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展示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
新加坡華僑華人弘揚漢服文化
楊  寧  陳婕洺
2021年11月01日09: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新加坡漢服同好於中秋佳節期間在新加坡裕華國貨大廈舉辦活動。中為林小瑩。
受訪者供圖

古語有雲: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中國漢服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的演變與發展,漢服早已成為東方服飾文化的典型代表。

不少熱愛漢服文化的新加坡華僑華人,為弘揚中華傳統服飾,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漢服文化 綻放海外

近年來,漢服熱潮逐漸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大放異彩。許多新加坡漢服同好,長期以漢服為載體,參加各類文化活動,表達自身對中華傳統服飾的喜愛,體現了海外華僑華人對民族傳統的自信。

一名熱愛漢服文化近10年的新加坡華僑童緯強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由香港無線電視出品的古裝武俠劇,自兒時起便深深地烙印在我心裡,讓我對中華傳統服飾心生向往。”

多年以后,童緯強開始與其他漢服同好組成以漢服為傳播載體的文化社團,向更多親朋好友介紹中國傳統服飾。“對於那些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新加坡人來說,學會欣賞漢服也是一種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渠道。”童緯強說。

同樣熱心於向華僑華人和外國友人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的,還有新加坡華人、某漢服協會副會長林小瑩。她說:“早在我不自知時,漢服便在我心裡扎了根。開始接觸漢服后,我便開始穿著漢服走訪各國,還組織了許多推廣漢服的文化活動,向世界展示中華傳統服飾之美。從小我便喜歡繪畫、服裝等美麗的事物,進社會工作后,經常需要到世界各地出差。途經日本、韓國時,看到當地民眾自信地穿上代表自身文化的傳統服飾,我萌發了要以‘服’會友,弘揚中國傳統服飾的想法。”

林小瑩認為,“身為一個華人,倘若無法自信地穿上漢服,將會是人生一大憾事。”

“2012年是我第一次有機會穿上漢服,自那時起,我便深陷其中。”在新加坡傳播太極拳的華裔師傅吳增新對本報表示,“隻要有武術觀摩會或任何能上台表演的機會,我都會將漢服與太極拳相結合,傳播中國國粹,將華僑華人的根連在一起。”

“我敢自信地說,我應該是新加坡首位身穿漢服公開表演太極拳的人,后來陸續也有一些師傅開始穿著漢服表演,體現了文化傳承的力量。”吳增新說。

華夏審美 源遠流長 

隨著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增大,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增強,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開始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興趣,而漢服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張“名片”,更是在世界各地發揮了凝僑聚力的作用。海外華僑華人開始以服為媒,感受中國審美。

“中國漢服的發展源遠流長,從一般意義上說,先秦一直到明清時期,所有漢民族服飾都被稱為漢服。春秋戰國時期,為方便騎射,漢服有了胡族元素。由此可見,我們國家的服飾體系形成得特別早,有其獨特的民族審美,以儒家文化為主導,同時也包含著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因素。”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蔡丹君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

“漢服是有故事的文化載體。比如西漢末年有一個著名的事件‘衣帶詔’。為對抗曹操,漢獻帝曾以血擬詔,並將其縫於玉帶紫錦內。這個故事非常悲壯。”蔡丹君表示,若能將漢服與其背后的歷史故事相結合,定能以更生動、鮮明的方式,讓世界人民讀懂中國漢服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漢服不是簡單的文化載體,隨著不同的朝代更替,漢服的發展都會出現一定的變化,這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林小瑩說,“相信未來新加坡的漢服同好也會積極與中國學者、漢服熱愛者交流,以更全面、專業的方式為新加坡人講好中國故事。”

“我認為弘揚中華文化的方式非常多元。像我經常組織與漢服相關的攝影活動,在新加坡的魚尾獅、烏節路等標志性地點,與其他同好進行拍攝和交流。”吳增新表示。

“新加坡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國際舞台,這裡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我曾遇到一些西方的游客對我穿的漢服表示好奇和欣賞。相信推廣漢服最直接的方式,便是穿上它,讓他人能在視覺上感受到漢服的美。”吳增新說。

把中國的文化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是童緯強傳播中國漢服文化的心願。他說:“除了以漢服為媒介,我和其他同好也常在新加坡圖書館與民眾分享中國的文學著作、詩詞、文言文等。”

內涵深厚 老樹新花

許多新加坡華僑華人早已與當地文化相融,但仍在搭建中華文化之橋,傳承中華文化。

“新加坡雖然是個發達國家,但從文化底蘊的發展進程來看,我們的社會始於‘草根文化’。老一輩華人之所以會下南洋大多為生活所迫,因此新一代華人也習慣以實際、客觀的思維方式生存,對文化傳承的使命感還有提升的空間。”童緯強說。

“正因如此,我們才會致力於在新加坡推廣中華文化、服務僑社,為豐富當地多元文化的發展而努力。”童緯強表示,“對我而言,能與其他同好在文化搭橋的路上結伴同行,是一件非常具有成就感的事。”

“我希望自己能做好漢服文化傳播的使者。透過展示漢服,讓更多華人習慣穿上漢服,就像穿連衣裙那般自在、自信。”林小瑩表示,漢服作為一個重要鏈接,除了能展示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歷史,還能將中華血脈的精神內核呈現出來,傳承這項文化是一件充滿意義與自豪感的事。

當下,中華文化已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未來,講好中國故事仍需華人挑起重擔。針對海外華人在促進漢服文化交流過程中的提升空間,蔡丹君建議學者們走出象牙塔,將所知所學惠及人民群眾,提升文化傳承的內涵。

“漢服的文化內涵深厚,像《中庸》裡曾提到‘《詩》曰:衣錦尚褧。惡其文之著也。’而‘褧’則是古人為掩蓋過於鮮亮的色彩在衣服外側披上的‘單衣’。”蔡丹君說,“古人不喜將鮮亮之物外顯,崇尚含蓄、謙遜的美學思想。”

“為進一步推動漢服文化的復興,須借助圖騰、色彩這類重要的文化符號,讓世界看到中華文明的輝煌,讓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能借助漢服等有形的載體,在理解漢服背后的歷史文化、文學經典中建立。”蔡丹君表示。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