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博物館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征文比賽系列征文之三十七
2021年07月30日09:50  來源:中國僑聯

赤膽忠心的永久的紀念

陳雅君

在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展櫃中,安靜地躺著一枚子彈頭,這枚子彈頭長1厘米,寬1厘米,隻有19克重。它見証葉飛將軍為革命出生入死、為新中國建設無私奉獻的一生,鐫刻著以葉飛為代表的泉州籍華僑與祖國千山共路、萬水同舟的革命印記,是葉飛將軍英勇無畏、倥傯一生的見証,也是全體華僑華人身上所蘊含的最寶貴的紅色基因!

1914年,葉飛出生於菲律賓呂宋島一個華僑家庭,排行老二,啟字輩,原名葉啟亨。他的父親葉孫衛祖籍南安,1900年漂洋過海至菲律賓奎鬆省地亞望鎮謀生,后來與當地人麥爾卡托結婚。葉孫衛是個正直的中國人,愛國愛鄉、不忘根本,他希望能把前兩個孩子帶回家鄉(今金淘鎮佔石村)撫養。5歲那年,葉飛跟哥哥隨父親回國返鄉。

葉飛的生母麥爾卡托是知識分子。幼年時,葉飛就接受了包括英語在內的早期啟蒙教育﹔在家鄉小學讀書,又受到葉驥才老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影響。1928年,在廈門讀初中的時候,他受到大革命的影響,積極閱讀進步書籍,接受革命思想。同年5月,他毅然放棄升學機會,隱姓埋名加入共青團,從事地下工作。他的革命人生,從此拉開了序幕。1932年3月,葉飛同志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而這枚子彈頭的故事,發生在1933年。

1932年,葉飛以特派員的身份來到閩東巡視工作。當時,福安有一個渡口,名叫獅子頭,因為地處賽岐到福安的必經地段,往來人群很多,在這裡接頭相對安全,不容易引起注意,因此閩東地下黨交通站就設置在該渡口的一家客店裡。

1933年的一個冬日,葉飛照例來客店二樓等待接頭的同志,為了方便工作,二樓便隻安排接待他。怎知過了約定時間,依舊不見來人。等待時,噔噔噔上來了三個陌生人,葉飛回頭一望,不禁大吃一驚,上來的三個人他一個都不認識。他們從樓梯口飛扑過來,齊力將葉飛按住,朝他的頭部開了一槍。事情發生隻在一瞬間,猶如窗間過馬,葉飛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倒在地上,鮮血淋漓了。這會兒,他雖然中彈,但意識還清醒,感覺有人搜過他的身,拿走他隨身帶的筆記本,之后便下樓離開了。他便抬頭起來觀察了一下四周,不料這一抬頭,壞事了,因為有一名特務還在樓梯口打量他。看他抬頭,可不得了,人還活著!於是特務大叫著沖過來,朝葉飛連開了三槍,這三槍,一槍打在手臂,一槍擊中頭部,還有一槍打在胸腔處。特務認為他必死無疑,這才匆匆離去。

不曾想到的是,葉飛竟然還是沒死!雖然已經成了血人,但神志依然清醒!前車之覆,當有殷鑒。葉飛當機立斷假裝身亡。騙過敵人以后,他發現自己躺在血泊中。年輕的他以為自己要流盡最后一滴血,一邊感慨無愧於入黨的誓言,一邊又覺得自己還年輕,還能為黨多做一些工作!於是,他決定不能聽天由命,靠著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求生欲,爬下樓梯,爬出門外,爬到磨坊的小水溝邊,這才暈了過去。

槍聲響起的時候,附近獅子頭村駐守的同志們心中明白出事了,奈何當時天色還早,渡口周邊人員往來多且雜,他們一時不敢有所動作。幸運的是,獅子頭一帶游擊隊多,群眾基礎好,共產黨的力量強大,特務不敢多做逗留,刺殺行動結束馬上就返回福安縣城了,葉飛這才暫時安全。一直到天近黃昏,行人蹤跡漸罕,村黨支部的同志們來探查,這才發現了葉飛。同志們當即將他帶回村裡,請來醫生為他取子彈。手臂的子彈好處理,頭部那顆子彈從左耳下射入,遇到骨頭偏離方向,留在右臉頰,也一並取出了,唯獨胸腔的子彈拿不出來,隻能暫留體內。從死神手中把葉飛搶回來以后,同志們開始籌謀幫助他脫險。

脫險也是困難重重。

特務頭子查看筆記本后,這才知道此次誤打誤撞刺殺的目標竟然是地下黨的重要領導人葉飛,便立刻遣返參與刺殺的三名特務,要求他們將葉飛的腦袋帶回。不過當特務們回到客店的時候,葉飛已經被救走了。四處搜查無果之下,國民黨派部隊封鎖了獅子頭方圓十裡的所有村庄和所有路口,並且在村庄內進行了長達七天的搜尋。

幸而當地的黨群關系牢固,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葉飛在村裡藏匿了整整七天。七天的高壓搜尋無果而終,敵人終於鬆懈了,撤了哨崗,撤了封鎖。情況明朗了一些后,村裡的同志決定抓緊時間把葉飛送到山上游擊隊的根據地去接受治療。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很有斗爭策略。他們找來轎子,讓葉飛換了女裝,“穿上”小腳婦女的“三寸金蓮”,用棉被蓋住下半身,頭上包圍巾,把他裝扮成新婚回門的婦女。不僅如此,他們還把細節做到了極致,依照當地的習俗,由一名同志挑著豬腳糕點跟在轎后,還安排了一個隨轎的小孩。就這樣,在同志們的精心准備和掩護下,葉飛“闖”過了一道又一道特務的盤查,這又何嘗不是闖過一道又一道的鬼門關啊!直到安全抵達游擊隊的根據地,大家這才放下心來。

葉飛頭部中彈,又在水溝邊風吹水浸,導致整個頭都腫大了﹔胸腔裡殘留的子彈位置十分刁鑽,距離心臟很近,以當時的醫療水平根本沒有辦法取出來。雖經歷生死危機,葉飛卻始終保持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自若,大有“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的氣勢,他說:“既然這枚子彈取不出來,那就留著吧,權當是我為革命出生入死的見証了!”

葉飛沒有因為“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就產生恐懼,從生死線上掙扎出來過后,他更加堅定自己革命的理想信念,僅僅治療一個多月,就又馬上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此后,葉飛帶領閩東人民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閩東人民也從一開始不服氣這個毛頭小伙子,到后來擁護他、支持他,愛稱他為打不死的鐵將軍。

而那枚子彈頭,就這樣靜靜地這位偉大的開國上將身上留了整整66年。直到1999年,葉飛將軍去世,才把這枚子彈頭從他的身體裡取出來。子彈頭很小,鏽跡斑斑,可是它卻閃爍著最為偉大的光芒。它無言地待著,我輩卻能從它的身上,窺見那段硝煙四起的艱難歲月,窺見葉飛將軍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革命精神,窺見以葉飛將軍為代表的全體華僑華人愛國、愛鄉,敢拼會贏的理想信念。

你靜下心,側耳聽來,仿佛還能聽見葉飛將軍在說:“胸部那枚子彈無法取出,留在那裡直到今天,算是一個永久的紀念吧!”

祖國山河萬裡,往來英雄無數。正是這些可愛的人們,托舉起我們如今“穩穩的幸福”。我輩學史自當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傳承他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愛國精神,“一腔熱血勤珍重,洒去猶能化碧濤”的革命豪情,以及“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意志。如此,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不忘來時路,薪火永傳承!

(作者系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宣教室主任)

(責編:劉瓊、王燕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