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可口的元宵
有不少人愛吃
但要自己動手制作
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連雙手靈活的優秀吉他手
也被“滾”元宵難倒
直言
“還是彈吉他容易些”
這一幕出現在
廈門市僑聯組織的
“鬧元宵”活動上
30多位在廈華裔留學生
做花燈“滾”元宵
體驗了一次
中國味滿滿的元宵節
2月12日,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的海外華僑華人二三代工作,加強與在廈華裔留學生的交流聯誼,關愛留廈華裔留學生,持續推動“暖僑行動”,由市僑聯主辦,市印聯會及印聯會青委會承辦,市在華印尼學生協會、華大(廈門)緬甸同學會、泰國同學會協辦的“留廈過年——在廈華裔留學生虎年鬧元宵”活動順利舉行。活動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元宵節慶”、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同時,促進與海外華僑華人新生代間的文化交流。
市僑聯主席陳俊泳、副主席鄧飚、文聯部部長李永彬,市印聯會前會長梁國民、現任會長陳曉鷺、常務副會長梁明吉,廈門市海絲慈善會創會會長蔡羅莎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共有來自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毛裡求斯、秘魯、老撾等多個國家的30多位在廈華裔留學生參加本次鬧元宵活動。
陳俊泳在致辭中預祝在廈華裔留學生們元宵節快樂,她希望通過本次活動,留學生們能更多地了解、傳播中國文化,更多地了解、宣傳廈門,成為知華、友華、愛華的文化使者。活動中,鄧飚還用地道的印尼語對大家表示了新春祝福。
廈門市海絲慈善會創會會長蔡羅莎特別為留學生們准備頗有深意的狀元帽和書包等禮品,鼓勵他們努力求學,表達了希望這些孩子們學業有成、金榜題名的美好願景。
元宵和花燈
是傳統元宵節
必不可少的元素
不少人會用“揉”“搓”
一類的動詞來描述
元宵的制作過程
圖 新華社
也有不少人能回憶起
兒時街頭制作的“大轉盤”
其實
制作元宵還有一個
特別的動詞——“滾”
元宵粉、元宵餡和碗擺在面前,留學生們沖上前,卷起袖子后,才發現無從下手。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他們終於明白餡要先沾水放進裝有元宵粉的碗裡,然后晃動碗讓元宵餡在碗裡“滾”起來,均勻地裹上元宵粉。
元宵制作過程中,對碗的控制是一個技術含量相當高的活兒,沒掌握好,元宵可就不圓了。
印尼華裔留學生陳俊偉是高校裡一位非常優秀的吉他手,可以用靈巧的雙手演奏吉他易如反掌,“滾”元宵卻讓他犯了難。嘗試了幾次之后“滾”出的元宵還是不理想,他開玩笑說:“原來‘滾’元宵是這個意思呀,今天終於知道了。不過相比之下,我覺得還是彈吉他簡單一些。”
制作花燈時
留學生們分組協作
根據參考圖紙
組裝、上膠、貼紙
……
他們配合十分默契
10分鐘左右
就有多組學生
完成了花燈的組裝
除了體驗元宵節習俗
留學生們還搭乘客輪
游覽廈金海域
眺望小金門
在感受廈門秀麗風景的同時
也為兩岸的和平與統一祈願
航行過程中,緬甸華裔留學生柯敬輝顯得很興奮,在三層的客輪裡到處拍照留念,尤其是看到金門島之后,他感嘆:“我第一次發現金門和廈門距離竟如此之近,台灣和大陸也不像地圖上顯示的那麼遠,而是緊密不可分的。”
來源:廈門市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