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外國民眾愛上中華飲食文化

——對話四位海外中餐從業者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年09月16日14:15

陳建斌在俄羅斯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中餐烹飪大賽上擔任評委 。

胡曉軍(中)在芝加哥“老四川”餐廳與美國友人合影。

何建鋒(中)在“味道浙江”羅馬美食交流座談會上擔任廚藝交流賽評委。

方剛在英國“米齊臨”長沙米粉店制作米粉。

在海外,一道香氣四溢的中國菜,就是吸引外國民眾了解中華文化的一扇窗戶。近年來,在海外中餐從業者的共同努力下,中餐廳開遍世界,各菜系亮相全球,越來越多外國人品嘗地道的中國美食,在舌尖上體會美妙的中國故事。在此過程中,如何跨越中外飲食文化差異、向海外民眾介紹中國菜品以及其中蘊含的中華文化?如何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持續保持中餐廳的吸引力?圍繞這些問題,四位海外中餐從業者和本報記者分享經驗、暢談體會。

英國倫敦 “米齊臨”創始人兼董事長方剛:

“讓英國食客領略中國地方美食”

一碗長沙米粉,濃縮了中國湖湘文化。來到英國近20年,我們長沙人始終忘不了家鄉味,也希望有一天能讓湖南味道香飄英倫。2017年,我和湖南老鄉下定決心,在倫敦唐人街開了第一個米粉檔口,承載湖南人的鄉愁和夢想。幾年間,我們從當初的小櫃台發展成如今的4家店,“米齊臨”米粉也成為讓大家口口相傳的好味道。回望這些年的經營經歷,一家中國地方風味的簡餐店能長期吸引英國食客與當地華僑華人,我認為有三點經驗值得分享。

首先,地道的關鍵在於原汁原味。在英國,要想制作出一碗鮮香的長沙米粉,三個環節必不可少。第一是粉。英國的大米和水質與長沙不同,為了制作出地道的米粉口感,我專程趕回長沙,與當地師傅用英國大米反復試驗,終於以兩種不同英國米的配比,復刻出長沙米粉口感。第二是湯。我們精選大骨,加入湖南豆豉和草果、草菇等原料,再用8小時熬制成大骨濃湯。第三是澆頭。我們按照長沙米粉各類經典澆頭的做法,炒制剁椒肉絲、酸豆角肉泥等十幾種澆頭,大受華僑華人顧客歡迎,酸辣雞丁粉和清湯牛腩粉等組合十分受英國顧客偏愛。

其次,善於借力平台,讓湖南美味吸引更多食客。2017年至2020年期間,我參與過3場倫敦舉辦的中華美食節,每一次我們的攤位前都排滿了長隊,越來越多外國食客認識了長沙臭豆腐、糖油米粑粑、米酒釀小丸子等招牌湖南小吃。這些小吃雖然是正宗的中國風味,但與不少英國人的口味契合,受到外國顧客的熱捧。美食節上,許多在英湖南僑胞也從外地專程趕來“嗦粉”,品味這一碗思鄉情。今年,我們的店將進軍倫敦的亞洲超市,在客流量大的超市裡開設店面,使更多顧客方便快捷地品嘗美味。

第三,打造中央廚房模式,實現小吃標准化。隨著幾家米粉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2020年7月,我們投資了一家小型食品加工廠,把中國的中央廚房模式帶到英國,標准化食材、配方,以便將來開設更多分店。去年12月,我們還在工廠研發臘肉,做出了第一批就趕在過年前送給老鄉們品嘗。大家都說,能在英國吃到地道湖南口味的臘肉,太不容易了!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英國的中餐業如今百花齊放。除了最早進軍英國市場的粵菜,湘菜、川菜、淮揚菜乃至新疆菜都來到了英國。越來越多的外國食客愛上了湖南的米粉、西安的饃、四川的水煮魚和火鍋,懂得除了改良中餐,還有更多地道的中國地方美食可以快意品嘗。

美食是一座橋梁,是傳遞中華文化的絕佳載體。未來,還會有更多英國食客愛上中國風味,品味中華文化。

美國芝加哥  美中餐飲業聯合會主席胡曉軍:

“中餐廳是中美民間交流的橋梁”

