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僑界反響
雲南昆明市僑聯:堅持“四聚焦”“四突出” 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心走深走實
2021年12月31日16:09  來源:中國僑聯

昆明市僑聯把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貫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精神,按照市委統一部署,結合工作實際,聚焦“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突出“思想引領、體現特色、凝聚僑心、探索創新”,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舉辦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僑界群眾“四史”宣傳教育融合起來,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等有機結合起來,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心走深走實,將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轉換為新時代新征程僑聯工作的新擔當新作為,轉化成為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服務昆明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一、聚焦“學黨史”強化理論武裝,突出思想引領

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加強黨員干部思想教育及僑界群眾政治引領。

豐富學習形式,營造濃厚氛圍。搭建機關線上線下學習平台,抓實抓細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黨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及交流研討等,建立領導講學、支部領學、黨小組交流學、黨員干部自主學、專家輔導學、深入基層現場學“六級聯學”機制,開辦黨史學習教育讀書班,舉辦“黨史故事大家講”活動,堅持“每月一主題、季度一研討”,機關12名黨員講黨史故事、談學習體會。干部職工認真學習必讀書目,利用“學習強國”、“雲嶺先鋒”等線上學習平台,堅持每天打卡學習,黨支部平均先鋒值超過全市70%以上支部。

舉辦專題宣講,鑄牢思想共識。組成宣講隊深入社區、僑界青年中宣講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5次,策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及學習十九屆六中全會專題報道11期,在僑聯微信公眾號刊載102名僑界人士學習心聲,掀起全市僑聯系統學習黨史熱潮,引導僑界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二、聚焦“悟思想”傳承紅色基因,突出僑聯特色

立足僑界特點,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打好“僑”牌,傳承僑界紅色基因。

講好講活涉僑革命文物故事。涉僑革命文物是華僑史與中共黨史歷史性關聯和傳奇性交集的重要見証,是一代又一代海外僑胞和廣大歸僑僑眷赤誠向黨、前赴后繼追隨革命的實物佐証。市僑聯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投入部分資金推動西山區對西山風景區南僑機工紀念碑陳列室進行提升改造,建成昆明市博物館南僑機工分館,並申報成為國家級“中國國際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在深入五華區富春社區調研中,發現散落基層的辛亥雲南重九起義、護國起義領導人,民國陸軍上將李鴻祥文物,為使這批文物得到保護,市僑聯協調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和昆明市博物館到社區開展文物征集、鑒定,推動基層將145件文物全部捐獻給2個博物館,並在社區進行修復文物陳列,讓涉僑革命文物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

深化“尋訪僑的印記·感悟華僑華人愛國愛鄉精神”黨建品牌內涵。採取支部共建、活動聯辦的形式,組織基層僑聯,僑商會會員、僑聯青年委員會委員、僑聯委員和僑界代表人士,開展“清明祭英烈,初心永不忘”暨“尋訪僑的印記·感悟華僑華人愛國愛鄉精神”南僑機工分館現場教學活動,“追尋紅色足跡,汲取奮進力量”走進石林圭山紅色教育基地活動,參觀“雲南人民革命斗爭史”展覽,感受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愛國愛鄉的赤子情懷、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了解雲南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開展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和雲南人民武裝斗爭的紅色歷史。

舉辦昆明僑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以“僑心向黨·同心圓夢”為主題,6月至9月,市僑聯先后舉辦弘揚愛國愛黨和僑愛國歷史文化的書畫詩詞攝影作品展、主題征文、愛國故事分享、演講比賽、誦讀紅色經典5個系列活動。110幅書畫詩詞攝影作品、32篇征文及老、中、青三代歸僑僑眷、歸國留學人員通過故事分享,體現了廣大僑胞在黨的領導下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的貢獻。4幅作品代表雲南省參加中國僑聯“‘親情中華·百年變遷’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畫名家邀請展”,系列活動吸引僑界群眾1000余人參加,進一步激發僑界奮進精神、凝聚奮進力量。

