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菲律賓歸僑楊裡彬:我的根在中國
2021年08月18日14:04  來源:中國僑聯

歸來,立志報國

我叫楊裡彬,我的爺爺是福建廈門人,他為了追求更大的發展,遠離故土來到菲律賓定居。1932年6月,我出生於菲律賓宿務市。爺爺為我取名“裡彬”二字,“裡”,是為了紀念那久別的故鄉廈門湖裡﹔“彬”,是希望我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彬彬有禮的儒雅美德,不忘根本。

爺爺非常熱愛家鄉,常給我講中國的故事。他從小就教育我: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4歲時,父親專門請了華裔音樂老師教我彈鋼琴,學唱《採茶歌》、《丟丟銅》、《天黑黑》等福建民歌。每當我唱起民歌時,爺爺總會看著窗外,眺望著遠方的祖國,思念著家鄉的親人。

1938年,母親帶著6歲的我輾轉歸國,終於回到了美麗的故鄉廈門鼓浪嶼。不料回國后不久,母親就因病去世,還在菲律賓工作的父親隻能將我托付給廈門的姨父母照顧。之后我在姨父母的關懷下成長,小學畢業后考入廈門中華中學讀書。在中學期間,我耳濡目染的都是革命志士和共產黨員為國家犧牲奉獻的事跡,那時我就暗下決心:當祖國需要我時,我一定會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報效祖國。

(第一排左三)

1945年,解放戰爭爆發,13歲的我主動報名參加廈門青年戰時服務團(簡稱廈青團),成為了團裡的一名少年“宣傳兵”,那時我苦練口琴、手風琴等樂器,多次參加解放戰爭的宣傳工作。1950年10月,經廈青團推薦,我參加了抗美援朝軍事訓練班,接受軍事和急救知識培訓,后又進入福建軍醫學校學醫。立志報國、滿腔熱血的我踴躍報名赴朝參戰,但當時后方也很需要醫務人員,於是我服從組織安排,繼續留在廈門市衛校學醫。

畢業后,我先后在湖南省茶陵縣利民鋼鐵廠、長沙內衣廠、湘潭印染廠當過醫生。1958年,調到湘潭市工人醫院(現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

奉獻,愛崗敬業

剛開始,我分配在市工人醫院急診科工作,通過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我的醫術提升很快,成為了科室的業務骨干。記得那時為方便工作,醫院還專門給我家裡配了一台座機。每當電話鈴聲在深夜忽然響起,我就要披上衣服趕往醫院,為了盡快搶救急危病人,多年來我已養成了和衣睡覺的習慣。后來我還擔任了急診科的副主任、主任。由於工作出色,我多次獲評“先進醫務工作者”榮譽稱號,還當選為岳塘區政協委員。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普遍缺醫少藥,因此醫院常派我下鄉培訓赤腳醫生,還到一些偏遠的地區開展巡回醫療。記得有一次,在韶山灌區開展巡回醫療期間,我剛給一位病人做完治療,正准備吃晚飯,一位渾身泥水的農民兄弟急匆匆跑了進來,哽咽地大喊救命。原來他老婆因慪氣偷喝了農藥“樂果”,如果不及時救治,隨時就會有生命危險。我顧不上吃飯,立即背著藥箱、冒雨在泥濘的山路上跑了2裡路,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他家。當時病人已出現肌肉痙攣、瞳孔放大等症狀,奄奄一息,生命垂危,我立刻用“阿托品”給病人洗腸胃,對其靜脈輸液,同時配合針灸治療,很快其病症得到了明顯的緩解,意識也慢慢恢復,我又迅速將她送往鄉衛生院搶救,終於救了過來。現在這對夫婦對我仍感激不盡,總是稱我為救命恩人。

在韶山灌區工作期間,我還發揮自己愛好攝影的特長,利用休息時間拍攝和記錄建設韶山灌區時的宏偉場景,那時我所拍攝的多幅珍貴感人的照片,現已留存為韶山灌區寶貴的歷史資料。由於我在韶山灌區工作時的優異表現,在韶山灌區竣工表彰大會上,灌區建設指揮部給我記大功一次。

忠誠,愛國愛黨

1987年,我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退休后,我與家人過著閑逸而幸福的生活。我非常熱心黨支部的各項活動,因為自己愛好且擅長鋼琴、手風琴、口琴等樂器,便與退休老黨員們建立了一個合唱團,經常在醫院表演一些節目,豐富職工們的業余生活。

我是一名菲律賓歸僑,今年快90歲了,從6歲歸國到求學、從醫的80多年經歷中,我親眼見証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將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今天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親身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我熱愛祖國!更熱愛黨!回顧我的一生,雖與父親兄妹長期分隔兩國,不能團聚,略有遺憾,但我從不后悔,因為我知道我始終有一顆愛國初心和報國雄心,我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國。

(責編:郝兆榮、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