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
緬懷李佩先生:一位不曾向命運屈服的真正“女神”
2022年01月21日13:51  來源:CCTV國家記憶

有這樣一位女性

許多人稱她是愛與智慧的傳奇

 

她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主編中國第一套研究生英語教材

70多歲她仍在給博士生上課

80多歲她創辦中關村大講堂

年過90她組織專家翻譯的

《錢學森文集》正式出版

 

她是中國近現代為數不多的

被稱為“先生”的女性之一

 

她是李佩

 

李佩先生是“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的遺孀

 

51歲失去丈夫

79歲失去唯一愛女

 

走過百年滄桑的李佩

從未向命運屈服

 

她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一位真正的“女神”

 

2017年1月12日

李佩先生走了

《國家記憶》帶您追憶

這位“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李佩,1917年出生於北京一個書香門第。1936年,李佩考入北京大學,進入當時“最時髦”的經濟系。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北京淪陷,大學停課。為了繼續學業,李佩一路輾轉南下,來到西南聯大。

在西南聯大,李佩是學生會的副主席,她還利用周末時間組織青年女工認字、學習,幫助她們解決生活難題。

1941年,從西南聯大畢業后,李佩加入了中國勞動協會。當時身為協會理事長助手的李佩深受影響,心中早已埋下了為國共合作、為民族解放事業奮斗的種子。

然而,她的愛國熱情激怒了一意孤行的國民黨政府,李佩成為他們的抓捕目標之一。

雖然在重慶李佩成為了國民黨的“眼中釘”,但她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還是獲得了在康奈爾大學的求學機會。

也是在這裡,李佩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愛人——郭永懷,這位后來的“兩彈一星”元勛。

1948年,李佩和郭永懷在紐約州的小城伊薩卡結婚,1951年,兩人的女兒郭芹出生。

圖:李佩郭永懷夫婦結婚照

那時,郭永懷在康奈爾大學新成立的航空工程研究院擔任教職,教學科研名氣如日中天,李佩除了完成學業外還在東方學系教授中文。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郭永懷和李佩早就有了回國的想法,他們經常邀請朋友到家中討論祖國的命運與未來,思考能為新中國做什麼工作。

1955年8月,在日內瓦中美會談之后,美國取消了中國學者出境的禁令。處理完美國的事務后,1956年9月,郭永懷和李佩帶著5歲的女兒郭芹登上“克裡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了歸程。

 

放棄喜歡的職業

成為歸國科學家的堅強后盾

 

回國后,應錢學森邀請,郭永懷出任中科院力學所副所長。

因為曾經作為中國代表參加過巴黎第一次世界工聯大會和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李佩出色的外交能力得到領導的賞識,起初她被安排去外事局工作。但面對這份看似光鮮的工作,李佩猶豫了。

一邊是丈夫郭永懷剛剛回國,對國內的生活環境比較陌生,又面臨著繁重的科學研究工作,一邊是年僅5歲的女兒正需要陪伴,為了能夠料理好家裡的事務,支持丈夫的事業,李佩忍痛放棄了外事局的工作。

當李佩和郭永懷剛剛回國的時候,如今高樓林立的中關村只是一片荒涼之地。

為了讓歸國的精英科學家們一心投入事業,李佩成為了他們背后的“綠葉”,她出任西郊辦公室的副主任,著手建設中關村。

李佩開始動員身邊一切力量,聚集醫學人才,親自挑選護士,建立了一個臨時的診所,這正是中關村醫院的前身。

孩子有了看病的地方,但教育問題仍是頭等大事。當時中關村地區唯一的保福寺小學師資力量有限,但李佩似乎總有辦法,在她的號召下,年輕的科技工作者走進了校園。

當年的保福寺小學,已經更名為中關村一小,如今已是北京一所著名的小學。

為了改善科學家們的生活,李佩經過一番周折后,北京市政府抽調高級技師,建立中關村茶點,這裡也成為了當年北京唯一一家西式糕點鋪。如今,它依舊營業,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這家糕點鋪已經打上了歷史的底色。

 

常年的聚少離多

卻換來天人永隔

 

從1960年開始,郭永懷一年隻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時間,才會回到中關村的家中。每一次離開,郭永懷都沒有說過要去哪裡,去做什麼,有時甚至不辭而別。

李佩心知丈夫正在從事保密的研究工作,從不過問內情,只是在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照顧家庭,毫無怨言。

郭永懷包裡總有個蘋果,那是李佩給他預備的點心。郭永懷重家庭情義,她便每月按時郵寄80元生活費給丈夫的兄嫂。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一條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中國大地,震驚了世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然而厄運卻在1968年降臨。12月5日,在一次實驗結束后,郭永懷搭乘飛機返回北京,在即將降落的時候飛機失事,千鈞一發之際,郭永懷與警衛員用身體保護住了重要的科研數據,而他自己,卻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5日晚上,力學所安排了兩個人到家中陪伴李佩,郭永懷的助手顧淑林是其中之一,她在《我老師和師母》一文中記錄了當時的情形:“我們來到郭所長家裡,這也是我和郭夫人第一次見面,沒想到竟是在這種情況下見面。郭夫人李佩先生嬌小秀美,從神情看出她已經完全知道了發生的事情。她極其鎮靜,大家見到后幾乎沒說一句話,屋子裡的空氣像凝固了一樣。”

