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深海勇士”汪品先:我剩下的這些年,想再踩出一個腳印
孟歆迪
2021年12月14日15:42  來源:中國僑聯

“大洋鑽探、深海探索是我這輩子做成的第一件事,很過癮!”85歲的汪品先一頭銀發,平和又愉快。“不過我就愛給自己‘惹麻煩’,在剩下的這些年,我要去做第二件事。”他有些神秘,眼中有光,“我要再寫兩三本書,探討如何排除創新思維的障礙,從科學家的角度探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探討現代科學和傳統文化的結合。”

冬日的陽光透過朴素規整的長方形格窗照進室內,書桌對面的老人言笑晏晏,貌似自我打趣,卻讓人覺得,他說的一定會做到。

這是一次極特殊的採訪。11月5日,著名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品先被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記者想聯系汪老先生採訪,竟得知:先生雖已高齡,依然以辦公室為家,每天騎著自行車七點半到校,晚上九點半回家,即使是春節,也以工作為先。手機不常用,打辦公室電話“准沒問題”﹔發信息不一定能看到,但是“時刻在計算機上”,郵件像短信一樣“即發即查收”。

這該是怎樣一位“鑽進工作裡去”的先生!12月2日一早,記者走進同濟大學,在三樓盡頭一間簡簡單單的辦公室內,見到了他。

“我這代人成長的經歷和現在的孩子不一樣。我出生后9個月淞滬戰役就爆發了,我的童年就是戰難。我深知中國能走到今天,是幾代人的鮮血換來的,沒有國哪有家呀?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特別是這些年,看到祖國發展得如此好,真希望在這百年不遇的發展時機裡,也有我自己的一份貢獻。”汪品先說。

1960年,汪品先從莫斯科大學學成歸國,投身於祖國的海洋科學研究事業。不枯燥嗎?如何堅持?他卻愉快地說:“如果你的工作就是你的愛好,那就是理想狀態。我的‘勞累’其實都是我自己找的。工作就是我的休閑、我的追求。”

他帶領團隊朝著一個個科學目標進發,在國際海洋科學界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的話語權。他為我國海洋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真正的“深海勇士”。

在汪品先等科學家的呼吁下,我國加入國際大洋鑽探計劃。讓汪品先難忘的是1999年,以他為首席科學家的第184航次在中國南海成功實施,這是第一次由中國人設計和主持的大洋鑽探航次,實現了中國海域大洋鑽探零的突破。那一年,他已經62歲。

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啟動了我國海洋科學第一個大規模基礎研究計劃——“南海深海過程演變”,汪品先任指導專家組組長。通過對南海深部進行系統觀測,獲得了一系列新發現,在南海深部重大科學問題上,提出了挑戰地球科學傳統認識的新觀點。

2018年5月11日至23日,我國自主研制“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在南海完成科學首航。其間,82歲的汪品先9天時間裡3次下潛到1400余米的深海,每次下潛觀測採樣時間都在8個小時以上。在西沙海區1000多米的深海底,汪品先意外發現了一片深水珊瑚林,這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深水珊瑚林”。

“深水珊瑚高的像喬木,矮的像灌木,這就是一個黑暗世界裡的樹林啊!”第一次上岸后的汪品先,仿佛是一個沉浸在童話故事中難以自拔的孩子,“我就像愛麗絲漫游仙境去了,我剛從仙境回來……”

去年,汪品先為之努力的又一項大科學工程——中國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正式被批復建立,總投資超20億元。該工程瞄准國際學術最前沿,將推動我國“三深”(深潛、深鑽、深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在汪品先眼中,海洋文明蘊含著一種廣闊胸懷和冒險精神。“科學要研究,就是要到現場去。海洋知識的源泉在海裡,海洋的靈感也在海裡,如果你脫開了真正的現場,就沒有這個靈感了。”

即使已經研究海洋科學幾十年,汪品先也一直保持著好奇心和求知欲。他時常調侃自己與3000萬年高齡的南海相比,還是個小孩。他說:“如果你對科學沒有熱情,光是對科學帶來的好處有熱情,這是走不遠的。”

在同濟大學,如今85歲的他,還走上了“中國道路·名師講壇”,成為人氣爆棚的“思政課教師”﹔今年春季學期,再次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公選課“科學與文化”。他還“火”出了圈,走進B站為屏幕前的“學生”深入淺出地講解關於深海的一切。他的粉絲,從課堂上選課的兩三百名學生,一下子擴容到網絡上百萬數量級的“觀眾”。

他出版的科普讀物《地球系統與演變》《十萬個為什麼(海洋)》《深海淺說》等好書,也深受讀者歡迎。

在汪品先看來,科學本來就是文化的一部分,“科學與文化”並不是一般的“科普”,而是科學回歸其文化的本性,是他要做“第二件事”的一部分。

從北京領獎回來后,汪品先依舊騎著他那標志性的腳踏車穿梭在校園,這位笑意盈盈的“單車院士”,依舊是同濟校園裡的一道風景——學生們再熟悉不過,且一次次從他的身上感受到為人師者的“光環”與“能量”。

汪品先曾反復提及:“我們要營造創新啟發式教育的良好生態。學校不是批發知識的倉庫、制造文憑的工廠,而是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洪爐。”

教師對於學生的作用是什麼?汪品先的一番話道出真諦:“一位好老師的一節課、一句話都可能影響學生終生。課堂的成功,不僅在內容,更在於精神。”

採訪結束后,記者在乘坐電梯時遇到了汪老先生的同事。這位同事告訴記者,汪老先生走樓梯去食堂吃飯了。

騎自行車、走樓梯是汪品先﹔挑戰深海、勇探大洋是汪品先﹔但行前路、赤誠求知是汪品先。先生正以他的精神與人格魅力感染感召著人們。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按花掉多少,而是按給出多少評價的。我剩下的這些年,想再踩出一個腳印。”汪品先說。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