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地方快訊
“豫”難有僑 風雨同舟——江蘇僑界緊急馳援河南抗洪行動側記
2021年08月12日08:35  來源:中國僑聯

7月20日起,河南省大部分地區連日遭遇極端強降雨天氣,內陸城市一瞬間化為汪洋。地道橋、主干道、地鐵站……到處是一片積水。鄭州求助、新鄉危急……一條條緊急信息通過網絡迅速傳播,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自救,我們看見了湍急流水中的民眾力量﹔他援,我們目睹了子弟兵、救援隊火速集結前往,他們逆行的背影堅毅有力。在這重重救援中,有一股力量來自江蘇。7月的風雨裡,豫與蘇同舟共濟,在奔涌的洪水間,架起一座充滿溫情與希望的“僑”。

僑益點滴,匯成江河

有一種力量,微小而磅礡。微小來自每一個個體,磅礡來自個體的凝聚。災情在暴雨中越來越嚴重,部分停滯的交通讓救援愈發困難,災后重建迫在眉捷,而物資援助必不可少。

7月21日晚在獲知災情信息后,江蘇省僑聯第一時間指示江蘇省華僑公益基金會發出倡議,緊急啟動“僑界助力河南抗洪”公募項目,廣泛組織發動海內外僑胞、僑商企業家、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捐款捐物,馳援河南救災,展現“江蘇溫度”。短短幾個小時,70位僑界和社會愛心人士捐款已近20000元,而后的資金和物資更是源源不斷。菲尼克斯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領導通過基金會向新鄉捐贈35台防爆水泵和20台發電機,2天內陸續送達災區﹔關愛基金攜手苗本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捐贈4400箱純淨水,助力解決災區群眾飲水困難﹔曈欣公益基金通過愛傳萬家志願者向許昌市大周鎮捐贈了5套抽水泵,幫助村民第一時間排除農田的積水,恢復生產﹔南京平安福投資有限公司第一時間與基金會聯系捐贈,向災區群眾表達一份心意。此外,澳門淮安聯誼會、澳大利亞婦女聯合會、肯尼亞江蘇商會暨同鄉會等海內外僑社團也積極加入到基金會的愛心行列。點滴之水,匯成江河。截至7月27日,該項目共有874人參與捐贈,線上線下募集善款近44萬元。

僑企有力,大愛擔當

有一類群體,他們能為且願為。能為是經年不變的努力沉澱出的承擔之力,願為是他們身上扛起的責任與擔當。面對災情,一大批僑企再次在危急時刻站了出來,發揮自身的企業優勢,在能力范圍之內匯聚人力、物力,以小愛匯聚大愛,以真情傳遞溫情,義不容辭履行好“守望相助”的社會責任,不折不扣傳承好“愛國愛家”的華僑精神,傳遞“僑愛之光”。

自得知災情的那刻起,各類僑企迅速出動,組織力量參與抗洪搶險。江蘇省僑商總會各成員單位紛紛響應,香江集團、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緊急成立以香江控股鄭州項目義工團隊組成的災害應急救援小組,奮戰一線,緊急派發上萬份生活物資﹔江蘇省建集團第一時間組織集團中南分公司、南京同力建設等單位籌措生活物資趕赴河南新鄉、鄭州等地應急救援﹔金鷹國際集團捐贈千余箱礦泉水等生活物資以及救生衣、沖鋒舟等救援物資﹔正大天晴藥業集團緊急捐贈200萬元現金和300萬元的救援物資,用於當地防汛救災、緊急物資採購以及災后疫情防控。

