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博物館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征文比賽系列征文之三十二
2021年07月22日16:11  

百年征程 僑心赤誠

李忠

白駒過隙,歲月如梭,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100年的風雨征程,經歷了100年的坎坷和輝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過的百年歷程,是光榮輝煌的一百年,也是艱苦卓絕的一百年﹔是奠基立業的一百年,也是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在這百年征程中,時時可見華僑華人的身影,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令人感動的僑人僑事。

一百年前,苦難深重的中國還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裡,民不聊生,四億同胞倍受凌辱,幾經磨難,那是一段殘酷的歲月。中國共產黨敢為天下先,應運而生,帶領中華兒女譜寫了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創造了一百年振興中華的豐功偉績,鑄就起一座座歷史的豐碑。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就有著華僑活躍的身影。在中國共產黨早期建立的組織的聯絡和推動下,各地黨的早期組織也紛紛建立,在日本、法國,成立了由留學生和華僑中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早期組織成立后,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為黨培養造就了許多后備力量。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全體中華兒女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匯聚起氣勢磅礡的力量。許多華僑踴躍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組織各種籌款活動募資捐款,支持抗戰。如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他在國難當頭之際,擔當起領導海外華僑抗日救國的重任,擔任“南僑總會”主席,領導南洋800多萬華僑,以空前的民族熱忱和愛國情懷,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援祖國抗戰,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一是在海外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譴責日寇的侵略政策和殘暴行徑,發揮宣傳輿論作用,激發和鼓舞海外僑胞的愛國熱情﹔二是以南僑總會的名義,組織各籌賑會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援國救難宣傳活動,籌集了巨額款項,有力地支援了祖國抗戰,展現了華僑強大的凝聚力與戰斗力。在抗戰勝利后,面對堅持內戰獨裁政策的國民黨反動派,陳嘉庚先生堅定地站在中國共產黨一邊,組織了大量愛國宣傳活動,發揮了巨大的輿論作用。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這為中國發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海外華僑華人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涌現“回國潮”,在科學、教育等事業上作出了突出貢獻。以錢學森等僑界楷模為代表的僑界高層次人才回到祖國,投身高校和科研院所,許多人成為我國科技進步和學科建設的開創者、奠基人。錢學森歸國后,在組織安排下任力學研究所所長,同時還肩負起了研制中國第一枚火箭和導彈的重任。他完成了第一枚導彈“東風1號”的仿制,接著又經過4年的努力,“東風2號”導彈順利誕生,這也是中國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導彈,讓中國成為了全世界掌握導彈技術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1964年的原子彈、1967年的氫彈、1970年的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等等,這些都是錢學森一手“抓總”,從根本上提高了我國的科技水平與國防實力。他在1991年被國務院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時,提到一生中有三次非常激動的時刻:第一次是1955年,完成的《工程控制論》被老師馮·卡門稱贊“你在學術上的成就,已經遠遠的超過我了”﹔第二次是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是1991年,讀到《史來賀傳》傳記,將他和最先進的勞動人民代表並列在了一起。他為黨、為國、為人民奉獻一生,其科學成就、杰出貢獻和崇高風范令我們每一個人心生敬佩,無限感懷。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這一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廣大海外僑胞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的積極貢獻和全面參與。廣大僑商率先回到國內投資興業,拉開中國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的序幕。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40年中,外資中僑資佔60%,外企中僑企佔70%,人才超過90%以上。這些投資彌補了當時建設資金的不足,還引進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帶動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新興城市的崛起,增加了出口創匯,擴大了對外貿易,促進了交通和旅游事業的發展,同時還解決了勞動就業,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等,發揮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脫貧攻堅偉大實踐,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發揚釘釘子精神,敢於啃硬骨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全國各級僑聯組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創新機制方法,強化責任擔當,團結引領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投身脫貧攻堅戰役,在定點扶貧、貧困歸僑僑眷幫扶和社會幫扶等方面,廣泛凝聚僑心、匯集僑力、發揮僑智,圍繞產業技能培訓、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教育幫扶、衛生健康改善、慰問救助等五大領域作出了積極貢獻,展現了僑界作為。

一百年艱苦奮斗,中國共產黨是永不駐足的行者,在漫漫中華民族振興征途中不斷求索。一百年前,在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中國共產黨當仁不讓,肩負起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一百年后,中國共產黨一直堅守責任,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奇跡,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一百年的光輝燦爛,一百年的風雨歷程,這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華僑華人在過去的一百年間,一直追隨著黨的腳步,在新的歷史時期,也依然要緊緊跟隨黨的旗幟,發揮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良好形象,加深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和認識,助力祖國發展,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牽線搭橋,維護中華民族大義,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同圓共享中國夢。

(作者系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辦公室副主任)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