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他鄉亦故鄉 赤子亦童心——記全球唯一健在南僑機工蔣印生
2021年08月13日10:44  來源:中國僑聯

二十四道拐,滇緬公路的咽喉要道,94歲的蔣印生身著挂滿獎章的西裝,庄嚴地敬了一個軍禮。這軍禮,是獻給犧牲在滇緬公路上的1000多名愛國華僑青年的。

蔣印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也是有著42年黨齡的老黨員。“與犧牲的戰友相比,我很幸運。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我與有榮焉。”他說。

八月的山城重慶驕陽似火,蔣印生已在這裡度過了六十余載歲月﹔兩千公裡外的印度加爾各答亦是酷暑濕熱,那是他的出生地。13歲離家參戰,近一個世紀的跌宕起伏,蔣印生會說中文、英語、印度語,口音“南腔北調”,但最愛的食物依然是咖啡、咖喱、牛肉和吐司。

他鄉或故鄉,時空交錯,早已難辨。

蔣印生正在整理勛章。新華社記者 李愛斌 攝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重要港口和公路基本淪陷,1938年修建的從昆明到仰光的滇緬公路,成為當時中國和外部世界聯系的唯一國際通道,要搶運軍需物資,要運輸工業生產原料和大后方人民的生活物品,還一度運送過中國遠征軍。

當時,這條戰時“生命線”急缺大批技術嫻熟的司機與機修人員。1939年,在愛國華僑陳嘉庚號召下,來自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地的3193名青年華僑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分9批回國抗日。

蔣印生是第9批南僑機工之一。他出生於印度華僑家庭,父親和哥哥都是當地有名的醫生,家境優渥。“家裡有一輛阿斯頓·馬丁小轎車,哥哥出診時,我坐在車上悄悄觀摩,9歲就學會了開車。”蔣印生說。

看到招募回國抗戰的公告,13歲的蔣印生瞞著家裡人,隻偷偷親了一下熟睡的3歲小妹,便和三個同學一起報名上船。父親發現追到碼頭,他躲在船艙,沒曾想這一別竟是永訣。

抗戰期間的蔣印生(右)。受訪者供圖

“父親是舍不得我年紀太小,我們家都愛國,相信他能理解我。”蔣印生回憶說,跟父親出國過關,海關人員看是中國人,蓋完章就把護照扔到地上。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看到有地方寫著“華人不得入內”,父親總教導他“祖國不強大,華僑在國外也受欺負”,年幼的他心中種下“不當亡國奴”的種子。

就這樣,一個13歲的少年懷著救亡圖存的愛國之心,毅然決然踏上一條未知的坎坷之路,人生軌跡也就此拐彎。

1000多公裡的滇緬公路是一條緊急搶修的簡易公路,要翻越3000多米的橫斷山脈、高黎貢山,橫穿怒江、瀾滄江和漾濞江等激流險灘,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南僑機工們要帶著跳板,遇路鋪設,讓車輪凌空開過。這裡瘴氣、蚊虫肆虐,瘧疾等疾病高發。

威脅還遠不止這些,最大的危險來自日軍飛機成群結隊的狂轟濫炸。

從1939年到1942年,南僑機工通過滇緬公路運送軍需物資50萬噸、汽車15000多輛,以及不計其數的各類民用物資。1000多名南僑機工獻出寶貴的生命,平均每公裡犧牲一人。

那是一段與死亡相伴的日子。前面的車被炸了,大家就趕緊把物資卸下來,分裝到后面車上,繼續往前開。

“為躲轟炸,我們常晚上行車,又不敢開車燈,由兩個人牽著4米長、1米寬的白布,車輛跟在白布后行進。”蔣印生說。

日機空襲,兩邊懸崖峭壁無法躲避,隻能下車匍匐在彈坑,飛機俯沖下來,最近時離車頭隻有20米。“一輪掃射,車上被打出一連串彈孔,還好人不在車上。”蔣印生說。

年齡最小的蔣印生總受到大家的保護。“躲在彈坑裡,日機沖下來炸,一位年長者把我護在身下。他犧牲了,我隻知道他姓陳,也不到30歲。”向來愛笑的蔣印生說到這裡,擺了擺手,眼眶泛紅。

“赤子功勛”這四個字,鐫刻在雲南昆明西山森林公園內的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上,這是對這些愛國華僑青年最好的褒獎。

新中國成立后的蔣印生。受訪者供圖

抗戰結束后,幸存的南僑機工有1000多名返回南洋,其余的留在國內。

蔣印生選擇留在國內,先進入國民黨部隊任駕駛員,后隨軍起義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后勤部汽車五團。川藏公路通車后,他和戰友負責將物資從成都運送至昌都、拉薩。

在部隊期間,他曾多次榮立一、二、三等功,還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萬裡行車安全獎章。

轉業到重慶一家運輸公司后,蔣印生開了20多年客車,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

幾十年來,蔣印生內心一直有個願望: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他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但由於有海外關系沒有獲批。直到1979年,他以忠誠可靠、認真工作,獲得了黨組織的認可,入黨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也是這一年,闊別故土39年的蔣印生踏上回鄉探親之路。幾十年來,父親曾多次托人尋找蔣印生,買了好幾次機票讓他回去,終未成行。這一次,在母親要求下,經組織審批,蔣印生夫婦帶著兒子輾轉回到印度。

時光荏苒,倏然而過。父親和哥哥已不在人世,80多歲的老母親迎出來喚著“我的印生回來了”,蔣印生扑通跪下,眼淚止不住地流,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母親勸他留在印度,蔣印生拒絕了,他舍不得那片戰友們獻出熱血和生命的土地。

蔣印生正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 李愛斌 攝

2015年9月3日,88歲的蔣印生獲得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並受邀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紀念活動。

一枚枚勛章,整整齊齊別在蔣印生的一件西裝上,他時不時要取出來擦拭摩挲。他的妻子,86歲的韓紅珍說,那是他最珍貴的寶貝,經常擦,不會有一點灰,別人碰不得。

依托華僑身份,蔣印生積極投身僑務工作。1984年,他在政府支持下創建重慶永川縣(現重慶永川區)僑聯,擔任第一任僑聯主席,並連續多屆連任副主席,還曾榮獲全國僑務工作先進個人。

退休后,蔣印生依然四處奔走,關心在渝華僑的工作和生活。80歲時,他還擔任著退休黨支部書記。

2019年腦溢血后,醫生不讓蔣印生再喝咖啡,但咖喱牛肉和硬吐司仍是他的最愛。

夏日傍晚,蔭涼小巷,已近百歲的蔣印生開著那輛心愛的紅色四輪電動車,載著老伴去兜風。“我這輩子就是愛開車。”他笑笑說。

(責編:王路凱、王燕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