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雲”留學

來源:中國僑聯 2021年10月21日14:02

疫情下的“雲”留學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授課成了海外高校的主要教學模式。對中國留學生而言,學習模式從線下轉到線上,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如何上好網課,如何做好長時間待在屏幕前的心理調適,如何轉變學習模式等。

新學期來了,有的中國留學生還將繼續網課模式。說到自己的“雲”留學生活,他們坦言,有收獲也有遺憾。在他們看來,無論如何,這都是人生中一段特別的經歷。

專業不同 網課影響不同

來自上海的戴興邦目前正在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攻讀人類學學士學位。“選擇這個專業的初衷是因為我對社會文化領域抱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戴興邦說。

自2020年春季開始,戴興邦已經持續上了約3個學期的網課。雖然在當地疫情控制好轉時,學校曾短時間開放過小規模的線下授課,但大多數還是網課。“學生人數較多的公共課會將錄制好的教學視頻發布在學生系統上,方便我們隨時瀏覽,小規模的課程在多數情況下會使用雲視頻會議軟件來上課,期中及期末考試也都在線上作答。”戴興邦說,“對我們人文學科的學生來說,通過網絡考試影響並不是很大,因為在疫情出現之前,大部分人文類考試也是線上模式。但在完成作業方面,不能到校還是影響較大,因為需要用到的人類學權威性文獻中,不少需要到線下進行借閱。同時,由於線下查閱文獻受限,因此,論文的完成也是棘手的問題。”

和戴興邦一樣,同樣就讀於莫納什大學的孫界讀的是土木工程專業。他的網課生活從去年7月開始。工程專業學生需要參加大量的實驗課,學生可以從中積累操作經驗,對日后就業也有非常大的幫助。“但受疫情影響,我們隻能觀看教授錄制的實驗視頻,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孫界說。

就讀於加拿大布魯克大學經濟學專業的李心怡則認為,網課模式為自己提供了自由分配時間的空間。“例如經濟這門課,教授會將課程視頻上傳到系統,方便我們隨時學習。我個人習慣在一周內的兩三天學習完課程,其余時間分配在兼職或閱讀上。”

課堂不同 交流方式不同

對中國留學生來說,網課的一大不便是缺少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面對面的互動交流。

“以前在課上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時,可以與鄰座的同學隨時討論。網上授課的重心則更側重於老師傳授內容,大大減少了同學間的交流機會。網課對授課老師也是一種挑戰,線下課時,老師和學生之間也有互動,課堂氛圍會比較熱鬧。在網課模式下,老師的發言得不到學生的回應,缺失了課堂討論的氛圍,以至有的老師的態度也比較消極。”戴興邦說,“以我自己所上的網課為例,有的同學在網課上常常是關閉攝像頭的,這不僅會降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需求,還會讓學生和老師有一種孤獨感。”

在孫界看來,上網課非常考驗學生的自控力,比如缺少了線下學習的緊迫感,學生完成作業就沒那麼積極。“同時,網課也考驗大家的線上合作能力。以我所學的土木工程專業為例,很多作業需要小組內的學生協作完成,但因大家處在不同時區,存在時差問題,協調起來並不容易,這就需要成員之間互相理解、互相遷就。” 孫界說。

正在莫納什大學攻讀植物科學專業的仲鑫辰已經上了近1年半的網課,對網課對學生之間交流的影響頗有感觸。在他看來,雖然網課具有方便靈活及跨越空間的優點,學生也有更多時間查閱資料,但缺點同樣不容忽視,比如留學體驗不足,教學質量不如線下,尤其是學生之間的交流受限。

在仲鑫辰看來,完成線上小組作業需要大家具備較強的語言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完成小組任務時,因為英語並非我的母語,所以我在表達觀點時會遇到困難,但是小組成員對我非常友善,會根據我的學習進度來分配小組作業中我需要負責的部分。其實,線上協作對成員的合作能力要求更高。”

不畏困難 紓解壓力有道

除了如何上好網課,擺在中國留學生面前的還包括如何紓解上網課帶來的孤獨情緒。

談到網課之外的日常生活,仲鑫辰認為充實的課余生活是必要的。“我找了一份在語言培訓機構做助教的兼職工作,不僅可以換換環境,也對我的外語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 仲鑫辰坦言,也有壓力比較大的時候,那時就會跟朋友們聊聊天,照顧一下寵物,以轉移自己的負面情緒。

孫界對此表示贊同,“不能把時間都花在上網課上。我利用網課空閑時間,考取了機動車駕駛証。不上課的時間會出去採購、兜風,確實能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對於身在異國他鄉的海外學子來說,最思念的莫過於遠在國內的親人。”戴興邦說,“我經常與國內的家人視頻通話,或者約上室友在附近的公園散散步,這也是排解孤獨感的一個渠道。”

李心怡提醒,長時間困在家裡上網課,社交活動少了很多,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情緒。“不少國外高校開通了心理咨詢熱線,中國學子如果遇到自己不能排解的心理問題,可以撥打學校的心理咨詢熱線或者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