸引了2000多名觀眾前往觀看。同年2月,由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辦的“四海同春”慰僑演出,也給在英僑胞帶來一場紓解思鄉之情的文化盛宴。

近10年,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海外華僑華人的地位也隨之提升。以律師為例,20年前,在英國從事律師的華僑華人很少,因為語言沒有本地人強,華人律師要同當地人競爭,需付出更多努力。現在,懂中文、了解中國成為很大優勢,華人律師更容易被錄取。

堅定反對種族歧視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后,針對亞裔尤其是華僑華人的歧視犯罪迅速增加。其實,國際上針對種族歧視的法律法規已經相當完善。1969年1月,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正式生效。目前,全世界195個國家中,已有182個加入了該條約。與此同時,各個國家都有保護本國居民不受種族歧視的法律法規。但受文化傳統的影響,亞裔遇到種族歧視,大多選擇沉默隱忍,依法維權的意識普遍不強。這對提升亞裔在海外的生存環境極其不利。

在此背景下,我認為,普及反種族歧視的法律,非常有必要。2020年初,我和英國北京聯合會會長李海商議,希望通過辦講座宣傳反種族歧視法律知識。5月23日,我們聯合英美多個協會主辦了“世界大同 天下一家——疫情下如何應對種族歧視”國際線上講座。我主要介紹了反種族歧視的必要性、表現和案件數目統計、國際制裁以及如何應對。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際頻道對此次講座進行實況直播,當天收看直播的國際觀眾達8000余人。

我沒想到講座如此受歡迎。之后,我便積極組織律師、僑領、議員、媒體人等成立了“國際應對種族歧視聯盟”,成員來自30多個國家。我們依照《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和各國反種族歧視法律,以反歧視法律宣傳普及和交流的方式,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國引起的種族歧視。2020年10月24日,我們聯盟和美國等國多個社團共同舉辦國際反種族歧視論壇。

近兩年,海外華僑華人反種族歧視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但反對種族歧視依然任重道遠,華僑華人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准備。

反對種族歧視,海外華僑華人應拿出行動。華社僑團應團結起來,勇敢發聲,爭取各方支持,切實維護僑胞權益﹔團結新僑和老僑的力量,積極鼓勵和支持華裔參政議政﹔針對外媒歪曲中國的負面報道,華僑華人要學會利用各種主流社會看得到的平台,予以堅決回擊,並用西方人聽得懂的語言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