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博物館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征文比賽系列征文之二十五
2021年07月22日15:57  

兩次入黨 矢志不渝

劉軼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是用鮮血、荊棘、汗水與淚水交織的百年﹔是勤勞、奮斗、堅韌與勇氣鑄就的百年﹔是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與自我提高淬煉的百年。翻開這百年風雲激蕩的紅色篇章,中國共產黨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迎難而上,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進程中,屢遇艱難困苦,卻初心不改,矢志奮斗,勇毅前行。在這百年的征程裡,有偉大卓越的革命家、有先進思想的傳播者、有浴血奮戰的戰士、有質朴的農民、有勤勞的工人、有愛國的商人、有熱血的學生,這其中不乏華僑華人和留學生的身影,他們憑借著一腔愛國情懷,為黨、為國、為民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書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而在這些事跡中,亦出現了眾多巾幗身影,她們雖沒有男兒的強健體魄,卻擁有肩挑民族救亡重任的堅定信念,為中國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崇高理想,為中華民族復興鞠躬盡瘁的不渝信仰,燃燒著自己的一腔忠魂,劉清揚便是這其中熾熱的一簇火種。

1894年,劉清揚出生於天津一個比較富裕的回族家庭,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小小年紀便有了強烈的愛國情懷。13歲那年,劉清揚在街上看到有愛國人士舉辦的“建立海軍、鞏固國防”捐款活動,她不但把身上的錢財傾囊捐出,還將手上的金戒指也捐了出去。“13歲小姑娘捐獻金戒指”一事,瞬間在天津的街頭巷尾傳為佳話。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之際,劉清揚剛剛於女子師范學校畢業,由於毗鄰北京,天津的學生很快成為了全國學生運動的主要力量。作為愛國青年的劉清揚毫不猶豫的投身到了天津五四愛國運動的革命大潮之中,與鄧穎超等人發起成立了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並當選為會長。她們打破封建的男女界限,與天津學聯並肩戰斗,舉行聲勢浩大的集會和示威游行,高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愛國口號,號召抵制日貨,提倡使用國貨。同年,劉清揚與周恩來、馬駿、郭隆真、鄧穎超等20位男女青年創辦天津青年進步團體——覺悟社,本著“革心”、“革新”的精神,以“自覺”、“自決”為宗旨,出版《覺悟》刊物,以此為媒介,宣傳世界新思潮,播撒革命的思想種子,帶領天津學生運動。

經過五四運動的革命洗禮,劉清揚的政治思想日趨成熟,為她日后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奠定了基礎。1920年,劉清揚與張申府同船赴法國勤工儉學,在赴法途中,張申府向劉清揚闡述了共產主義理論及共產黨的性質,進一步加深了劉清揚對共產黨組織的認識。1921年初,劉清揚加入了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入黨時間僅次於繆伯英的女黨員。同年,張申府同李大釗、陳獨秀成立歐洲共產主義小組,在中國赴歐洲的留學生中發展共產黨員,以擴大黨組織規模。劉清揚第一時間向張申府推薦了曾經在天津共同參與革命的周恩來,經過考察了解,張申府和劉清揚成為了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

1923年冬,劉清揚與張申府這對革命伉儷輾轉從德國途經蘇俄回國。回國后,劉清揚與原覺悟社成員鄧穎超等人共同創辦了《婦女日報》,這是全國第一份主要由婦女主辦的報紙,書寫了中國婦女運動濃墨重彩的一筆,為馬列主義在天津的傳播和婦女運動的開展提供了輿論陣地。同年,中共第三次代表大會確定了與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中共北方區委決定劉清揚加入國民黨,她服從組織安排,被派往廣州,參加何香凝領導的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工作。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劉清揚作為跨黨黨員繼續從事革命工作。離開共產黨隊伍並沒有澆滅她的革命熱情和愛國情懷。直奉戰爭爆發后,《婦女日報》因刊登反對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的新聞惹惱了反動政府,在各種施壓下,《婦女日報》於1924年9月30日被迫停刊。

