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博物館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征文比賽系列征文之三十八
2021年07月30日09:53  來源:中國僑聯

一定要為鄉親們多做點事——寫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

周臻揚

2018年7月,北京的夏日炎熱難耐,而我在得知外公確診肺癌晚期的消息后,滿心涼意。也就在那個月,我被中國僑聯派往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原上饒縣)尊橋鄉上樂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臨行前,趕回老家看望外公,樂觀面對疾病的老人回憶著幼時在農村度過的難忘時光,拉著我的手說:“一定要為鄉親們多做點事!”“嗯!”我說不出其它話,只是更緊地握住了他的手。

“農村條件可不比城市,一開始可能辛苦些。”村支書推開挂著“駐村第一書記”標牌的門,我的駐村生活正式在此起彼伏的犬吠聲和蛙叫聲中,在和各種虫類的“搏斗”中,在村部公廁的簡易洗澡間中開始了。在我看來,適應這些既是入門課也是必修課,甚至是不一樣的體驗和樂趣,而如何與村民打成一片,有條不紊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才是接下來最大的挑戰。

面對全新的工作角色和業務內容,我始終把自己當做小學生,反復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研讀縣、鄉、村三級近幾年扶貧資料,迅速掌握扶貧政策,注重把學到的幫扶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帶著謙恭姿態拜村民為師,利用一個半月時間遍訪全村15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走訪120戶非貧困戶,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和想法,為自己做好駐村工作積累了寶貴的一手資料。走訪出感情,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到貧困戶鄢全寶家,老兩口總是激動地夸共產黨好,讓他們住進了安全房屋,個人看病隻要支付總費用的10%,比自己孩子對他們都好。鄉親們對黨的肯定,讓我深感駐村第一書記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走訪知實情,部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不願脫貧、不想脫貧,“干部著急、群眾不急”的現象依然存在。這些讓我清醒地意識到,如何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將是今后工作中面臨的長期課題。

走訪貧困戶

農村要發展,關鍵靠支部,“抓黨建、促脫貧”是我開展駐村工作的指導思想。村兩委換屆期間,支部對一名扶貧工作不力的老支委實行一票否決,“你剛來就不容我?”這位同志拖家帶口堵住我的辦公室。“不是我容不下你,是黨的事業和群眾的日子被你耽誤不起!”在使用多方籌措的幫扶資金改造建設村內道路前,我帶領全體村干部重溫《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並簽訂《廉潔承諾書》,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村民身上。如何讓支部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引領作用?是每個駐村第一書記關心的重要問題。我帶領支部定期開展扶志教育活動,推廣“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多干少不一樣、入不入股不一樣、入股多少不一樣”的理念,鼓勵村干部帶頭入股,力促他們成為脫貧致富“領頭羊”,點燃貧困群眾的參與熱情。

半年的駐村生活在艱難的摸索和適應中一晃而過,我迎來了駐村后的第一個新年假期,即將回鄉看望外公。離開村裡那天,村支書和鄉親們帶著100個土雞蛋來送我:“必須拿著,給老人補補身體。”我既感動又為難,再三婉謝,最終盛情難卻,隻能硬留下200元上了車。外公較上次見面時消瘦了很多,由於病痛的折磨,說話都很困難,面對鄉親們沉甸甸的真心,他老人家老淚縱橫。我半蹲在病床邊,鼓勵外公要積極治療,答應一有時間就會回來看他。

回到村裡,工作繼續緊張有序地開展。一天清晨5點多,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心頭一緊,一定是出事了。果不其然,村支書火急火燎地告訴我:“某自然村幾十個村民把一條路封了,阻止茶葉基地的運輸車通過!”

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採摘茶葉的黃金期,也是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增收的關鍵期,發生這樣的事,性質和后果都是十分嚴重的。

“到底怎麼回事?”

經過了解,原來這個自然村的採茶工,因為地處較近,沒能享受到茶葉基地車輛接送的待遇,產生不滿。

“如果不能車接車送,封路攔車就不會停止,有本事讓公安機關把我們全抓走!”我迅速趕到事發地,盡管頂著滂沱大雨,抗議的採茶工依然堅定而強硬地表態。為了不影響正常生產活動,同時為了防止事態惡化,我當即提議:“邀請你們中的代表和基地經營主晚飯后到村部會議室,大家坐下來好好談,商量出解決辦法。”

“要談就去我們祠堂談!”幾個採茶工起哄道。

“好,沒問題!”

