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傅文武在中意學校辦公。 |
![]() |
中意學校的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文化活動。 |
出國近20年,意大利中意學校校長傅文武一直專注於做一件事——教僑二代、華二代講好中國話、寫好方塊字。因為在他看來,無論華僑華人走到哪裡,中文始終是他們“根的語言”。
以下是他的自述。
將中文課堂帶入正軌
2002年,我和妻子來到意大利南部第一大城市那不勒斯,從岳父手中接過了創辦兩年的中意學校。
最初,中意學校以教當地僑胞意大利語為主。不少華僑華人來意大利發展后,由於語言不過關,無法很好融入當地社會,在工作生活中面臨許多困難。我岳父創辦學校的初衷,是希望這所學校能夠幫助僑胞解決學習意大利語的需求。我岳父曾嘗試在周末開設中文班,教僑二代學中文。但2000年前后,那不勒斯的華僑華人數量還不是很多。由於生源少、師資力量不足,中文班沒開多久就停了。
我來意大利之后發現,許多僑胞在出國初期忙於生計,無暇照顧孩子,隻能將孩子寄養在意大利人家裡。久而久之,許多僑二代雖然長著中國人的面孔,卻隻會說意大利語,這讓他們的父母非常無奈,也深感教孩子學中文的必要性。於是,我和妻子在接手中意學校后決定,重開中文班。
剛開始,我們在生源、師資、教材等方面同樣碰到了各種難題。那不勒斯的華僑華人居住較為分散,許多家長又沒有汽車,不方便接送孩子。我就自己開車,一家一家地去接孩子們來上學。意大利的中文老師稀缺,我輾轉找到一位在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教中文的中國老師,請她來為孩子們上課。為了找到合適的中文教材,我向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求助,工作人員很快幫我聯系上國內僑務部門,寄來了暨南大學編寫的中文學習教材。
就這樣,我們一步步克服挑戰,逐漸將學校的中文課堂帶入正軌。學生從初期的20多人,發展到現在數百人規模,教師團隊也有數十人。
中文使用越來越頻繁
在學校發展的近20年間,國內僑務部門一直給予我們方方面面的幫助,這不僅給了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也讓我們更加清晰前行的方向。
2014年,妻子去北京參加了第三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當時,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名華文教育界代表受邀參會,共同探討如何在海外推動華文教育發展及轉型升級。會上,妻子聆聽了許多其他國家中文學校負責人分享各自的辦學經驗和成果,並對如何選用教材、如何與國內中文教育接軌有了更多了解。回到意大利后,妻子興奮地和我說:“我們參加得太晚了!如果再早幾屆去,我們就能更快更好地把學校的中文教育辦起來。”
正是那次參會經歷,讓我們看清海外中文教育蓬勃發展的前景,也更堅定了擴大學校規模的決心。2015年,我們在那不勒斯開辦了第二個校區,覆蓋幼兒園、小學和初中,並以教中文為主。我相信,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未來中文在海外的使用將越來越頻繁。
這些年,我還積極組織學生們參與國內僑務部門開展的各類文化活動,鼓勵他們通過更多方式認識中國、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孩子們的成長令我欣慰。有一名中意混血的女孩,爸爸是意大利人,媽媽是中國人。之前,她對學中文不是很感興趣,隻在媽媽的鼓勵下來上過我們的周末中文班。后來,我邀請她參加了國內僑務部門組織的“尋根之旅”夏令營,到中國實地走一走、看一看。那趟中國之旅激發起她對中國以及中文的濃厚興趣。回來之后,她不僅沒有落下一堂中文課,還主動要求參加暑期課程。她說,學好中文是她最重要的學習目標。
在線教學創造新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給海外中文學校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線下課堂一度被迫按下暫停鍵。為了讓學生們停課不停學,我們第一時間開啟了線上微課堂。同時,我們盡可能地在線上營造出與線下相似的授課環境,甚至同樣採用上下課鈴聲,讓學生們即便在家上網課,也如同坐在教室裡一般。
當然,一所學校的力量畢竟有限。就在我們擔心如何能讓“雲課堂”長期“在線”之際,國內華文教育推廣機構以及多所高校再次為我們送來“及時雨”。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向我們推薦了研發成熟的網上授課平台,更加方便學生們在線學習。中國僑聯推出“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活動,與各級僑聯聯動,精選一批有關成語寓言、名著名人、人文地理、防疫知識等適合海外華裔青少年的內容,編成故事,制作視頻或動畫,定期推送給眾多海外華校。華僑大學也為我們免費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類網課。江蘇師范大學國際學院還與我們學校簽訂了海外線上實習實踐合作協議,進一步充實了我們的師資力量。
雖然網絡課堂不能完全替代線下授課,但是通過互聯網,我們有了很多渠道可以將中文教育、中華文化傳播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學生們也有更多機會享受來自國內的優質教學資源。
如今,我們的學生數量比疫情前還增加了100多人。一些住地較為偏遠的孩子,也因為我們開設了網上課堂而能更方便地學習。從中,我感受到了網上課堂對中文學校發展的助推力。因此,在疫情稍有緩解之后,我在恢復線下課堂的同時,仍然保留了線上教學。
疫情發生之前,我原本計劃在另一座城市開設一所新學校。但受疫情影響,這個計劃隻能暫時擱置。不過,我會繼續辦好中文學校。如今,我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借助線上線下並行的方式,讓生活在偏遠地區的僑二代也能更好地學習中文。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