“晚上我們留在他們家裡過夜,我和李先生睡在同一間房間。整整一夜我的神經緊張到了極點,我一邊默默地想這個打擊太突然,李先生可怎麼挨過這一夜,一邊准備著如果需要我為她做什麼我可不能反應遲緩,一定要保証她絕對平安。就這樣,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一直到早上。那一個晚上李先生完全醒著。她躺在床上幾乎沒有任何動作,極偶然發出輕輕的嘆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忘記自己的不幸

帶給別人幸福

 

教書育人是郭永懷一生的夢想,李佩要在教師的崗位上完成郭永懷未盡的遺願。

在恢復高考不久后,教育部和科學院分別部署大規模招收研究生計劃,新中國第一個研究生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應運而生。時任校長嚴濟慈鄭重地邀請李佩出山,出任研究生院外語教研室主任,此時李佩已經60歲了。

當年,英語學習資料匱乏,李佩白手起家,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如今中國科學院大學玉泉路校區的校史館裡依舊保留著一套英語教材,這是中國第一套研究生英語教材,主編一欄赫然寫著李佩的名字。

美國一所大學語言學的系主任稱李佩為“應用語言學之母”,在美國部分大學的推薦信中,英文水平証明書中隻要有李佩的簽名,都會得到認可。

李佩大膽地讓學生讀《雙城記》、《傲慢與偏見》等原版英文書。所有畢業生論文答辯,她都要求學生用全英語做陳述。

在學生的回憶裡,李佩上課始終面帶微笑。當時的教室沒有空調沒有電扇,到夏天,教室內就會非常悶熱。然而在幾個小時的教學時間裡,已經70多歲的李佩卻永遠不知疲憊,上課時她一直都是站著的,她的聲音不響,但卻把知識脈絡說得十分清晰。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著無數優秀學子走向遙遠的大洋彼岸的教師,有一天,卻送自己的女兒去了更遙遠的地方。

1996年,李佩唯一的愛女郭芹患癌症去世。

李佩當時已年近80歲,周圍人擔心她承受不住打擊,但她卻在一個星期之后提著錄音機走上講台。

知道情況后,她的學生回憶說,那一天,李佩的聲音有點沙啞,那一天,是他們唯一一次看見老師上課沒有面帶微笑。

 

一生步履不停

為祖國奮斗終身

 

退休后,為了讓中關村地區的離退休老人跟上現代科學發展的步伐,了解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81歲那年,李佩決定開辦中關村大講堂。

開論壇是一項極其瑣碎的工作,李佩卻一直親力親為。她不僅自掏腰包籌集經費,還親自和主講人溝通演講主題和時間,有時李佩要和主講人打上幾十個電話,甚至還會聊到深夜。

文學科學、地震減災、宇宙探索、中美關系,大講堂所涉及的話題無所不包。每一次李佩都是親自搜集演講者資料,親自出面邀請專家學者來演講。各個領域的“名角兒”都曾登過這個大講堂。

從1998年到2011年,中關村大講堂每周舉辦一次,總共辦了600多場。每一次,力學所大禮堂都會坐得滿滿當當,這裡面,既有年輕的學子,也有白發蒼蒼的老人。

直到李佩94歲那年,她終於忙不動了,不情願地和中關村大講堂說了再見。

可是她終究是閑不住的人,她總覺得為國家,還要再做點什麼。

2011年10月,為紀念錢學森100周年誕辰,由李佩組織專家翻譯的《錢學森文集》(中、英文版)正式出版。

“捐就是捐,要什麼儀式。”

 

2003年,李佩把郭永懷的“兩彈一星”勛章捐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08年,李佩請秘書李偉格陪著,一起去銀行,把自己和丈夫的60萬元積蓄分別捐給了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沒有任何儀式,就像處理一張水費電費單一樣平常。

“捐就是捐,要什麼儀式。”李佩曾這樣對李偉格說。

這是當年留下的匯款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用這筆捐款成立了郭永懷獎學金。

郭永懷104歲誕辰日,李佩拿出郭永懷生前使用過的物品捐給力學所,包括:紀念印章、精美計算尺、浪琴懷表,以及1968年郭永懷犧牲時,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用信封包裝的郭先生遺物——被火焰熏黑的眼鏡片和手表。

然而,時間沉澱了滄桑,卻未曾帶走歲月的無情。一生步履不停的李佩也終有走到人生終點的那一刻。

2017年1月12日凌晨,李佩先生溘然長逝。

“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同事顏基義先生,曾用米蘭·昆德拉的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

湍流卷走的,是李佩先生清逸的身影,卷不走的,是一部“傳奇”。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