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何香凝——將我巾幗裳 換你征衣去
張秀明
2021年07月14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何香凝照片
  (資料圖片)

何香凝,1878年出生於香港。中國國民黨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動家、畫家。

在與丈夫廖仲愷一同追隨孫中山先生開展民主革命的過程中,何香凝始終支持丈夫的各項工作。廖仲愷遇害后,何香凝繼續堅定地支持國共合作,推動實行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炮制了“中山艦事件”,散布蘇聯顧問和共產黨員要劫持蔣介石的謠言,以此為借口拘捕了海軍局代局長、共產黨員李之龍,監視蘇聯顧問,包圍蘇聯領事館,在廣州實行緊急戒嚴,強迫在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中工作的共產黨員退出。何香凝聞知后心急如焚、氣憤不已,立即帶著一名衛兵,坐上黃包車去找蔣介石。由於全城戒嚴,交通斷絕,蔣介石又行蹤不定,跑了整整一個上午,何香凝才找到蔣介石。她含淚斥責說:“總理死后,骨尚未寒,仲愷死后,血也未干,你昨夜那樣對待蘇聯人,太背信棄義了。以德報怨,違背孫先生的主張,使革命進程衰退,你將何以面對孫先生?”痛罵過后,何香凝與蔣介石公開決裂。

為了表示與國民黨右派的徹底決裂,何香凝去國離鄉,僑居國外。在此期間,她和海外僑胞結下深厚情誼。1929年,她離開上海經香港出國,從菲律賓到新加坡、柔佛、吉隆坡、馬賽,抵達巴黎,寄居在巴黎市郊的裡拉頓島。在此期間,何香凝以畫畫籌集旅費和生活費,每張畫賣幾元。僑胞們聞知后大力支持,踴躍購買,她竟一下籌足了兩三年的生活費。廖承志在《我的母親和她的畫》中回憶這段生活時說,“愛國僑胞是敬重她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全國人民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和不抵抗政策非常反感,何香凝更是義憤填膺。為了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憤怒,督促蔣介石抗日,何香凝以給蔣介石寄女人裙子的方式,諷刺蔣介石沒有男兒氣概,不敢抗日。“九·一八”事變時送了一套,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時又送了一套,1935年“何梅協定”簽訂后再送一套。其中一次,何香凝還附了一首詩——《為中日事贈蔣介石及中國軍人的女服有感而詠》:

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

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

吾儕婦女們,願赴沙場死。

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

“一·二八”淞滬抗戰期間,何香凝忙著募捐宣傳,冒著槍林彈雨隨車親臨吳淞前線慰問戰士,與宋慶齡一起創辦傷兵醫院。一次,她在醫院裡遇到前來慰問傷兵的孔祥熙。孔祥熙說:“廖夫人辦傷兵醫院辦得很好,你願意到南京去辦嗎?南京也正預備辦呢。”何香凝對蔣介石和國民黨高官自顧享受、不願抗戰非常反感,冷冷回答道:“我願意聞抗日傷兵的血腥臭味,不願聞腐化官僚的臭味!”

抗日戰爭期間,何香凝一度遷居香港。其間,她積極參與宋慶齡發起的“保衛中國同盟”的工作,盡力為八路軍、新四軍籌款募捐,與宋慶齡聯名發表了《致海外僑胞書》,號召廣大華僑發揚革命救國的傳統精神,用實際行動繼續給予抗戰將士以各種援助。當時,隻要在海外僑胞中提起“廖夫人”,大家都表示高度崇敬。每當以何香凝名義募捐時,僑胞紛紛捐獻出現金和藥品、醫療器械、食品等各種物資,有的華僑甚至把身上穿的冬衣脫下來或把床上用的毛毯取來捐獻。為了表示感謝,華僑每捐一筆款,何香凝就送一幅畫。后來廖承志回憶說:“究竟送了多少幅,也記不清。”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