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赤子之心 敢為天下先——愛國愛港的霍氏家族
2021年12月20日11:22  來源:廣東省僑聯宣傳文化中心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僑胞在祖國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未缺席。在傳播馬列主義建黨求索途中,在烽火硝煙抗日救國戰場上,在熱情支持新中國建設道路時,在春風吹動改革開放浪潮裡,在新時代逐夢偉大征程中,都能看到“僑”的身影。

廣州作為著名僑鄉都市,廣大僑胞在百年征程中堅定不移地跟黨走,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貢獻了巨大力量,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愛國之歌。

為進一步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揮僑力,廣州市僑聯現推出“百年僑力量”百期系列報道,呈現華僑華人與廣州發展的密切聯系以及華僑華人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共慶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赤子之心 敢為天下先——愛國愛港的霍氏家族。

霍英東(1923年—2006年),祖籍廣東番禺,出生於香港,杰出的社會活動家,著名的愛國人士,香港知名實業家,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等職,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風雨飄搖的革命烽火年代,他一生秉承“愛國愛港”精神,在春風吹動的改革浪潮中,他敢闖敢干、銳意進取,助力國家騰飛。他帶領子孫后代堅定地跟隨中國共產黨砥礪前行,以赤子之心、敢為天下先,肩負產業報國、實業強國重任,為實現國強民富作出更大貢獻。

1923年5月10日,霍英東出生於香港一戶水上人家,祖籍廣州番禺。小時候,霍英東讀書十分勤奮,1936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了皇仁書院。

戰后,香港社會、經濟千瘡百孔,如同一個爛攤子,底層民眾的生活,更是艱難竭蹙。為了養家糊口,霍英東做過許多工作,在雜貨鋪當伙記,參加過剩余物資拍賣,后來又出海打撈海人草,所冒風險一次比一次大,到后來幾乎都是賭身家性命的了。

1953年,香港地產市道大旺,霍英東看好地產業的前景,注冊成立了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不久又成立了一家立信置業公司,專門從事建造與買賣樓宇。當時香港買賣樓宇,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樓的,動輒十萬八萬現金,一般草根階層,根本連門坎都進不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霍英東想出了一個“賣樓花”的辦法,即買樓者第一期先交總樓價50%的訂金,第二期落妥二樓樓面交10%,然后按進度分期交付樓款。最后一期的余款10%,領入伙紙時清繳。這個改變很受歡迎,開售之日,門口排起隊來,在當時來說,是前所未見的現象。

1954年,霍英東的立信置業公司已興建了170幢樓房。1955年,他從事地產業僅僅兩年,已躋身於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香港十大地產商之列,創造了一個奇跡。1965年,香港成立地產建設商會,霍英東眾望所歸,出任第一屆會長,后來更成為永久榮譽會長。

霍英東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1950年代朝鮮戰爭時,他為內地偷運物資﹔1960年代初他與內地做海沙生意﹔1964年赴京參加建國15周年慶典,正式公開他與北京政府的朋友關系﹔1970年代他幾次帶香港體育代表團到內地參觀訪問﹔在國際體壇上奔走努力,協助中國恢復在各國際體育組織的合法席位。二十幾年來,他一直在北京與香港之間,在中國與世界之間,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1974年,中國提出要重返國際奧委會,請霍英東幫忙。霍英東不僅自己出面,同時也把擅長英文的長子霍震霆帶上,憑借其國際足聯執委的身份和在國際商界的名望,多次往返於國際奧委會總部以及相關國家之間,在國際奧委會委員中間斡旋,為北京申奧成功做出很大貢獻。

霍震霆與薩馬蘭奇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將改革開放確立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廣州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掀起了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大潮。應時任國務院主管僑務工作的廖承志的邀請,霍英東挑起了在廣州建設中外合資酒店的重任。1979年,霍英東、彭國珍合組的香港維昌發展有限公司,與當時的廣東省旅游旅館工程領導小組簽訂了興建白天鵝賓館的協議。

在計劃經濟時代,霍英東對白天鵝賓館的建設提出“三自”方針: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管理。為了打造一家高規格的酒店,他不惜擲重金從國外買進材料,在不到100米高的樓內建成28層、1000個房間,這在當時無疑是一項壯舉。

