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美婉約動人、精致古朴、人間天堂﹔南通的美活力四射、經濟騰飛、魅力無限﹔南京的美底蘊厚重、現代時尚、革命聖地。”一路走來,《德國僑報》副總編輯俞光馥不僅拍攝了大量的圖片和視頻,對於沿途所見所聞更是贊不絕口。
近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江蘇省僑聯主辦的“追夢中華·情系大運河”2021海外華文媒體江蘇採訪行圓滿收官。來自意大利、荷蘭、埃及、阿根廷、瑞士、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十余家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和涉僑中央媒體記者走進江蘇,先后赴蘇州、南通、南京參觀採訪。
在為期7天的行程中,採訪團探訪蘇州園林、對話創業新僑、走進城市新區、參觀生態環境保護、飽覽運河風光、瞻仰烈士陵園。他們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向世界講述大運河故事,讓“江南文化”驚艷世界。
感受千年運河文脈 聆聽蘇州創新創業故事
蘇州,是京杭大運河流經江蘇的最后一站,千百年來,這座古老的水城,與大運河水乳交融,相互依存。在蘇州,採訪團一行首站走進盤門、吳門橋、平江路等運河沿線景點,飽覽運河兩岸旖旎風光,品味綿延千年的江南水韻,感受流淌千年的運河文脈。
“知道大運河是中國水利工程的杰作,沒想到大運河還有這麼多的寶貴遺產,尤其是蘇州段,有‘運河十景’,還保護得這麼好。”意大利僑網總編輯王衛平旅居意大利多年,因父母是江蘇人,他對江蘇始終有著特殊的情感。一路上,他邊走邊拍,將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姑蘇美景定格。王衛平表示,運河中蘊藏的歷史和文化很容易喚起海外華僑華人的記憶和鄉愁。
在楓橋和寒山寺,採訪團一行沿著詩人張繼的足跡,感悟吳地厚重的歷史文化。當日晚間,採訪團走進蘇州拙政園,沉浸式體驗“夜游姑蘇·拙政問雅”。“拙政問雅”是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推出的園林藝術沉浸式夜游項目,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出古代文人墨客的雅事、雅興、雅致。
在蘇州工業園區,採訪團參觀了解了蘇州經濟科技發展情況。在訪談環節上,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必旺博士、蘇州博瑞生物醫藥(蘇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建棟、初未乙國際創始人顧乙等3位蘇州僑界代表接受採訪團採訪,分享了他們的創業故事。
“真正的創新一定會贏得國外同行的尊重。”海歸博士、蘇州納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必旺對海外華文媒體說,對於科技創業者來說,我們趕上了中國最好的發展時機。“蘇州為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人才政策、扶持舉措,有著無比的耐心和包容心,真誠為企業排憂解難,讓創業者們毫無后顧之憂地安心做科研、踏實搞技術。”經過近15年的發展,江必旺和他的團隊成功突破世界級“卡脖子”技術並順利上市。
“與鴻儒雅士對話之后,目光又投在當下,納米科技、醫藥濟世,古今的交融,在蘇州體現得淋漓盡致。”《俄羅斯龍報》編輯吳亞梅如是感慨。
點贊南通城市建設理念 聚焦生態環境保護
南通位於江海交匯處,集“黃金水道”與“黃金海岸”於一身,大江大海賦予了南通鮮明的江海風貌,也孕育了南通燦爛的江海文化。
在南通採訪期間,從通創區到五山腳下,從南通博物苑到群英館,從濠河畔到節制閘,從南通市區到如皋,採訪團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拍一路訪,感受南通園區建設新變化,考察濱江片區生態修復保護工程,體驗張謇城市建設理念。
“我要把南通的美麗環境、人才政策講給歐洲的僑胞們聽,給他們帶去‘童話般’的中國故事。”歐洲荷蘭聯合時報記者葉肖忠一路馬不停蹄。他還說,聽到通創區負責人介紹說“把最美的風景留給人才”,自己很感動,“中國有自己的道路,而這裡是大有希望的南通、大有希望的長三角。”
“張謇,字季直,號嗇翁。中國近代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事業活動家……”在南通博物苑張謇故居,採訪團隨著講解員的腳步,認真觀看每一張照片、仔細聆聽每一處介紹。
“張謇堪稱世人學習的典范和楷模,他區別於北大蔡元培校長等更重視大學的教育理念,卻將基礎小學教育在南通普及,並將一粒一粒飽滿精壯的種子埋在了南通的每個角落,使其開花結果。”《歐亞時報》副社長李碩欽感慨地說,張謇真在教育領域做到了“知行合一”,漫步歷史的角落,在不經意間了解到張謇為此地建設作出的偉大貢獻,怎能不叫人油然欽佩?