1931年,日本武裝侵略中國后,劉清揚積極投入到抗日斗爭中,先后任北平婦女救國會會長、全國各界救國會常務委員。劉清揚團結北平各界婦女組織,成立抗日救護慰勞隊,開展救護傷兵工作,並組織她們縫制棉被、棉襪等生活物資送往前線,使浴血奮戰的前線士兵們深受鼓舞。

1936年2月29日清晨,由於公然反對國民黨當局“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軍警突然包圍清華大學,抓捕愛國學生和進步教授,張申府和劉清揚雙雙被抓走。劉清揚被關進陸軍監獄。在監獄裡,她不斷地鼓勵難友們要臨危不懼,威武不屈。面對威逼利誘,劉清揚毫無懼色地說:“愛國之心人皆有之,我受良心的指使,誓死不當亡國奴。我干的是愛國運動,如果法律判定愛國有罪,那就聽便;如果愛國無罪,那就放我,我出去照樣干愛國運動。放不放在你,我是無罪可認的。如果我為愛國而死,也是我的光榮。”

多方營救之下,在獄中關押了三個月的劉清揚終於獲釋。顧不上回家安頓,她便立刻趕赴上海,參加5月31日開幕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大會,繼續投身於北平的抗日救亡運動之中。她和鄧穎超等50名婦女代表,參加了宋美齡召集的廬山婦女談話會。劉清揚的才能得到了宋美齡賞識,讓其擔任“婦女指導委員會”訓練組組長,訓練聯合抗日的婦女干部。劉清揚認真履職,培養了上千名婦女干部,為中國共產黨婦女干部隊伍提供了大量優秀的人才儲備。

1944年,劉清揚在重慶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並當選為民盟中央委員和婦女委員會主任。雖已脫黨,但劉清揚心中的共產主義火炬並沒有熄滅,她利用自己的身份為新中國的成立積極奔走,向社會各界宣傳《共同綱領》文件,為民主人士認識共產黨,認識新中國做出了積極努力。

新中國成立后,劉清揚作為黨外人士,致力於在政協和婦聯工作,為統戰及婦女權益工作做出了極大貢獻。她未曾忘記自己的共產主義信仰,十分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多次提出申請重新入黨,終在1961年,經鄧穎超介紹,劉清揚恢復了共產黨員的身份。多年漂泊的政治信仰終於重新找回了歸宿,從此她更加意氣風發地為社會主義革命事業奮斗,歷任全國婦聯婦女干部學校校長、北京市婦女聯誼會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紅十字總會副會長等職務。

“韶光易逝又廿年,七旬初度猶壯年。踏遍坎坷不平路,改造河山更向前。”這是劉清揚在七十歲生日時,有感而發的一首詩,短短四句道盡了她畢生的理想信仰。劉清揚的一生波瀾起伏,各種艱難險阻都沒能磨滅她心系蒼生的悲憫胸懷,不管身在黨內還是黨外,她的心都與黨、與中國、與民族緊緊相依。

都說女人如花,但花朵亦有千種姿態,可以盛開在溫室,可以綻放在荊棘,也可以傲立於寒冬。能夠始終堅守自己革命信仰的女性更有令人贊嘆的如花之美。她們可以是抗日戰爭中流砥柱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可以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一片片綠葉,可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匆匆而過的一個個身影。劉清揚是千千萬萬有著堅定革命信仰的女共產黨員的杰出代表之一。她們在中共黨史上留下的印跡,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形象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難尋少年時,總有少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員們用青春、用熱血、用生命,為黨注入繼往開來、生生不息的力量。緬懷先烈不僅僅是追憶過去,更是要我們傳承先輩的革命精神和純粹的共產主義信仰,將紅色基因永遠的傳遞下去。回望百年,中國共產黨從成立時隻有50多名黨員的黨發展到今天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並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罕見的經濟騰飛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在百年的征途上,千千萬萬的共產黨人用堅定的信仰,腳踏實地的作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豪邁宣示的那句話,“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自信來自於中國共產黨人為崇高信仰的永恆堅守,為遠大理想的不懈奮斗,為人民幸福的無私奉獻!

(作者系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辦公室館員)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