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海外行動
多國報告新冠病毒“突破感染”,怎麼辦?
2021年08月03日15:25  來源:中國僑網

近期隨著高傳染性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在全球各地加速傳播,一些國家報告的新冠疫苗接種者“突破感染”病例呈增加趨勢。

何為“突破感染”?如何應對?

資料圖: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紐約州市民在長島一家超市購物時佩戴口罩。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多國報告“突破感染”

“突破感染”是指病原體突破了疫苗防線,導致完成疫苗接種的人感染了疫苗本該預防的疾病。

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徐可介紹,這是因為所有疫苗保護效率都難以達到100%,保護效率越低,“突破感染”發生率越高。即便是保護效力最好的疫苗,個體差異也會導致在免疫反應較低的個體上發生“突破感染”。

近期,一些疫苗接種率較高國家報告了多例“突破感染”病例。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26日,美國累計報告6587例接種疫苗后住院或病亡的“突破感染”病例,其中74%為65歲及以上患者,共有1263例病亡。

“老年人和患有基礎疾病者仍然是突破感染后發展為重症乃至死亡的高危群體。”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張軍介紹。

以色列衛生部7月24日報告,該國累計發現5770例接種疫苗后“突破感染”病例,其中495例正接受住院治療,123例病亡。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近日刊登的研究還顯示,在1497名完全接種了美國輝瑞疫苗的以色列醫護人員中,有39名發生“突破感染”。

徐可指出,很多病毒突變快,對現有疫苗產生逃逸,也會造成“突破感染”。在全球疫苗歷史上,“突破感染”情況時有發生。比較典型的就是病毒突變造成的流感和乙肝疫苗接種后的“突破感染”事件。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1年7月21日,法國巴黎,游客在埃菲爾鐵塔入口處進行新冠檢測。

包括德爾塔毒株在內的新冠變異毒株正在挑戰疫苗保護效果。張軍說,德爾塔變異株導致的“突破感染”更為多見,雖然尚不能確定是因疫苗應對該變異株時對人類的保護力較原型株減弱,還是因該變異株本身感染力和傳播效率更高所致,但目前已上市的各種疫苗的免疫后血清抗體對某些變異株的中和活性確實有所減弱。

以色列衛生部7月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受變異新冠病毒德爾塔毒株的影響,輝瑞新冠疫苗在以色列預防新冠感染的有效率降至39%。

不過,“突破感染”並不意味著疫苗完全失效。張軍說,在數據科學性較強的研究報告中,各種疫苗預防死亡和重症的有效率均明顯高於預防輕症或感染的有效率,但“突破感染”導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發生。

未來防疫如何應對

面對新冠病毒持續變異、“突破感染”病例增加的趨勢,多國採取建立“突破感染”病例數據庫、開展加強針接種等方式予以應對。

美國疾控中心建立了一套疫苗“突破感染”數據庫,各地方疾控部門可上報、查詢數據庫中記錄的突破性感染病例信息,涵蓋病人人口統計學信息、地理位置、接種時間、疫苗種類、感染病毒序列等詳細信息。

相關專家建議,我國也可建立動態的“突破感染追蹤上報數據庫系統”,要求各地方疾控和醫療機構及時上報“突破感染”病例情況,便於開展研究。

資料圖:7月20日,泰國曼谷,空蕩的廣場。中新社記者 王國安 攝

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嚴歡說,還應不斷跟蹤病毒變異特征,在疫苗上市后持續追蹤疫苗對變異病毒的保護力是否下降,是否發生抗原漂變導致的免疫逃逸,這在流感疫苗研究中為常規做法。

藥企免疫學研究人員、遺傳學博士周葉斌認為,隨著多個變異毒株出現,疫苗研發應及時確認需要專門應對的突變株,考慮什麼樣的突變需要專門為之去調整研發疫苗,並探討能否研制出不受突變影響的新冠疫苗。

“突破感染”病例的出現,可能意味著我們要接受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現狀。

“我們需要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把病毒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降到最小。”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醫學副教授保羅·格裡芬說。他認為,應對“突破感染”,一方面要繼續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一方面也應延續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高檢測率等措施。

資料圖:市民接種疫苗。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相關專家還建議,應加快研發保護效力更高的疫苗劑型如亞單位疫苗、新型載體疫苗、減毒活疫苗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工百人特聘副研究員史微說,研發新的mRNA多肽疫苗可應對層出不窮的變異毒株,但mRNA疫苗制備工藝復雜,研發成本高,需更長時間和更多投入才能進入臨床。

“從增加疫苗免疫動員全面性的角度考慮,目前大規模使用的肌肉注射新冠疫苗主要動員全身免疫應答,而沒有呼吸道局部免疫動員的效果,因此應加強具有動員呼吸道T細胞免疫、粘膜免疫、先天免疫的呼吸道免疫疫苗的研究以及與肌肉注射疫苗聯合使用的探索。”張軍說。

張軍還建議採取適當增加疫苗免疫劑次(加強針)、採用新的免疫增強技術(如新佐劑)等方式增強疫苗免疫應答強度﹔還可考慮開發多價疫苗、特別設計的包含更豐富保護位點的新免疫原等以增強疫苗免疫應答廣譜性。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