1998年,我在芝加哥唐人街創立了“老四川”餐廳。那時,美中地區還沒有一家正宗的川菜館。我帶著在成都當大廚學到的一身本領,下定決心要讓美味的川菜在美國發揚光大。經過20多年的打拼,如今,“老四川”餐館在全美已經開了17家,連續7次上榜米其林“必比登推介”榜 ,多次收獲美國餐飲業大獎。

做好中餐廳,不只是一門生意,也是一門學問。從起步時,我就抱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想法,不僅想把川菜做好,而且要把川菜文化、中餐文化播撒在美國。為此,我在餐廳剛創立時就開始系統培訓員工,把每一道菜的主料、輔料、調料、制作工藝都條理清晰記錄下來,方便教學。同時,我還上美國電視台,把經典川菜的制作方法毫無保留地教給觀眾,為的就是讓觀眾了解川菜,明白每一顆辣椒背后的中國滋味。

一家餐館的菜單就是這家餐館的靈魂。長期以來,我們的餐廳都備受美國食客和華僑華人群體的歡迎,其中外國顧客的比例可達80%,這得益於我們在菜單上下的功夫。我們的菜單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是傳統中餐,例如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回鍋肉等,滿足華僑華人的家鄉記憶﹔第二是流行小吃,例如麻辣香鍋和青花椒系列,這些是近年來消費實力增強的留學生群體最喜愛的菜品﹔第三是美式中餐,我們保留了美式中餐的精華,雖然是同樣的菜名,但我們有自己獨特的調味方式,紅油、辣椒醬都由大廚調制,帶有濃郁的四川特色﹔第四是餐廳自創菜,融合了傳統川菜與新式中餐的特點,成為菜單中亮眼的創新色彩。現在,我們的樟茶鴨、香辣仔雞已經成為芝加哥中餐的標志性菜品,檸檬脆皮蝦、宮爆雞等也成為口口相傳的招牌菜,吸引眾多美國食客。

中餐館的存在,為美國的社區增添了煙火氣與人情味。疫情期間,我們的餐館受到極大沖擊,原本想要暫停營業,但是社區居民都希望我們繼續為社區服務,同時也為員工保留工作。我們頂住壓力開張后,為警察、消防員、媒體記者和醫療人員等疫情一線工作者免費提供午晚餐,至今,捐贈了上萬份、價值10多萬美元的愛心餐。我們這些中餐館為抗擊疫情做出的貢獻,為華人群體贏得了點贊。

中餐館的宗旨,就是弘揚中華飲食文化、繁榮美國各地社區,增進中美民間交流和友誼。當前,中餐在美國乃至全世界都深受歡迎,中餐業的前景十分廣闊。下一步,我計劃繼續打響目前的品牌,同時也幫助更多中國餐飲品牌進駐美國,為中華飲食文化走向海外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意大利羅馬 意大利羅馬餐飲協會顧問何建鋒:

“穩扎穩打,守好中餐本色”

在羅馬,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讓中餐成為品質與品位的代名詞。2016年,我從做貿易轉行到中餐業,重拾自己在國內開餐館、做大廚的老本行,准備在意大利的餐飲業闖出屬於中餐的一片天地。

曾經,意大利的中餐市場主要是改良后的中式快餐品牌。在多年形成的刻板印象下,許多意大利人不認可中餐可以做成高端餐飲。面對這樣的情形,我決心要用地道的中餐扭轉意大利人的印象。從開始時的小餐廳,到如今的“中華樓”,我的中餐事業一路上升,精致、正宗的中國菜品逐漸贏得了意大利食客的喜愛和尊重。

把正宗中餐做好做精,是穩扎穩打的第一步。幫助我們在意大利打響名頭的菜品,是一道“好喝到連湯都不剩”的酸菜魚。我自己上陣掌勺,從食材選用、料理過程到裝盤上桌,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控,確保最佳的口感口味和出品形態。漸漸地,這道酸菜魚成為中餐排行榜裡的熱門菜品,吸引了意大利各地僑胞前來打卡,不少外國食客也慕名前來品嘗。此后,我們又相繼推出“三吃紅燒魚”“無骨口水雞”等眾多既符合華人口味又滿足外國人期待的菜品,以地道的口味和考究的擺盤,為精致中餐贏得了聲譽。

