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馬來西亞歸僑盧美蓉:回到祖國,我很幸福!
2021年07月28日09:29  來源:湖南省僑聯

【僑心永向黨·老歸僑口述歷史】編者按:老歸僑,是指改革開放以前歸國的華僑群體。目前,湘潭市的老歸僑共有52名,主要來自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大部分是上世紀50-60年代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回到祖國支援建設的,他們飽含著對祖國的熱愛一路走來,有故事,有執著,有真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精彩老歸僑故事可能被埋沒在歷史長河中。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深刻反映老歸僑心系祖國,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弘揚他們的愛黨愛國情懷,宣傳老歸僑突出事跡,湘潭市僑聯啟動了“老歸僑口述歷史”專題採訪。下面,我們將其中的動人篇章與大家共享,一起去了解老歸僑們在海外奮斗、歸國發展、情系桑梓的經歷,回顧他們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經濟建設做出過的貢獻,傳承他們愛國愛鄉、勤勉奮斗、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回到祖國,我很幸福!

“你回國后,你后悔過嗎?”2000年底,當我以旅者的身份第一次回到闊別43載的馬來西亞,當地的親戚朋友如此問我。

我深深地問自己:是啊!我后悔過嗎?內心掀起層層波瀾,往事一樁樁一件件,仿佛昨天才發生似的,一一冒出頭來……

童年往事

“阿蓉,起床了!割膠去!”每天凌晨兩點,父母就會推醒睡夢中的我。然后,我與姐姐隨便吃幾口東西,就一前一后跟在母親身后,在手電筒昏暗的光照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橡膠林裡割膠。在一棵棵橡膠樹上,有一道道從左往右斜斜向下的陳舊小口子,我的工作就是在舊的口子上重新割一遍,形成一道新的溝痕。刀子所到之處,乳白色的膠液順著溝壁緩緩流淌,一直流到下沿的方形容器裡。

1943年,我們出生於馬來亞的砂撈越,如今叫東馬。父親是福建人,在“下南洋”的大潮中,父親懷揣夢想踏上了馬來亞(今天的馬來西亞)的國土。因為年少個子瘦小,隻能靠給當地老板家做點雜事勉強維持生活。旅居生活雖辛苦而平淡,父親一直挂念著故鄉,無時不刻在關注著祖國的消息。1956年,我在馬來亞的泗裡奎華僑公立泗利小學畢業,時年13歲。因學習成績優異,父母對我寄予了厚望。

千裡歸國

盧美蓉從馬來西亞歸國后就讀於廣州歸國華僑學生中等補習學校的學生証

由於家裡孩子多,負擔重,日子過得很艱難。此時此刻,祖國對我們這些旅居國外的游子發出了歡迎回國的邀請。1957年初,父母籌集了一些費用,准備送我回國。3月8日,我滿懷激動之情,登上回國的輪船,途經新加坡輾轉回到中國。

回國后,我很快被統一安置,就讀於廣州石牌的歸國華僑學生中等補習學校。在補校學習了一段時間以后,我成功考取了長沙市第二女子中學,並一直讀到高中畢業。那時候,黨和國家對我們歸僑特別照顧,讀書和吃飯都不用花錢,衣服也會專門給我們准備好,冬天還會發新棉襖。此外,每個月還有5元零花錢補貼。當時的物價很低,買一個雞蛋隻要幾分錢,吃一碗光頭粉隻要一毛錢,所以5元錢對當時的我來說算是一筆巨款了。

經過勤奮學習和不懈努力,我終於考上了湖南醫學院,當我拿到印著“湖南醫學院”字樣的通知書后,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激動萬分。后來,我在湘雅醫學院學習了5年,又分配到了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

醫者仁心

我首先分配在內兒科工作,也就是內科與兒科合並在一起的科室。記得當時給新生兒做治療很辛苦,壓力也很大,還經常會遇到新生兒突發肺炎的情況,我必須沒日沒夜地守護、搶救,直到新生兒痊愈才能鬆一口氣。當看到小寶寶在我的治療下一個個康復出院,內心真的非常高興。幾年后,醫院的兒科、內科分家,又新增了血液科。因血液科是冷門專業,很多醫生不願意去,我主動向領導申請調到血液科工作。我當時就想,血液病人也是人,雖然很難治,若沒有醫生救治他們,他們怎麼活下去。后來我又到湖南省湘雅醫院第二附屬醫院進修了半年,專門學習血液科的醫療技術,回來后,我成為了醫院血液科的中堅力量。

從醫數十載,所治愈的各種病人不勝枚舉,被患者感激感謝的事情也有很多。

自己雖記不清共治愈過多少位病人,但有位急性白血病患者讓我記憶猶新。她是一位江麓機械廠的工人,經濟條件差,沒辦法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就托人找我打聽看有沒有辦法。我回復說:“你先交1000元住進來吧,邊治療邊想辦法繼續籌錢。”在我的精心治療下,她的病情慢慢有所好轉,考慮到她的困境,我就幫著想了個法子,讓她回江麓職工醫院去住院,把我的治療方案帶過去執行,可以節省很大一筆錢。當我得知她是油漆工時,又叫她去省職業病防治所抽血化驗是不是苯超標。化驗過后,果然是苯超標,她因此被認定為工傷,醫療費用可以全額報銷,大大減輕了她們家的經濟負擔,后續的恢復與治療都很順利,至今她們一家人都特別感激我。

由於我業務能力強,工作出色,曾多次獲評“先進醫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其實我內心的想法很簡單:我是一名歸僑,一定要對得起黨和國家對自己多年的培養,不能忘記父母雙親的臨別囑托,做一個救死扶傷、無愧於良心的醫者。2003年,我退休后醫院又返聘了我,這一返聘就是10年,直至2013年正式結束醫院工作。

姐妹重逢

圖為盧美蓉八姊妹在馬來西亞首次聚會時的合影

我心裡特別記挂遠在國外的親人,常常夢裡相見,卻往往相對無言。伴隨著改革開放,祖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也越過越幸福。2000年底,我與丈夫決定回馬來西亞探親,與分別四十多年的姐妹重逢,再見時彼此頭發花白,臉上皺紋叢生,父母也已過世,我們姊妹八人,互訴前情往事,忍不住抱頭痛哭。

難得的相聚固然美好,當聽說我將再度啟程返回祖國時,姐妹們問我:“你回國后,你后悔過嗎?”

我斬釘截鐵地回答:“我從不后悔啊!我現在過得很幸福,黨和國家對我們歸僑非常照顧,我回祖國后至少還有機會讀高中,讀大學,成為醫生。要是還留在馬來西亞,或許就讀個初中圓場了,根本不可能讀大學,也不可能成為治病救人、受人尊重的醫生。”

深感黨恩

盧美蓉(右二)及家人在馬來西亞探親時的合影

退休以后,我的晚年生活既充實又安逸。作為市老僑聯誼會的副會長,我經常組織全市的老僑們開展黨史學習、座談交流、健康講座等活動。在市、區僑聯的推薦下,我先后當選為岳塘區人大代表、湘潭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在擔任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期間,我認真履職,積極參政議政,努力為僑代言。平時,我每天散散步,跳跳廣場舞,偶爾打打小牌,想姐妹了可以隨時打視頻電話,和她們聊中國的變化,講湘潭的故事,分享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今年78歲了,回憶自己回國64年中的點點滴滴,猶在眼前。我內心裡真的非常感恩黨、感恩祖國。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今天中國的繁榮富強,也沒有我和家人安逸無憂的幸福生活。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祝願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越來越強大,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