廣州白天鵝賓館

白天鵝賓館的建設是國家招商引資的一次成功實踐,它猶如一座“引水橋”,帶動了大批外資進入廣州。“一行帶動百業興”,從酒店到學校,從公路到橋梁……1989年為了協助廣州市承辦第一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霍英東又投資擴建和改造番禺賓館,前前后后投入了1000萬人民幣。番禺賓館落成時,霍英東在開業典禮上致辭,當他以充滿感情的聲音說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時,全場報以春雷般的掌聲。在興建番禺賓館的同時,霍英東又聯合何賢、何鴻燊、馬萬祺等港澳富商,組成中澳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港元,在中山市興建中山溫泉賓館。作為香港著名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的霍英東,積極參與各行各業改革開放,助力國家騰飛。

1983年6月,鄧小平會見霍英東。

霍英東還捐資10億港元成立基金會,以捐獻和非牟利投資形式,資助內地教育、醫療、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建設與發展。霍英東“大慈善家”之名傳遍神州大地。“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希望國家興旺、民族富強。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我願盡我之所能,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多辦些實事。”霍英東曾這樣吐露自己在內地多方投資、捐贈的心聲。

香港回歸前夕,霍英東運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助力香港平穩過渡、順利回歸﹔香港回歸后,霍英東堅定擁護“一國兩制”,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

霍英東有一個悠長、美麗的“南沙夢”,希望將廣州南沙建設成廣東乃至全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南沙”地處珠江出海口和珠江三角洲地理幾何中心,是連接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樞紐,廣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裡、澳門41海裡。

“霍英東先生當年就是希望把南沙打造作為一個粵港合作的平台。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已經有‘一小時商務圈’的概念。”霍英東次子霍震寰說。當年,霍英東就是希望把南沙打造作為一個粵港合作的平台。作為次子,霍震寰和父親共同經歷了開發南沙的歲月,對霍英東當年的思路和決斷記憶猶新。

霍英東(左二)與其三位兒子霍震霆(右二)、霍震寰(左)及霍震宇(右)。

“早年父親就經常到內地,他看到很多工廠沒人做事,農村也沒人做事,他很擔心。后來鄧小平先生宣布改革開放,他就覺得看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忙,可以做一些嘗試。”霍震寰憶起南沙往事,總是說不完。“這在當時很難得了,摸著石頭過河。投資南沙后,父親認為將來一定會很好,最主要是不要亂發展。”

霍英東三子霍震宇長期致力於廣州社會公益事業,助建洛溪大橋、番禺中學,捐款番禺教育基金會,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他秉承父親願望,與鐘南山院士兩人聯手建立英東南山醫藥創新有限公司,為突發性傳染疾病、腫瘤、慢性病等方面的研究搭建平台。

霍啟剛(左)與霍啟山(右)

作為在改革開放春風中成長的“80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霍啟剛長期致力於愛國愛港事業,心系祖國發展建設。霍啟山繼承祖輩之志,主動充當粵港澳交流發展的“使者”。2005年,從國外學成歸來的霍啟山開始參與南沙新區開發相關工作,頻繁往返於粵港兩地,致力推動廣州南沙自貿區的發展建設,也見証了南沙區成為國家層面新區到2015年廣東自貿區的挂牌儀式。

霍啟山出席南沙活動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沙自貿區的建設成為了連接國內與世界的重要樞紐。來自世界各地的建設者們匯聚於此,他們不僅帶來了新技術、新理念,搭建起了粵港澳三地乃至中外合作交流的堅實橋梁。霍啟山曾說:“我給自己定了三個目標:一是在參與廣州的工作中,希望能夠促進粵港澳深度合作,二是希望能夠促進粵港澳青年的交流,三是希望通過貢獻廣州特別是南沙自貿區的開發,來支持香港和澳門的繁榮穩定。”

霍英東愛國至誠、愛港至深,他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興衰融為一體,帶領子孫后代以赤子之心、敢為天下先,勇立時代潮頭。如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新生代僑胞在廣州這片蓬勃發展的沃土上,開辟出事業發展的新天地。他們秉承祖輩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改革精神,為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續寫活力新篇章。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