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僑界
上海體育學院“僑力量”:匯聚體育科技力量 推動運動健康發展
董楊華 陳珊 許婧
2021年12月03日13:34  來源:中國僑網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健康科學教師團隊憑借在運動科學領域教學與科研的累累碩果,成為首批201個被認定的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之一。團隊17名成員中,三名骨干成員是僑胞和僑眷的背景,他們是學院僑聯主席陳佩杰教授、劉宇教授和劉陽教授。

在黃大年精神的感召下,團隊成員不僅以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為己任,也成為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格的“大先生”。

近年來,團隊致力於推動“體育學-醫學結合”“體育學-教育學結合”“體育學-工學結合”等協同創新,十八大以來,團隊共計承擔了40余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及教育部教育綜改重大項目等﹔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技術發明獎、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多個獎項。

陳佩杰教授:推動中國體育科學走向世界

學院僑聯主席陳佩杰教授是團隊的負責人。早在2017年,由國際奧委會提名並經選舉表決,陳佩杰教授當選為國際興奮劑檢查機構(ITA)董事會獨立委員,成為國際體育領域執行興奮劑檢測最高機構的5名創始成員之一。陳佩杰教授至今已連任兩屆,並成為ITA4名獨立委員中唯一的亞洲代表。

陳佩杰擔任主編的《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一本被SCI和SSCI兩大數據庫同時收錄的學術期刊。目前,由團隊牽頭組建的國際編委會,已打造形成優秀的國際頂級期刊審稿人隊伍,期刊學術影響力和行業美譽度不斷攀升,有效提升了中國體育學術研究的國際傳播話語權和影響力。

劉宇教授:為中國冰雪插上科技翅膀

2021年1月份張家口崇禮區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室外氣溫將近零下40℃,三個背著大器材包的黑影在雪白的山上頂風前行,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極寒和大風未能擋住他們的步伐,到達每一處捕捉點,他們都要停下,團隊骨干教師劉宇教授和他的同事們會仔細地檢查設備,給學生演示如何正確架設捕捉運動影像的相機。他們要做的是利用人工智能輔助系統實時採集運動員起跳角度、空中姿態、速度、距離等數據,幫助運動員提高訓練水平。

極寒天氣和當時尚未完工的配套設施,給戶外數據採集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但隻要國家隊安排訓練,劉宇教授帶領的科技冬奧團隊都會趕在隊伍之前抵達訓練場,從上午9點一直忙到下午4點。60多歲的劉宇教授每月都要往返張家口3-4次,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學生團隊,特別是學生黨員肩負起了團隊當中最困難的任務。

從校園實驗室到雪山訓練場,劉宇教授帶領學生們把論文“寫”在了皚皚雪山。“真正走出實驗室,走到應用中去,才真切體會到這些數據的價值。”

劉宇教授及其帶領的團隊在跳台滑雪、高山滑雪、速滑、花滑等項目的運動訓練測試、運動損傷預防、護具裝備研發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中國冰雪插上科技翅膀,也為運動健康人才的培養開辟了新的方向。

劉陽教授:構建青少年體育素養評價體系

2019年底,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青少年運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全球81%的青少年缺乏運動。在中國,青少年運動量不足以及由此引發的超重與肥胖、近視和心理疾病等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學校、家庭、社會的一大難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推動青少年科學有序地開展運動,2016年以來,劉陽教授參與了由陳佩杰教授為首席專家的核心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理論與實踐研究,提出了中國青少年體育素養的概念,並構建了包括體育意識、體育知識、體育行為、體育技能、體質健康等五個維度在內的體育素養評價體系,以及為准確評價運動技能而研發的青少年運動技能等級標准,並構建了體育素養智慧服務和青少年運動技能兩個大數據平台。目前,相關成果已經在上海全市中小學及全國數百家青少年體育組織機構進行了實踐應用,有力推動了我國青少年體育的發展。

從各方面反饋的應用情況來看,青少年體育素養的提出和評價體系的構建,一方面,解決了長期以來無法對普通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進行量化評價的難題,為客觀衡量、及時干預、科學指導青少年體質健康提供了理論依據,服務了廣大中小學校體育的深化發展﹔另一方面,該評價體系與新時代學校體育發展的要求也完全契合,為促進中國體育課程改革、完善賽事體系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撐。(完)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