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聯要聞
萬立駿在廣東調研僑聯工作並出席21世紀化學中的納米科技前沿論壇
2021年08月01日14:51  

7月29日至31日,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在廣東省廣州市調研僑聯工作,深入基層,深入僑胞之家,走訪科研機構,同僑聯干部和僑界代表交流,並出席21世紀化學中的納米科技前沿論壇。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汲取奮進力量,深入調研僑情,做好為僑服務,參與社會治理,傳承僑鄉文化,凝聚僑界人才,加強科僑聯動,為推動我國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實現“十四五”目標任務作貢獻。

為做好為僑服務工作,廣州市荔灣區僑聯依托區政務綜合指揮調度平台,建設了“為僑服務·一呼必應”數字化涉僑服務管理系統。僑界群眾和僑資企業掃描二維碼,輸入信息,即可點擊報到或進入事項辦理。區僑聯及相關部門積極響應,幫助和協調提供涉僑事項辦理、政策咨詢、幫扶救助、法律援助、糾紛調解、海外尋親等個人服務和商事登記、政策解讀、糾紛化解等企業服務。29日上午,萬立駿率調研組到荔灣區政府服務數據管理局調研該系統建設和運行情況。他指出,為僑服務是僑聯工作的宗旨,社區是聯系和服務僑胞的重要單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國家“十四五”規劃對發揮群團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提出要求。社區建設、社會治理,需要各方參與,共建共治共享。廣州是大僑鄉,大家和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僑這一群體是社會建設、社會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荔灣區僑聯建設的這一系統,融入區裡政務管理服務的大平台,數據共享、服務集成,暢通了渠道,可以找到僑,了解僑的信息、結構、有什麼貢獻、有什麼需求、有什麼建議,僑也可以找到政府和僑聯,反映意見,解決實際問題。運用信息化手段,把了解僑情、為僑服務納入社區建設、社會治理的大范疇,很有意義。萬立駿勉勵區僑聯繼續完善系統功能,加強工作探索,注重宣傳推廣,讓更多的僑知道這個系統、加入這個系統、用好這個系統,用“互聯網+服務”更好地團結凝聚僑界群眾,在荔灣社會治理和城市建設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萬立駿一行沿街考察了舊城改造、僑鄉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並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了解粵劇藝術傳承和保護工作。萬立駿說,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考察永慶坊時強調,要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對僑來講,故鄉的老房子、老建筑、老街區最令人牽挂。鄉音、鄉戲、鄉情最能打動人。要加強僑聯信息傳播和文化交流工作,通過拍攝視頻、網絡直播、辦好夏令營、舉辦文化演出等多種形式,宣傳僑鄉歷史,宣介僑鄉新貌,弘揚僑鄉文化,讓海外僑胞記住鄉愁,讓華僑華人子女留下根脈。

在荔灣區多寶街道至寶社區(永慶坊)僑胞之家,萬立駿深入了解社區僑的基本情況和僑胞之家開展的服務工作,看望參與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的僑聯干部代表,並與大家交談。萬立駿說,疫情是全球的一個大災難。中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揮和黨的領導下,疫情防控做得很好。前一段時間,廣州又有了疫情,黨委政府迅速行動,干部群眾齊心協力,較短時間內控制了疫情,僑界在其中發揮了作用。僑聯組織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僑聯干部參與疫情防控一線,在基層做了大量工作。僑聯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光榮職責。每個僑聯干部都是僑聯組織的一份子,工作都很有價值。每個人都立足崗位、發揮作用,城市就會更好,國家就會更好。感謝你們為疫情防控和城市管理所做的工作!

廣州僑的歷史悠久,目前共有400多萬海外鄉親,分布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過多年籌建,廣州華僑博物館於今年7月上旬開館內部試運行。該館位於越秀區沿江西路,由一座百年老建筑改建而成。館內展陳以“廣州華僑與歷史貢獻”為主題,設立華僑史話、家國情懷、情暖僑心、記住鄉愁四個基本展廳。萬立駿仔細詢問該博物館建設和運行管理情況,並走進展廳,參觀展覽。他說,博物館發揮著存史育人的作用,是記錄僑的歷史、展示僑的貢獻、宣傳僑的文化的一個窗口。廣州華僑博物館位置好、建筑有特色、布展水平高,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各方面大力支持。要通過試運行,總結經驗,完善場館設施和陳列展示,規范管理和運行流程,爭取早日向公眾開放。要加強藏品收集、保護和研究,注意挖掘和篩選“鎮館之寶”,讓館藏豐富起來、活起來、亮起來。要與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廣東華僑博物館等僑界博物館加強合作,通過藏品交流、展覽聯辦、業務交流等方式,提高辦館辦展水平,共同打造展示和弘揚僑史僑文化的靚麗名片。

