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紐約時報》月度頭條,品學百年黨史
王澤
近期,我在搜尋學習材料時,偶然看到一張《紐約時報》百年來的月度頭條圖表,制作這張圖表的人本意是想知道百年來美國主流媒體究竟是如何看待世界的。我在查閱之余,對此頗感興趣,不禁思考,能夠引起《紐約時報》的關注並寫入頭條的,定是重要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而能夠成為美國乃至全球的焦點,必定與強大的國家、強大的政黨相關聯。換言之,越能頻繁出現在時報頭條新聞中的國家事件,越能映襯出這個國家的強大。
先說說《紐約時報》。《紐約時報》(英文:The New York Times)有時簡稱為“時報”(The Times),是一份在美國紐約出版的日報,在全世界發行,有相當高的影響力,是美國高級報紙、嚴肅刊物的代表,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由於風格古典嚴肅,它有時也被戲稱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它最初的名字是《紐約每日時報》(The New-York Daily Times)。在新聞報道方面,《紐約時報》對自己的定位是一份“報紙記錄”,這一定位的結果是:除了紐約當地的新聞外,《紐約時報》很少首先報道一個事件。假如它真的首先報道一個事件的話,那麼這個報道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往往被世界上其它報紙和新聞社直接作為新聞來源。在美國大多數公共圖書館內都提供一份《紐約時報》索引,其內容就是《紐約時報》對時事的報道文章。《紐約時報》享有可靠的新聞來源的聲譽。《紐約時報》在美國的影響可謂是巨大而深遠,它是美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早晨在上班前,從地鐵站花2美元買一份《紐約時報》成為了許多美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麼,中國在《紐約時報》月度頭條中出現過多少次呢?《紐約時報》記錄了當時中國什麼樣的歷史事件呢?跟中國共產黨有關的,又有哪些呢?
1900年6月至8月期間,《紐約時報》首次關注到中國。那是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時刻,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當時的中國在晚清政府的昏庸統治下,任人宰割。對於這樣一個羸弱的國家,乃至未來多年,各國政府、媒體都沒有什麼意願去關注和報道。直至1921年7月23日,黨的一大在嘉興南湖的紅船上閉幕,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彰顯了共產黨人臨危受命的使命擔當、為國為民的理想信念、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精神追求和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目標。這不僅預示著中國的崛起,也埋下了中國成為《紐約時報》“頭條常客”的伏筆。
1927年的3月和4月,《紐約時報》第2次把中國當做頭條,這次登上頭條距離上次已有20年之久。1926年至1927年間,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共同組織領導下進行了反帝反軍閥的北伐革命戰爭。然而好景不長,國共分裂,上海灘血流成河,無數共產黨人出師未捷慘遭殺害。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陷入低潮,中國共產黨在黑暗中仍堅持高舉革命旗幟,探索救國救民於水深火熱的前進道路,在各地組織武裝起義,與國民黨的白色恐怖針鋒相對。
10年之后,1937年8月和9月,《紐約時報》第3次將中國當成頭條。當時抗日戰爭已全面爆發,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慘烈的戰爭引起了世界的關注。1937年8月,中國共產黨召開洛川會議,正確地分析了全國抗戰形勢,制定了抗日路線,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原則。1937年9月,八路軍在平型關配合友軍,阻擋日軍攻勢,取得了對日伏擊戰的成功。之后,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闡明了正確的抗日方針﹔黨的六屆六中全會解決了右傾錯誤﹔百團大戰重創日偽軍,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那是一個民族英雄頻出的時代,家國不幸,民不聊生,所幸中國有共產黨。
1949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不屈不撓的斗爭,終於迎來了新中國成立,不過可惜的是沒能登上《紐約時報》的月度頭條,可能在當時的美國人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大事。但隨后不久,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中美開始於戰場上相見,中國軍人的血性讓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國的剛強不屈,勇往直前。中國第4次成為美國人最關注的對象。
1955年初至1976年底,《紐約時報》月度頭條先后2次關注中國。這一時期,我國進入了新中國建國初期的發展建設,編制了一五計劃以發展國民經濟。
1979年1月和3月《紐約時報》月度頭條第7次關注中國。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沖破了左傾錯誤束縛,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路線,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序幕。這也是中共黨史上又一次意義深遠的偉大轉折,是與中國人民目前幸福生活息息相關的重大歷史轉折。
時隔1年,1989年5月和6月《紐約時報》月度頭條再度關注中國。“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1993年6月《紐約時報》月度頭條第9次關注中國。黨的十四大作了《加快改革開發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
