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面對養老問題,華僑華人這樣說——此心安處是吾鄉
楊  寧   李  慧
2021年11月26日09: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市柯克布雷長老會之家養老院。
  受訪者供圖

據聯合國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9》數據,預計到2050年,全球平均預期壽命有望達到77.1歲,65歲及以上人口佔到16%。

“老有所養,心有所依”是億萬老年人的殷切期盼。僑胞、僑眷老人面臨的現實環境更為復雜,切實關注他們的養老問題,提升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更加有助於積極、全面應對人口老齡化。

 

落葉歸根是首選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落葉歸根”。對於一部分華僑華人老人而言,在故裡安度晚年是首選。

中國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孫濤現居巴黎,其父母已過耄耋之年,目前在國內。孫濤說:“我是多子女家庭,雖然自己無法陪伴老人,但家裡兄弟姐妹可以照顧老人。”而對於獨生子女家庭而言,其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何以行之?家庭養老是中國傳統社會的養老模式,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70后”“80后”僑胞漸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如何平衡照顧新生家庭與原生家庭是其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

當問到疫情對其回國探望老人的影響時,孫濤比較坦然。他認為父母變老是一個幾十年的過程,疫情在這個過程中不過是一個突發事件,不會對自己及老人有太大的影響。孫濤說:“我打算等疫情過后、孩子更獨立一些時,回國陪伴父母,盡贍養義務。”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倡導世代同堂,共享天倫之樂。於老人而言,他們希望晚年有家的歸屬﹔於僑胞子女而言,他們接受著家與根的召喚。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養老行業的發展,孝文化的踐行方式也擁有新的內涵,很多養老機構成為很多老人的選擇。但無論何時何地,家的核心內涵與彼此牽挂的心不曾改變,親人血脈的傳承與孝文化的信仰也不會褪色。

且將異鄉當故鄉

對於海外旅居已久的老一輩而言,他們能較好適應海外生活。居家、社區、養老機構等養老方式為老人們提供了多元化選擇空間。

目前,部分發達國家的養老產業發展相對成熟、體系相對完善。如澳大利亞政府設有專門的養老資格評審組,該組織會對老人個人及家庭狀況進行評估,並依據評估結果為老人提供適合的養老建議。

澳大利亞養老院注重兼顧文化多元性與個體差異性。如一些華人較多的養老院,會舉辦春節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活動。同時,護理人員會尊重老人的個人習慣,如他們會記住華人老人更加喜歡溫水、熱水。

張京晶在一家墨爾本非營利性養老院做護士,在談及老人海外養老時,她說:“老人在環境適應方面也許並沒有太多阻力,但需要克服生活習慣、護理細節等差異問題。”作為私營機構,澳大利亞很多養老院由西方人經營管理,飲食偏西化,即使有中國菜,也很難做到老人期待的地道“中國味兒”,老人的“中國胃”難以得到滿足。

老人短期記憶能力下降,長期記憶更加鮮活。在海外,老人們無法隨時去熟悉的公園、約見老友等,其精神需求若長期得不到滿足,可能會產生認知障礙、焦慮或抑郁等問題。因此,他們需要子女給予更多精神陪伴,生活瑣事則可以交給專業護理人員。

在談及華人護理時,張京晶說:“很多老移民年齡比較大了,會有交流障礙,隻能流利地說母語。華人面孔與口音,對他們來說更加親切和放鬆,老人也更易於表達自己的需求。目前澳大利亞養老院缺少華人護士,希望未來有更多的華人醫護人員選擇到養老行業工作,看到養老護理的職業價值與社會意義。”

老人在海外生活一段時間后,確實會適應當地環境。對於不和子女居住的老人,其獨立性本就很高,但其面臨的問題依然存在。生理機能下降給他們帶來的也許是對最初行為與環境的懷念與留戀,這會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們需要更多的理解與關注。

身有所歸心有依

僑胞、僑眷老人的養老問題遠比我們想得復雜。雖然每位老人面臨的現實挑戰不盡相同,但老年人壽命的延長整體上也得益於社會福利及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

當談到華人回國養老時,旅居英國20多年、長期參與研究中國醫療改革及養老發展相關項目的鄭榮昌說:“目前,國內養老機構偏重硬件投資建設,在相關產業整合、專業人才培養及醫療專業化提升方面還有發展空間。全球疫情暴發后,人員出行受限制,會影響海外僑胞老人回國安享晚年。”

國內養老產業目前處於迅速成長階段,正在逐步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模式。養老院等相關機構需要轉化思維方式,統一健康養老的服務標准,完善醫養相結合的服務體系。

政府相關部門正在增加資金投入,細化相應的政策規則﹔民營企業加速投資創辦養老院,開拓“銀色市場”﹔其他行業積極入駐養老產業,如醫藥、保險、文娛、地產、金融等多領域合作,共同打造養老生態系統。

在老人海外養老問題上,張京晶談道:“雖然澳大利亞目前的華人養老院在數量上增長迅速,呈現遍地開花的態勢,但是其規模與專業化程度均有待提升。作坊式的養老院難以提供全面的基礎設施與專業化服務。我們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海外投資者投資養老產業,以本土化模式經營大中型養老機構,為華人提供更貼心、更暖心的服務。”

此外,目前部分國家養老產業逐步市場化,不論公立私立,是否有政府扶持,養老院都逐步注重盈利。同一個公司的不同養老院也可能會有差異,品控很難同步。因此,老人在選擇養老院時,要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否則將如同開盲盒一般,充滿未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老齡化加速發展的今天,關注、關心、關愛老人不僅是每個子女的責任與義務,也應是社會乃至全球議題。在變老的路上,僑胞、僑眷老人面臨的困境更多、更難。無論故鄉抑或他鄉,唯有老人身有所歸,心有所依,安度晚年之地才是其最好的歸處。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