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追夢中華·百年赤子心》第六集——《僑智星輝》
2021年11月29日11:15  來源:中國僑聯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團結動員廣大僑胞做中華兒女大團結的推動者,由中國僑聯和中央電視台共同策劃出品,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支持,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與中央電視台“華人故事”欄目統籌拍攝制作的反映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緊緊追隨中國共產黨的主題紀錄片《追夢中華·百年赤子心》已在CCTV-4陸續播出。

 

讓我們一起走進《百年赤子心》

第六集《僑智星輝》

1

接到回國邀請時

50歲出頭的黃大年正在英國

一家地球物理公司任研發部主管

半年多后

他辭去了工作

妻子關掉了診所

他們踏上了回國的航班

回到了17年前他出發的地方

這也是當年地質學家李四光

冒著生命危險

輾轉回國后工作過的地方

黃大年

地球物理學家

“我覺得對我來說很簡單,因為簡單的根源就是情結問題,就惦記著養育我成長的這片土地,我們國家從一個大國,向一個強國邁進的過程中,他需要很多很多像我這樣的人,回來參與這個建設。”

回國七年

他帶領團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

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

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突破國外高精度探測裝備技術封鎖

推動中國真正進入“深地時代”

 

2017年初,夜以繼日工作

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的黃大年

永遠地離開了他心愛的家人

和為之奮斗的事業

年僅58歲

他曾在入黨志願書中這樣寫道

“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

呼嘯著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

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

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2

他是中國第一位留學海外的藏族工學博士

也是國內外知名的真空紫外發光材料專家

被譽為會“發光”的教授

他是蘭州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教授王育華

 

王育華出生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

上學時,由於家境貧寒

他隨時面臨輟學的可能

在他打算放棄讀書時

地方政府根據國家政策

開始對少數民族孩子給予教育補助

王育華

蘭州大學教授

“初二的時候,有了特殊的照顧,有了30斤糧票,一斤到兩斤油票,這之后不僅徹底解決了自個兒的生活問題,還有時候剩下來給奶奶,給老人們能帶回一點兒去,所以那時候就總想一定要不忘本,要有報恩這塊心。”

1989年,王育華考入蘭州大學

攻讀材料學碩士學位

幾年后,因成績優異

他被公派赴日本東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001年,他婉拒導師的挽留

和日本各大公司的高薪聘請

回到母校蘭州大學

從一間20平方米的實驗室

和1萬元的科研經費起步

繼續投身發光材料的研究

經過多年發展

他在蘭州大學建立了特色研究方向

穩定和培養了教師隊伍

研發出了多種新型發光材料

提升了“中國造”照明

和顯示產品的國際影響力

3

2020年5月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以封面照片的形式

向全球宣布了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克隆出

小麥抗赤霉病的主效基因

並闡明其抗病機理

這是孔令讓團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孔令讓

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

“我是60年代的人,所以對於我來講,出生在農村,成長在農村,耳濡目染,看到我們這個糧食的確不容易,所以我大學的第一志願報考的山東農學院,就是今天的山東農業大學。所以我對小麥還是情有獨鐘,對小麥科研工作還是很有感情的。”

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

小麥赤霉病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流行暴發

造成嚴重減產

同時導致面粉嚴重污染

我國是小麥赤霉病受害面積最大的國家

 

攻克小麥赤霉病難度巨大

因為小麥種質資源中可用的

主效抗赤霉病基因非常稀少

要在幾萬、十幾萬個基因裡

找到抗赤霉病基因好比大海撈針

有科學家甚至斷言

小麥赤霉病基本不可治

2008年,孔令讓回到祖國

率領母校山東農業大學的科研團隊

向攻克小麥赤霉病發起沖擊

2016年,僅在基因克隆中

孔令讓就帶領科研團隊

總共分析了2.5萬株實驗小麥

並將重復性的DNA擴增實驗

做了至少30萬次

經過反復摸索

他們終於取得重大突破

掌握了攻克小麥赤霉病的“金鑰匙”
 

4

上世紀30年代

航空工程學家楊彭基赴比利時留學

后回國參與祖國建設

52年后的1985年

他推薦自己的學生張衛紅

遠赴歐洲攻讀博士學位

1998年的一天

楊老先生的一封信

再次改變了張衛紅的人生軌跡

張衛紅

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

“那個時候國家也在倡導西部大開發,所以我老師(楊彭基)跟我說能回來不,能回來的可以考慮這件事情。”

第二年,張衛紅放棄了國外

相對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回到闊別14年的祖國

從此扎根母校西北工業大學

致力於航空固體力學與結構優化設計的研究

他率領科研團隊解決了多個

航空航天型號研制中的設計和制造難題

為推動中國新型空天飛行器設計

與研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這些科研成果被應用於運20運輸機

C919大型客機等國之重器

從優化材料結構等方面

為中國航空事業提供了

智力支持和創新成果

 

無論在戰火紛飛的年代

還是火熱的和平建設時期

一代又一代的歸僑科學家

以他們的智慧與心血

赤誠與奉獻

成就了新中國科學技術的奇跡與輝煌

也在僑界矗立起一座精神豐碑

 

《追夢中華·百年赤子心》紀錄片已於2021年10月2日開始播出,每周一集,敬請收看。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