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僑史刊物
【僑史掠影】楊明齋—— 奔走中俄的中共建黨“牽線人”(百年航程 有“僑”精彩①)
2021年11月17日15:31  來源:中國僑聯

楊明齋肖像

1921年,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部分會員合影

楊明齋,1882年3月出生於山東平度。16歲輟學務農,19歲時闖關東,后赴俄國。由於勤奮好學,他熟練掌握了俄語。

1908年,楊明齋到西伯利亞礦區,作為華僑工人參加了布爾什維克的相關活動,並在“十月革命”前正式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十月革命”后,成千上萬的旅俄華工參加了蘇俄紅軍。楊明齋積極動員華工參加蘇俄紅軍,並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結業后被分配到海參崴參加革命工作。楊明齋成為中國人中最早的共產黨人(俄共)之一,李大釗稱他“萬裡投荒,一身是膽。”

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爆發,引起共產國際關注。共產國際決定向中國派出工作組。1920年初,楊明齋作為工作組成員,與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化名吳廷康)一起來到中國,擔任翻譯、參謀和向導。楊明齋先安排維經斯基與李大釗單獨見面,商討建黨事宜。然后,他們帶著李大釗的信到上海與陳獨秀等人接觸。5月至8月,在北京“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基礎上,楊明齋在上海協助陳獨秀等人發起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很快又與陳獨秀、李漢俊、李達等人成立了“共產黨上海發起組”。

中共在上海成立早期組織后,認為應培養后備力量,組織更多的青年投身革命活動,決定成立青年團組織。楊明齋與俞秀鬆等共同研究確定了青年團的宗旨、性質、組織機構,明確了青年團的任務和作用。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楊明齋的住所宣告成立,成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早期組織。

1920年9月,楊明齋在法租界租用漁陽裡6號石庫門,開辦了外國語學社,成為中國共產黨組織創辦的第一所培養革命干部的學校。該校教師多是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楊明齋任校長並親自教授俄語,任課時數最多,成為很多早期中共黨員的俄語老師。

為了宣傳馬克思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經驗,楊明齋還組織成立了中俄通訊社並任社長。這是共產國際工作組建立的一個公開活動機構,也是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工作機構。通訊社大量翻譯和報道有關蘇俄、共產國際方面的資料。據統計,從1920年到1921年7月,僅在上海報刊上發表的稿件就有140余篇。

1921年春,楊明齋與張太雷共同起草了“成立共產國際遠東局中國支部”的報告。楊明齋作為中國共產黨組織的代表到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所在地——俄國伊爾庫茨克,就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共產國際與中共的關系等重大問題進行多次匯報和商談,最終確定中國共產黨隸屬共產國際,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6月至7月,在中共“一大”籌備召開之際,楊明齋作為中國共產黨組織的代表參加了共產國際“三大”,成為以中共身份參加共產國際會議的最早一批人之一。

1924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開始。為滿足國共兩黨干部培訓的需要,1925年10月,共產國際決定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學,為中國革命和國共兩黨培養干部。楊明齋在上海負責選拔、招收留蘇學員工作,先后選送兩批干部赴蘇學習,包括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羅亦農、任偉民、張聞天、王稼祥、烏蘭夫、伍修權等人。其中第二批人員由楊明齋親自陪同赴蘇。到達莫斯科后,楊明齋被共產國際任命為莫斯科中山大學副校長。

在中青年佔多數的早期中共黨員眼中,楊明齋深得敬重。周恩來曾在回憶黨的歷史時,尊稱楊明齋為“忠厚長者”。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