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全國僑界十杰”吳天一獲頒“七一勛章”
2021年07月12日13:10  來源:中國僑聯

6月29日上午,“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為“七一勛章”獲得者頒授勛章。在榮獲勛章的29名同志中,有僑界老黨員、“中國僑界杰出人物”提名獎獲得者瞿獨伊,中國僑聯第六屆委員會委員、“全國僑界十杰”吳天一,美國歸僑、兩院院士陸元九,歸國著名胸外科專家辛育齡。今天,我們一起來講述吳天一的故事。

 

吳天一,男,塔吉克族,1934年11月生,1982年5月入黨,新疆伊犁人,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原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原醫學事業的開拓者,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國際標准,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藏族群眾上萬名。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80多歲高齡仍帶著心臟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開展科研工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視頻來源:中國僑聯官方抖音號

 

“生命的保護神”

吳天一出生在新疆伊犁一個塔吉克族知識分子家庭,后考入中國醫科大學。1958年,他與妻子響應祖國支邊號召來到青海。

初到青海,他便目睹許多人因不適應高原環境而出現缺氧、乏力、頭痛欲裂等高原反應,有的患上了嚴重的疾病,甚至獻出生命。而當時我國對高原醫學的研究幾近空白。

一位在祁連山銅礦工作的四川轉業軍人的話,讓吳天一終生難忘:“我在朝鮮打美帝國主義,美帝國主義的飛機大炮都沒把我打死,我到了這鬼地方,這樣的鬼病把我就弄死了。”

吳天一下定決心實地採集數據,了解人類在高海拔地區的適應性、探索高原病的成因,尋找應對方法。

就這樣,他騎上馬背,開始了數十年如一日的高原科考路。他走遍了青海、西藏、甘肅、四川、新疆西部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區,診治過上萬名牧民群眾,被藏族牧民親切地稱為“馬背上的好曼巴(好醫生)”。他整理了大量的臨床資料,為我國高原醫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1年,東起格爾木西至拉薩的青藏鐵路二期工程開工,沿線85%的地方海拔在4000米以上,人吸進的氧氣,隻有在海平面地區吸氧量的一半,高原病防治難度非常大。

負責高原病防治工作的吳天一將多年研究成果用於拯治建設者中的病患,創造了14萬筑路大軍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

2010年4月,青海玉樹發生強烈地震,4000米的高海拔環境讓從平原地區趕來的救護隊員高原反應嚴重。

當時70多歲的吳天一立即請戰,帶著醫療隊一面搶救地震傷員,一面救治平原來的救護隊員,同時還要傳授高原病防護知識,一連幾天幾乎不眠不休。“黃金救援時間隻有48小時,必須爭分奪秒。”吳天一回憶說。

 

“國際講台上應該有中國學者的身影”

談到最自豪的事情,吳天一說道:“今后國際講台上由外國人一統天下來講什麼喜馬拉雅、青藏高原人怎麼適應的時代要結束了,應該有中國學者來登上這樣的舞台。”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1965年,他首次提出“成人高原性心臟病”的論點﹔1979年,他又率先提出“高原紅細胞增多症”的論點﹔他首次証實了我國青藏高原存在慢性高原病的可能,推翻了國際高原病權威人士認為的“青藏高原居民不存在慢性高原病”的觀點﹔他提出的慢性高原病量化診斷“青海標准”,成為首個以我國地名命名的國際診斷標准,奠定了中國高原醫學的世界地位……

1990年,他組織了中日聯合阿尼瑪卿山醫學學術考察隊。在海拔5000米進行高山生理實驗10天后,再往上走時,日本隊員退縮了,而吳天一堅持率領中方團隊繼續向高海拔沖擊,獲得了更為全面的數據。

此次考察結果——《人在特高海拔的生理研究》論文在國際高原醫學界引起轟動,從此在國際舞台上,中國有關青藏高原高原病的防治,終於有了話語權,吳天一也被國際高山醫學協會授予了“高原醫學特殊貢獻獎”。

他說,每當自己站在國際會議論壇上,代表國家發表關於高原醫學研究成果的演講時,都感到非常驕傲。

對於中國高原醫學前景,吳天一充滿了自信。他說:“雖然美國、日本等國家的高原醫學領先我們很多,但是我們有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我們的研究條件得天獨厚,隻要對高原充滿愛,對人民充滿愛,我們的高原醫學研究就一定能夠走在世界前列。”

 

“我設計的,肯定我進。”

高原醫學研究的實驗室不僅在室內,更在風雲多變、險象環生的萬仞高山之中。不僅要克服頭痛、胸悶、失眠、腹瀉和嘔吐等自身的高原反應,還要直面高寒地帶,住帳篷、吃冰饃、吞雪水,甚至闖入“生命禁區”……吳天一和隊友們成了“鑽死神空子”的人。

在常年的野外工作中,他曾多次遭遇車禍,身體14處骨折。最嚴重的一次,他左邊四根肋骨、肩胛骨、兩條腿都斷了,髕骨也斷了。由於股骨斷裂,他身上還帶著鋼板,每次過安檢都會響,常常得跟安檢人員解釋。

上世紀90年代,吳天一設計的大型高低壓綜合氧艙建成。艙體上升可至海拔1.2萬米,下降可至水下30米,對高原醫學研究至關重要。但人體實驗有風險,第一次由誰進艙?“我設計的,肯定我進。”吳天一毫不含糊。

實驗時,由於缺乏經驗,操作失誤,吳天一的鼓膜“嘣”的一聲被擊穿了!即使如此,長好了,再實驗,又穿了,又長好了,前后四次,致使他的聽力受損嚴重。

他的雙眼也早早患上了白內障,但他依然堅守在高原醫學研究陣地上。

 

“青藏高原是我的根”

吳天一還在上學的時候,父母便想帶他到國外去,他珍惜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留了下來,自此和家人失去了聯系。

上世紀80年代,吳天一發表的關於“藏族高原適應性”的文章,讓失散多年、早已定居美國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輾轉找到了他。

父母動員他去美國定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多次表示願聘請他前往工作。吳天一仔細思考后,決定留在青藏高原。在給父母的信中,他寫道:“高原醫學隻能誕生在青藏高原,兒子離不開正在研究的科研,中國有自己事業的根!”

2004年,時任青海省僑聯主席的吳天一出席“新華愛心小學”落成典禮

他常說:“我是祖國的孩子、是青海的孩子”,“我的生命就在高原”,“青藏高原是我科學事業的根。”他深深眷戀著青藏高原,“每當我從高山雪嶺獲取大量珍貴的高原科研資料,就好像找到永不枯竭的三江源之水”。

1981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感慨道:“我的成長和成功,都是國家給予我的,是黨和人民給予我的。”

吳天一曾任中國僑聯第六屆委員會委員,青海省僑聯主席、名譽主席。2004年,作為僑界杰出人物代表,他和鐘南山、湯仙虎等人一同,榮獲由中國僑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聯合授予的“全國僑界十杰”稱號。

吳天一(左四)榮獲“全國僑界十杰”稱號

如今,年過八旬的吳天一仍戴著心臟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開展科研工作。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和他一樣扎根雪域高原,給這裡的人民帶來幸福、安康。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