三、聚焦“辦實事”擔當作為,突出凝聚僑心

緊扣全市發展大局,彰顯僑聯作為、發揮僑聯作用,凝僑心、聚僑力,為昆明“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貢獻僑界力量。

深入基層聽民意。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僑聯班子成員先后深入我市基層僑聯、僑企、街道(社區)“僑胞之家”、高校和困難歸僑僑眷家中走訪調研30余次,了解基層所需和群眾所盼,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僑聯重點工作深度融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多措並舉辦實事。2021年,爭取中國僑聯、省僑聯華僑事務經費79萬元,實施僑鄉文化建設項目2個,新建“僑胞之家”8個,法律服務站2個,僑法宣傳角2個,涉僑多元化解服務站1個,推動呈貢區、雲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成立僑聯,基層組織覆蓋面和維護僑益組織體系進一步擴大﹔到社區、村庄開展“送醫送藥送法律”5場次,為2600人提供健康咨詢,為1200人免費提供健康篩查、疾病診療服務,發放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800余份,發放價值6000元的免費藥品,將醫療服務送到社區居民、村民家門口,讓歸僑僑眷和(村)居民得到實惠﹔實施困難歸僑僑眷育嬰師、面點、刺繡技能培訓項目3個,培訓歸僑僑眷及群眾220名﹔實施暖僑計劃及困難歸僑僑眷日常救助幫扶,發放幫扶資金7.848萬元,慰問幫扶90人。在尋甸縣倘甸鎮罵秧村實施冬草莓種植項目,帶動農民增收,發揮產業示范帶動作用。

發揮作用助抗疫。將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作為提升僑聯政治能力的一次考驗,迅速部署、積極行動,爭取海外華僑華人向武漢、昆明捐贈口罩、氧氣機等一批抗疫物資﹔動員僑界群眾捐款12萬余元支持雲南、昆明及緬甸抗疫,以實際行動展示了昆明僑界與海內外僑胞、緬甸人民攜手同心抗疫、共克時艱的胞波情誼,各項防疫措施保障有力、落實到位,把“兩個維護”體現在履職盡責的實效上。

四、聚焦“開新局”履職盡責,突出探索創新

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僑聯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提升履職水平的有力抓手,求真務實、探索創新,促進僑聯工作取得新成效。

開辟僑聯基層組織建設新路徑。指導和推動呈貢區成立僑聯,促進了呈貢區與駐區高校、科研院所、兩新組織等僑務資源的融合共享﹔推動雲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成立僑聯,成為我省首個民辦職業院校僑聯組織,為新形勢下拓展僑聯組織工作新領域進行了有益探索﹔首次在駐昆央企、行業組織、紅色物業建立“僑胞之家”,全市“僑胞之家”達29個。僑聯基層組織和工作平台建設進一步加強,工作手臂進一步延伸,組織活力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持續增強。

創新維護僑益的新機制。積極探索建立涉僑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市僑聯和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簽訂“深化涉僑糾紛多元化解試點工作合作框架協議”,抓實涉僑糾紛在線訴調工作,指導各基層僑聯與當地法院開展在線訴調工作對接,全市僑聯系統涉僑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全覆蓋。調整充實市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聘請法律專家和律師,維護僑胞合法權益。新建基層為僑“法律服務站”2個,近距離為僑界群眾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

搭建引導僑界青年報國的平台。在僑界青年中開展好“四史”宣傳教育是新時期僑務工作的主要內容,市僑聯青年委員會團結吸納了149名新歸僑、僑眷和歸國留學人員,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指導僑青委開展了“僑青攜手共筑夢”志願服務活動,為尋甸縣倘甸鎮罵秧村小學講授“開學第一課”,為發展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出謀劃策﹔舉辦以“向黨”“愛國”“筑夢”為主題的“僑青向黨新征程·同心筑夢彩雲南”僑界青年“五四”文藝演出和“僑界青年說——僑青向黨·強國有我”演講比賽,用身邊人身邊事談感悟、頌黨恩、勵志向,激勵僑界青年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精神,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實現人生價值。

來源:昆明市僑聯

 

 

(責編:王路凱、王燕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