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錢寶鈞:簡單而不平凡
2021年09月01日11:12  來源:中國僑聯

錢寶鈞(1907年5月4日-1996年6月26日),江蘇無錫人,纖維化學家、教育家,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中國化纖工業和高分子科學的開拓者,中國化學纖維學科奠基人。1935年考取了第三屆英庚款公費留學生,前往英國曼徹斯特理工學院紡織化學系學習,1937年畢業獲得理工碩士學位后回國任教。曾任華東紡織工學院院長、名譽院長,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長期從事化學纖維研究和紡織教育工作,推動了中國粘膠纖維的生產發展,創造出纖維熱機械分析儀用於開展纖維織態結構研究,對於大分子纏結的研究達國際先進水平。1983年,其論文《XRF-Z型多功能纖維熱機械分析儀》獲紡織工業部三等獎﹔1986年,論文《化學纖維成形理論和結構性質的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論文《大分子纏結及其在聚丙烯睛纖維凍膠紡中的作用》獲國家教委三等獎。曾擔任《辭海》紡織分科主編、《紡織詞典》主編。

學成報國:從那一代人說起

1924年,十八歲的錢寶鈞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京金陵大學理學院,攻讀工業化學﹔1929年畢業后留校任物理系助教、講師﹔1935年考取了第三屆英庚款公費留學生,前往英國曼徹斯特理工學院紡織化學系學習。

庚款公費留學不同於現在的國家資助留學,它從誕生起,就被打上了“殖民地”“不平等”的標簽。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各國簽訂恥辱的“辛丑條約”,同意向十四國賠償白銀四億伍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庚子賠款”。后來,美、英、法、荷、比等國相繼與中國訂立協定,退還超過實際損失的賠款。退還款項除了償付債務外,其余悉數用在教育上,中國每年向上述國家輸送相應的留學生,庚款留學生由此產生。西方列強表面上向中國敞開了高等教育的大門,實際上更大程度上希望向中國灌輸西方思想、爭奪中國高等人才。中國的庚款留學生很多在國外飽受著歧視的眼光,同時,相比於貧窮落后的中國,西方“天堂般”的資本主義社會也在不停地誘惑他們。

錢寶鈞在曼徹斯頓大學留學期間,是教授最勤奮、最優秀的學生。但是,在畢業晚會上,當教授將他引薦給幾位西方國家的紡織業大亨,希望他們提供給錢寶鈞實習的機會時,但這幾位大亨卻因為錢寶鈞是中國人而拒絕接受他。他們認為,中國人愚昧落后,無法與他們這些所謂高等民族的精英共事。然而,無論是某些西方人的傲慢和輕視,還是西方優渥條件的“糖衣炮彈”,都沒有動搖錢寶鈞想要學成回國、支援國內工業建設的堅定決心。

后來,他好不容易取得了在瑞典博福斯的諾貝爾火藥廠實習化工技術的機會。1938年,又到愛沙尼亞的塔林,在幾家小型棉、毛紡織廠實習。在這期間錢寶鈞的學習生活雖十分艱辛,但也學到了不少紡織知識,為他以后開展紡織研究工作初步奠定了基礎。

1938年末,錢寶鈞回國,到成都金陵大學任化工系教授、系主任,從此做出了他為中國紡織事業貢獻一生的選擇。

像錢寶鈞這樣的庚款留學生,站在中西文化交匯點的高處,親睹過中國社會的衰貧,也感受過西方資本主義的繁華。最重要的是,他們同時肩負個人理想和國家的命運、人民的期望,感受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歷史軌道的緊密結合。令人欣慰的是,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最后聽從了祖國的召喚,在科學、工業、工程、金融、新聞等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教育以及外交方面做出了卓絕的努力與卓越的貢獻,對中國現代化的奠基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為中國的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錢寶鈞便是這建設大潮中的一員,可以說是非常關鍵、甚至不可或缺的一員。

化纖為何重要:從鞋襪到國防

豫劇《花木蘭》中有一個唱段,說女子“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干,將士們才能有這吃。恁要不相信哪,請往這身上看。咱們的鞋和襪,還有衣和衫,千針萬線可都是她們連。”這在一個層面上說明了吃穿、打仗(軍事)是國家的根基,另一個層面也說明“千針萬線”紡織出來的鞋襪等日用紡織品的重要性。而化學纖維的生產,使紡織業實現了新的跨越。

化纖(化學纖維)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制備紡絲原液、紡絲和后處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紡織性能的纖維,具有耐光、耐磨、易洗易干、不霉爛、不被虫蛀等優點。廣泛用於制造衣著織物、濾布、運輸帶、水龍帶、繩索、漁網、電絕緣線、醫療縫線、輪胎帘子布和降落傘等。

新中國成立時,我國的化纖工業幾乎是一片空白。那時,我國的紡織工業原料主要依靠天然纖維的棉、毛、麻、絲,遠遠不能滿足好幾億人口的日常生活所需,更別提依靠化纖工業進一步進行海洋、軍事等領域的建設。

錢寶鈞深刻認識到,要解決我國億萬人民的穿衣問題,需要解決紡織原料來源問題,像以前一樣繼續單純依靠棉、毛等自然纖維可謂杯水車薪。當務之急是發展化纖工業。然而,僅有包括自己在內的寥寥幾個人是撐不起一個產業的,於是,錢寶鈞開始“放長線”,從培養化纖專業技術人才入手,逐步搭建起新中國化纖工業及學科的基本框架。