與此同時,江蘇各地僑企也紛紛相應。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捐贈116萬元物資,並緊急聯系當地分公司組建災情保障隊伍,深入災后建筑的“心臟”,免費搶修受災的空調設備及大型機組,保障設備安全運行﹔誠邁科技向新鄉捐贈100萬元,用於支持當地一線救援、物資援助及災后重建工作﹔無錫江蘇聖瀾服飾創意有限公司向河南緊急運送10萬隻口罩、1300余件床單被套、500余套衣服等價值20余萬元的愛心救援物資﹔蘇州信達生物制藥集團以醫藥為重點,向情況危急的多家醫院捐贈緊急救災物資﹔徐州翔凱重工立刻組織採購礦泉水、口罩等生活物資連夜馳援新鄉衛輝﹔南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向河南省中醫院捐贈2台電動手術台、2台雙臂腔鏡吊塔、2台電動產床﹔連雲港鑌鋼集團、江蘇靜嫻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常州五洋紡機有限公司等企業的捐款和物資也源源不斷涌向河南……從張謇實業救國,到僑企馳援武漢抗擊新冠疫情,再到如今河南抗洪,江蘇企業家精神與力量風雨不變。

僑行千裡,奔赴前線

有一抹身影,他們匆忙且堅毅。匆忙在於對生命的敬畏,堅毅在於對同胞的關切。面對鄭州千年一遇的降雨和整個河南省的洪災情況,僑聯志願者主動請纓,在磅礡的大雨中挺身而出,勇敢逆行救援,貢獻“江蘇力量”。

7月23日下午,由南京市僑聯統一調度,來自寧僑志願者總隊、六合區僑聯搶險救援隊的6輛清障車、2輛運輸車、16名六合區寧僑志願者攜防疫用品、方便食品及飲用水等600余箱救災物資,緊急奔赴河南水災一線,於24日凌晨2點抵達河南省新鄉市,與新鄉救援隊伍進行組隊救援。救助沿途待援群眾、解救附近受災村庄群眾、護送新鄉天太養老院老人至安置點、轉移被困車輛至安全位置……2天內,六合區寧僑志願者累計救助受災群眾逾3000人次,實施救援清拖車輛超過230輛/次,營救危困群眾人數200余名,緊急轉移養老院失能老人47名,執行清拖車、沖鋒舟混合搜救任務17次。每當懸挂著僑聯旗幟的救援車輛經過時,路邊的群眾總會以掌聲感謝這些來自千裡之外的“恩人”,熱心的河南老鄉為寧僑志願者送來暖心的干糧……這樣的感人畫面還有很多,他們因為“寧僑志願者”的紅馬甲,而深深地記住了災難中的這抹亮麗耀眼的身影。豫“僑”同舟,共克時艱,“蘇大強”一直都在。

僑音大愛,聲聲傳情

有一首歌曲,聲聲動人且有力。動人在於一起一伏都是為豫祈福的真誠,有力在於一字一詞都是感同身受攜手共渡難關的堅定。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水災情,蘇州僑界音樂人與河南災區人民同氣連枝,患難與共,他們用音樂為鄭州祈福,用歌曲送去“江蘇聲音”。

7月24日,一首激勵人心的公益歌曲《我的家我的國》澎湃唱響。這首作品從創作到發布,僅用了24小時不到的時間。蘇州市僑聯委員、工業園區湖東社區僑聯主席吳佳一,市僑聯委員、蘇州市僑界藝術團副團長徐瓊等多位音樂人共同參與了歌曲制作。團隊成員們表示,看到災情新聞后思緒久久不能平靜,於是打算創作一首歌曲,為鄭州加油打氣。他們連夜分工,用心用情創作了這首《我的家我的國》,並迅速完成了錄制。“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他們用最真摯的情懷,唱響了對受災同胞的關切,表達了對抗洪一線工作人員的敬意和對家國的深情。

華冑九州,風“豫”同“州”。面對洪災、疫情的疊加,河南經受著這個夏天最艱難的一段時光。濕透的衣衫、戴緊的口罩,7月的河南,少了中原的喧騰,卻讓我們多了一次次感動。那雙洪水中不曾拋棄浸泡已久的手,那些艱難站起一同前行的緊扣,那聲發自內心真摯溫暖的感謝,都是這個夏天經久不去的美好。風雨中,我們看見中華兒女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也看見蘇僑身影不離不棄、時刻同在。而今,江蘇全省齊心抗疫,和河南人民一道同戰風雨,共渡難關。雨會停,天會晴,傷痛會結束,秩序在恢復,美好家園終重建,風雨過后有彩虹。願山河無恙,江山錦繡!

(責編:王路凱、王燕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