回到村部,村支書焦慮地來回踱步,“晚上還是不要去了,你一個二十多歲在城市長大的年輕人怕是鎮不住那種場面。”我內心感激村支書的關心和擔憂,但也直言,村民思想沒通,說明工作沒到位,我不能退縮。

晚飯后,我如約而至,幾十個村民也早已“嚴陣以待”。

開門見山,我給他們算了筆賬:“茶葉基地每年發給大家的工資要100多萬,光兩個月的採茶季,一個工人的平均收入就能達到5000多元,勤快的甚至可以達到上萬元。大家封路其實封的是自己的財路啊!”

“各級黨委政府都在努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千方百計留住優質產業特別是扶貧產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大家的內生動力,實現高質量脫貧。大家不光不該封路,反而應該全力支持產業扶貧項目,努力干活、積極入股,不僅掙工資,更要拿分紅。錢多了,日子好了,比逞一時之快強百倍!”抓住痛點,在村干部和我的不懈開導下,村民們的情緒漸漸平復,也慢慢算清了這筆賬,一場小危機終於平安化解。

做攔路村民思想工作

駐村工作以來,強度和壓力都很大,不僅要做好脫貧攻堅工作,還要啃下殯葬改革、掃黑除惡、森林防火這些“硬骨頭”。 “5+2”、“白加黑”模式早已是常態,凌晨一兩點睡覺更是家常便飯。我必須承認,這些未曾干過的工作對於磨煉意志、提高本領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這些經歷必將是我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只是,每當想起躺在病床上的外公,我便深深愧疚、無比痛心。

2019年6月的一天,最不願接到的電話還是來了,外公病危,我匆匆趕回老家。端午節當天,老人與世長辭。外公患病的一年,正是我駐村工作的一年,這是永刻於心的巧合。這一年,看望外公寥寥無幾的次數將是我永遠的遺憾,但貧困戶一天比一天好起來的日子以及他們臉上越來越幸福的笑容給我帶來滿滿的慰藉。

斯人已去,話語永存。“一定要為鄉親們多做點事”,外公的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努力做好駐村工作。駐村三年來,我多方籌措資金180余萬元,加強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文化場所條件,大力發展白茶和馬家柚產業,採取“貧困戶+合作社+企業”的模式,帶動農戶180余戶(其中貧困戶105戶),每戶年均增收5200元。2020年,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脫貧,村裡也高質量通過了國家脫貧攻堅普查。

作為全國僑聯系統扶貧干部中的一員,我的扶貧故事很普通。據中國僑聯資料顯示,脫貧攻堅以來,各級僑聯組織按要求選派干部深入扶貧工作一線,擔任挂職干部、駐村第一書記或組建駐村工作隊,先后有9974人次參與扶貧。通過產業技能培訓、中小產業扶貧項目建設、中小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教育普及、衛生健康幫扶和慰問救助等多種形式的幫扶,引進和投入資金17.47億元。其中,駐點幫扶惠及人員2.13萬戶,脫貧6萬余人﹔產業技能培訓6.3萬人次,投入資金約8.2億元﹔建設中小產業扶貧項目1422個,惠及3.3萬戶﹔投入資金約5.8億元,建設中小基礎設施2259個﹔投入資金約1.2億元,發放獎助學金1.5萬人次,幫扶基礎教育惠及學生6.8萬人次﹔投入資金約1.3億元,幫扶衛生健康惠及34.3萬人次﹔慰問救助8.6萬人次,投入資金約4900萬元﹔其他幫扶引進項目700個,惠及14.6萬人次。在上述資金中,僑界資金超過9億元,佔總額半數以上。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庄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深刻總結了脫貧攻堅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同時也發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令!

一批批的僑聯人已奔赴鄉村振興的第一線,他們將在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各級僑聯組織必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通過更有力的措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多力量。

使命在肩,任重道遠。

僑聯力量,未來可期。

(作者系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展出服務部七級職員)

(責編:劉瓊、王燕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