1995年7月至9月,李登輝訪美以及隨之而來的台海危機使得《紐約時報》月度頭條第10次關注中國,此次關注持續了三個月之久,美國乃至世界十分關心中國面對主權問題是如何應對的。中國的強大與堅決維護和平統一大業的積極應對,使得世界越來越無法忽視中國的意願。從此以后,中國也越來越多地成為《紐約時報》的頭條。
1997年2月至4月,《紐約時報》月度頭條又一次連續3個月對中國進行關注。香港,澳門的回歸,是黨領導國家統一大業邁出的重要一步。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了對香港的主權,英國國旗落下、中國國旗升起的那一刻至今歷歷在目,激動人心。
1998年3月、4月和6月,《紐約時報》月度頭條關注中國,是因為這一年長江發生1954年以來的第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黨在危機時刻又一次站了出來,沒有讓世界和外媒看笑話。“九八”抗洪,在黨的領導下,解放軍戰士們不怕犧牲,沖鋒在前,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2000年《紐約時報》月度頭條關注了中國6次,這次關注的時間最長,長達半年之久。“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國”理念的提出,迅速掀起了全國上下新一波學習和實踐的熱潮。“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紐約時報》對此的關注,實際上是在關心崛起的中國究竟發展到了何種地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走向何方?
2001年初至2007年底。《紐約時報》月度頭條先后四次關注中國。關注點主要是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在北京召開,以及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等執政理念和重要思想。此外,就是對於神州六號發射成功的關注。
2008年5月至8月,《紐約時報》月度頭條持續關注中國4個月。這一年是中國既有大悲又有大喜的年份。5月,發生了破壞性最強、波及面最大汶川大地震,在中共中央的強有力領導和指揮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迅速擺脫了強震的傷害和陰影,彰顯了中國舉國體制的優越性。8月,奧運史上“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成功舉辦,舉國同慶,舉世矚目,彰顯了中國國力。這一年由於黨中央及時制定“一攬子計劃”,採取一系列積極措施,形成完整應對方案,中國還成功擊退了國際金融資本大鱷的猖狂進攻,將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降低到了最低。當然,神州七號發射成功也仍然是關注點。而且可以說,自此以后,中國成為了美國最關注的國家。
2009至2018年,《紐約時報》月度頭條幾乎每個月都在關注中國。尤其到了2018年,全年有10個月在關注中國。2010年5月,上海世博會吸引了24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參加,成為規模最大的一次世博會。這一年,神州八號、九號、十號相繼發射成功,天宮一號完成對接。十二五規劃提出,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十九大勝利召開,早日實現“中國夢”這一偉大目標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這十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高鐵四通八達,移動通訊進入5G時代,支付寶替代現金支付,中國大踏步地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9年至今,新冠疫情危機全球,在人民危難時刻,黨再次挺身而出,大膽決策,以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為首要考慮,勇擔重任,成功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並成為第一個在疫情中恢復經濟增長的國家。這一年,北斗導航系統部署全面收官,中國全面告別對美國GPS的依賴,國家信息安全、軍事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探月工程三步走完成﹔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突破1萬米水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完成初步任務,開啟了中國火星探測之旅﹔中國科學技術研究團隊構建76個光子量子計算機原型九章問世,算法速度堪稱世界之最﹔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無一不是外媒的關注點!更是黨中央根據國內外發展大勢,對我國綜合國力全面發展的戰略謀劃和戰略定位,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意義重大而深遠。
數據往往最發人深省,通過對《紐約時報》月度頭條百年來的梳理,該報頭條從最早的每20年一報道,到每10年一報道,再到1年多次報道,現在幾乎是月月報道。《紐約時報》頭條見証了中國的崛起,以一個不同的視角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從窮到富,從富到強的過程。短短百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變化滄海桑田,在國際舞台上早已是舉足輕重的力量,世界人民也時刻關注著這條東方巨龍的覺醒和騰飛。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走過了100年的光輝歷程,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取得了一項一項輝煌成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100年不久,隻爭朝夕,我們有幸在此刻見証歷史,見証又一個偉大的新時代!
(作者系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數據信息中心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