站在江邊棧道上,面前大江東去,耳邊江風陣陣,江面貨輪汽笛長鳴……《德國僑報》副總編輯俞光馥在考察五山地區濱江片區生態修復保護工程時贊嘆,“南通通江達海,採訪的半天時間內,我已經被這裡的生態之美深深吸引,我們將在德國開展廣泛宣傳,讓更多的人全面、客觀地了解南通。”
採訪團一行還深入南通群英館、南通通呂運河東分水島、明清外銷瓷博物館等地觀訪,實地了解南通大運河情況、感受南通華僑華人的愛國愛鄉情懷。
“南通人杰地靈,群英薈萃。”在如皋李昌鈺刑偵科學博物館,採訪團成員被這位“當代福爾摩斯”精湛獨到的刑偵技術、鑒識功力及其驕人的政績折服。馬來西亞《海內外》雜志副社長、山西省僑商會副會長張勤感慨道,李昌鈺奮斗的一生可以說是海外學子奮發上進人生的縮影,對正在成長的年輕人是一個真正意義的人生范例。
“南通是‘萬億GDP俱樂部’的新成員,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在張謇精神的傳承上,生態環境修復保護上,在城市居民休閑運動公園的打造上,以及在高標准產業平台建設上,到處都充滿著活力和希望。”北美新僑網社長張必和說。
古貌新姿“金陵城” 見証日新月異發展速度
“秦淮有水、金陵花月,看高淳陶瓷如玉,珍饈美饌。”採訪團最后一站來到“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南京。《俄羅斯龍報》編輯吳亞梅感慨,“江蘇之行,意猶未盡,於江蘇,我只是短暫地停留﹔於我,江蘇卻已深深住在了我的心裡。”
在南京採訪期間,採訪團一行在高淳區參觀了南京醫療器械產業園、高淳城市形象展示中心、高淳陶瓷博物館、南京市高淳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淳老街,在雨花台區參觀了南京軟件產業博覽館、瞻仰了雨花台烈士陵園。
埃及《中國周報》副社長朱新娥曾多次到訪南京,這次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高淳陶瓷,“高淳陶瓷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坊,到如今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當代陶瓷創意聚集地,江蘇省最大的陶瓷出口企業,21世紀國宴餐瓷的締造者,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陶瓷品牌之一,令所有人對此刮目相看。”
在全面了解南京高質量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領略了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后,採訪團的記者們由衷感嘆,在南京,每一步踏下去的都是文化,每一處凝聚的都是歷史,切身感受到了南京這座古城煥發的青春活力和發展潛力,更感受到了南京人民上下同心、共建美好幸福家園的激情和開放包容、廣納賢士的熱情。
“南京作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無論是綠水青山的生態農業模式,還是世界領先的軟件研發匯聚高地,以及不可復制的‘紅色教育’的場館建設,都體現了六朝古都和現代都市的完美融合。”北美新僑網社長張必和表示,他將和海外媒體朋友們一起,廣泛宣傳南京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政策以及營商、人居環境,推薦更多的海外朋友們來到南京、了解南京、投資南京、創業南京。
蘇州古今融合之“雙面繡”,南通未來可期之“南通藍”,南京古貌新姿之“金陵城”,七天之行,智見匯聚,“運”味豐厚。《世界頭條》華東區運營主任林玲感受到了江蘇豐厚的運河遺產和文旅資源,以及賽道領先的各區域特色產業園區新陣地和創新人才聚集地。
“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此次江蘇行帶給我太多驚喜,也讓我更加了解江蘇。”阿根廷華人頭條編輯李桂珍希望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多來走走看看,感受江蘇的發展。“作為海外華文媒體從業者,未來我也將發揮自己的優勢與職責,把江蘇故事和江蘇聲音,傳播到每個有華人的地方。”(韓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