在廣州市黃埔區,萬立駿一行來到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學研基地調研。該基地是鐘南山院士領導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中心的產學研和成果轉化平台。萬立駿聽取了基地負責人關於園區建設管理、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科技企業孵化、醫藥研發、醫療健康服務等工作介紹,看望了支援廣州科技抗疫的僑界創新團隊,仔細了解新冠核酸/抗體系列產品、新冠肺炎疫苗(重組人5型腺病毒載體)、新型冠狀病毒重組蛋白疫苗、呼吸系統病原體診斷試劑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應用情況,與歸僑科技人員和海歸企業代表座談。

聽了大家的發言后,萬立駿說,鐘南山院士是“全國僑界十杰”,被授予“共和國勛章”,是僑界的光榮、僑界的楷模。在抗疫過程中,鐘南山院士和他的團隊作出了重要貢獻。醫藥研發、生產和應用,是一個特殊的領域,周期較長,審批嚴格。疫情發生后,我們國家迅速研發出了檢測試劑、疫苗,加快審批,投入應用,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治理優勢。現在,國內發展條件很好,扶持政策很多,僑界人才成就事業、報效國家,正逢其時。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作支撐,需要科技自立自強,這也給僑界人才實現抱負、發揮作用提供了機會和舞台。人生能做成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就很了不起。希望大家發揚僑界光榮傳統,利用國外所學,投身創新實踐,把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相結合,把實驗室成果轉化推向市場,為生命科學、醫學發展,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積極貢獻。

調研期間,萬立駿聽取了省、市、區僑聯工作匯報。他表示,廣東僑務工作資源豐富,僑聯工作基礎好,不少工作有創新、有亮點,可以供全國僑聯系統學習和借鑒。要緊跟時代發展,繼續探索創新,注意總結經驗,把工作做得更有成效、更有影響。一是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在僑界興起學習熱潮,匯聚實現民族復興的僑界力量。二是要加強理論武裝,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群團工作和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三是要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講好黨史中的僑故事,汲取奮進力量。四是要突出規劃引領,參照中國僑聯做法,結合本地“十四五”規劃,制定本地區僑聯工作規劃,用規劃引領僑聯事業高質量發展。五是要深入調研僑情,以內聯外、以外促內、內外聯動,創新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聯誼聯絡工作。六是要加強國際傳播,發揮僑的特點和優勢,暢通工作渠道,加強內容供給,向世界介紹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七是要打造工作品牌,聚焦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深化各項品牌和活動,統籌抓好僑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服務僑胞的工作,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建“一帶一路”作貢獻。八是要深化僑聯改革,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構建“兩項機制”,織好“兩張網”,加強“兩個建設”,提升僑聯自身治理能力。九是要加強黨的建設,堅持黨對僑聯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提高僑聯黨建工作水平。

31日,“21世紀化學中的納米科技前沿”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暨《中國科學:化學》第11屆化學的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廣州市黃埔區舉行,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萬立駿,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廣東省副省長王曦,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書記周亞偉,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局長王篤金,近3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出席。論壇開幕式由萬立駿院士主持。中國僑聯特聘專家趙宇亮、譚蔚泓、方曉紅、席真等參加論壇。

此次論壇也是落實《中國科學院、中國僑聯戰略合作協議》、推進科僑聯動的一項重要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中國科學院化學部、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與出版工作委員會承辦,《中國科學》雜志社、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協辦。

在粵期間,萬立駿分別同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廣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黃寧生,就做好僑務工作、發揮僑界人才作用等進行了交流。

廣東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黎靜,黨組成員、副主席邵瑾,廣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世彤,市委常委、秘書長潘建國,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副部長郭啟華等參加有關活動。

(責編:劉婷婷、林蕭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