營造雅致的餐廳環境,也是中餐在海外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我始終重視用餐環境,優質的中餐菜品,需要有高雅的餐廳與之相襯。我先盤下一家有悠久歷史的米其林餐廳,充分發揮這家餐廳原本典雅精致的裝修優勢,同時也充分利用餐廳原本積累的優質客戶基礎,把有品質的正宗中餐向意大利人推廣。此后,生意逐漸擴大,我們又搬到了面積三四百平方米、可容納一兩百人的“中華樓”。這是一家擁有50多年歷史的老牌中餐廳,我把內部的裝潢再次翻新,依然延續明黃敞亮的傳統中式風格,讓食客步入餐廳,就能感受扑面而來的中國氣息。

中華飲食文化的傳播,是與外國食客雙向交流的過程。為此,我們舉辦了四期“餃子節”,從揉面到餃子收口,餐廳的面點師傅會詳細介紹一枚中國餃子的誕生過程。激起許多意大利食客的興趣,第一次活動報名就達150人之多。

我把餐廳起名“中華樓”,就是希望能發揚傳統中餐的優勢,讓意大利了解正宗的中國味。曾經有許多中餐業的朋友勸我改做更熱門的中日餐混合自助餐廳,我都婉拒了。中餐文化悠久的魅力,一定會在古老的羅馬得到認可,一定會在這座城市大放異彩。

法國巴黎 巴黎國際大酒店董事總經理陳建斌 :

“文化融入菜品,是最好的中國故事”

2003年,我接受法國酒店的邀請來到巴黎工作。此前,我在浙江溫州的多家大酒店擔任過廚師長。如今我經營的法國巴黎國際大酒店,是旅法華人經營的最大中餐廳,也是巴黎華人婚慶、社團活動等的首選場所。豐富的中餐業工作經驗告訴我,中國博大精深的餐飲文化就是最大的瑰寶,把文化融入菜品中,就是最好的中國故事,在海外一定能贏得市場。

中餐館要在國外打響口碑,做出好菜是第一要義。在我的中餐廳,菜品融合了中國八大菜系的精髓,很多去過中國的法國人評價,我們的菜品和在中國品嘗到的味道是一模一樣的。特別是我們店精心烤制的北京片皮鴨,獲得海外僑胞和法國食客的一致贊譽。同時,由於中外用餐習慣不同,許多好菜可以用法國人樂於接受的形式呈現,更方便融入當地。例如,中國人吃魚,講求一條完整的魚裝盤上桌。法國人吃魚,則偏好去頭、去尾、剔骨,切成片狀食用,而且也往往以煎、烤為主。當時,我們的餐廳有一道招牌好菜——清蒸石斑魚。為了和當地的飲食習慣相結合,我把清蒸石斑魚切片成菜端上桌,這樣既保留了菜品的口感,魚片的清香肥美也讓許多法國顧客在入口的一瞬間領悟到中餐魅力。

講好菜品裡蘊含的中國故事,也是一名中餐廚師應當承擔的責任。我們的餐廳有傳統名菜東坡肉,上桌時除了介紹這是一道紅燒肉,還介紹蘇東坡的典故和菜品的由來,常常會讓法國人產生對中國的興趣和向往。除了傳統佳肴,我還在巴黎創新研制其他新式中餐,注重融入中國的傳統意象與法國本地食材,“蘭花干貝”就是這樣一道菜品。盤中央是煎制干貝肉和蒸制的蘭花花瓣,盤四周則用冬瓜片挖空,釀入干貝泥,再以黃瓜絲和蟹黃做成中國的蘭花模樣,點綴其間。整道菜品清新宜人,既是從蘭花魚蓉這道溫州傳統菜化來,也加入了法國當地的干貝味道,即使不多用言語介紹,法國人也能體會到其中的中國意境。

既要做好菜,也要推廣中國美食。我們舉辦過“中國美食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和“巴黎國際杯中國美食節”等多場推廣活動,吸引法國客人到場品嘗。如今,許多沒有去過中國的法國人也熱愛中餐、喜歡中餐廳。不少客人告訴我,將來一定要去美麗的中國旅游。

美食沒有國界,一位中餐廚師就是一面流動的五星紅旗。弘揚中華飲食文化,講述中國好故事,這是我們海外中餐廚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我相信,海外中餐業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本文配圖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