錢老和當時的另一位化纖專家——方柏榮教授聯名上書紡織工業部領導,建議在華東紡織工學院創辦第一個化纖專業,並獲得紡織工業部領導的批准。1954年開始招生。僅用了四年時間,我國自行培養的第一批化纖專業技術人員就具備了走上工作崗位的能力和資格。這樣的辛勤探索持續了三十年以后,終於在原化纖專業的基礎上,成立了華東紡織工學院化學纖維系。1994年根據化學纖維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需要,成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錢寶鈞在該學院親自了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0余名,他們后來都走向全國各地的教育、科研、生產等部門和企業的核心崗位,成為骨干力量,繼續拉動著中國紡織工業和研究的向前發展。

所以說,為了使我國人民穿得暖、穿得好,錢寶鈞思考如何推動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他進行了教育、科研等多方位的實踐,為我國化纖工業、紡織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更持久的動力和潛力。

在中國化纖及紡織工業的發展過程中,錢寶鈞的貢獻主要有:棉絨漿吸鐵機理的研究、超超強粘膠帘子線成形工藝的研究和化學纖維結構性質的研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分別測定出染色纖維取向度和纖維素纖維側序分布,七十年代研制成功多功能纖維熱機械分析儀。

要發展化纖工業,就需要生產黏膠纖維,而粘膠纖維以木漿為原料,但我國的木材資源根本無法滿足需求。為了解決原料問題,保証化纖生產的正常進行,上世紀五十年代,錢寶鈞經過百番探索,在我國歷史上成功研制出以棉絨漿作為粘膠纖維的新原料,並且具體闡明了纖維素吸鐵的基本原理、設計並制造出棉絨漿生產設備。隨后,他進一步研究超強力粘膠帘子線,從而為我國大規模生產粘膠纖維打下了基礎。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期,錢寶鈞將科研重點從纖維素研究轉向合成纖維,這也是化纖技術發展的大勢。1976年研制出我國自主創造的新型纖維熱機械分析專用儀器,隨后建立一整套溶脹熱分析研究纖維織態結構的新方法,有力推動了后來應用十分廣泛的腈綸等化纖材料的發展。

在高分子物理中兩大著名難題:一是玻璃化轉變,二是大分子纏結。錢寶鈞在勞碌了大半生、本來是應該安度萬年的時候,憑借自己對科學的熱愛和追求,繼續探索,在古稀之年登上了自己科學研究的另一個高峰——發明了測定、控制高聚物中的纏結存在的有效方法。他從基本物理化學理論出發,從機理深入了解化學結構、微觀反應動力和流變等等,將纏結的結果與大分子濃溶液的流變性質相聯系,闡明了很多流變現象都與大分子纏結及其所形成的網絡結構的彈性有關。

這些專業術語在外行聽起來可能不太直觀,但不難了解錢老在化纖及高分子領域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東華大學給他的評語:“錢寶鈞是中國化纖工業、纖維高分子科學的開拓者之一,中國化學纖維專業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化學纖維成形工藝理論和纖維結構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成果,其中大分子纏結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中國纖維科學和紡織教育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這是沒有任何夸張的。

錢寶鈞與學生

“桃李逾九州”:作為教育家的錢寶鈞

東華大學給錢老評語的后半段是:“他學識淵博而治學嚴謹,誨人不倦而提攜后學,為國家在化纖科技界和工業界培養了大批英才,桃李逾九州。他淡泊名利、務實求真,熱愛事業和生活 。”

東華大學是錢老籌建的,其前身是華東紡織工學院。錢寶均歷任副院長、院長,不僅帶出來一批優秀的學生,更是將他教書育人的原則、觀念、方法傳播開來。他強調學生和老師的基本功都要扎實,對基本理論要運用自如,才能更深入地探究細微復雜是化學機理。他是“嚴師”,要求學生多做實驗、自己動手實踐,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無論是實驗報告還是學術文章,一個標點都不能用錯。他更是“慈父”,愛生如子,有學生因實驗太晚吃不上晚飯,他就把學生邀請到1自己家裡來,一邊吃飯一邊繼續跟他們探討學術問題……這種師心師德傳揚下來,到現在東華大學的師生對錢老還是非常有感情。二零一五年,東華大學以錢老為原型,歷時一年多編排了原創大師劇,題目就叫《錢寶鈞》。二零一六年,設立“錢寶鈞講座”,“旨在進一步拓展師生學術視野,活躍校園學術氛圍,搭建師生與學術大師的交流平台,提升學校影響力,為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二零一九年,由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牽頭負責建設錢寶鈞紀念館暨錢寶鈞纖維材料獎網站。

大師劇中提到了錢寶鈞寫的一首小詩中的兩句,現將全詩抄錄如下:

布券一去不復返,滿街男女盡時裝。

百千新秀進學府,紡織科技放光芒。

今日孜孜勤研習,他年翼翼成棟梁。

不為一己求安樂,願作別人嫁衣裳。

不長的八句,飽含錢寶鈞對於時代的感慨,以及看到學生朝氣蓬勃、中國紡織科技欣欣向榮時的激動和興奮,還有對於自己和學生的勉勵,並在詩的最后發出自己深長而堅定的心願——“不為一己求安樂,願作別人嫁衣裳。”為別人做嫁衣裳既可以指獻身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可以指培養后學,也可以是為國家化纖工業的進步做出貢獻。這就是錢老一生的寫照,也洒下了照亮新一代學人前進道路的亮光。 

(責編:王路凱、王燕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