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陳孝奇:愛僑護僑 推進中國教育
2021年06月27日12:40  來源:福僑世界總網

編者按: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全省開展“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之際,由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指導,福建省僑聯主辦,各設區市僑聯等協辦,聯合推出“追夢中華 學僑史 憶僑杰”專題宣傳。報道百名閩籍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代表(或事件)與祖(籍)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百年歷程,投身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展現敢拼會拼愛國愛鄉無私奉獻的華僑精神,進一步凝聚實現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磅礡福建僑界力量。

著名華僑教育家,主張立新學制,採用復興課本,強化國語教育,提倡教育應密切服務於社會,積極推進中國教育,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各種行動支持祖國抗戰,宣傳抵制日貨的思想。一生致力於愛僑護僑工作,抗戰期間經常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疏導難民,緊急交涉安置僑生,協助華僑及其親人不計其數。新中國成立后,開展愛僑護僑工作。

人物簡介:陳孝奇(1900—1989年),字慶彝,福建福州人,緬甸歸僑,著名華僑教育家。曾任緬甸仰光國民小學教務主任、緬甸緬華教育總會常務理事、緬甸華商商會中文秘書、緬甸華僑救災總會秘書、緬甸華僑救濟會秘書、緬甸華僑救國義勇軍訓練主任、緬甸南僑疏散委員會委員、福建文史館館員。

陳孝奇

1900年5月30日,陳孝奇出生於福州。8歲失父,幸得舅舅相助,就讀於東街私塾,能詩會文。1920年10月,福州名賢何公敢、鄭貞文及顧壽白等應陳嘉庚之邀,參與籌辦廈門大學,上任時帶著陳孝奇,將之送往集美學校讀師范。

強化國語教育 密切服務社會

為謀生計,1923年陳孝奇遠赴緬甸,執教於僑辦華文學校。1929年,擔任三山會館所辦仰光國民小學教務主任,主持學校教務。當時,緬甸不少同鄉會館創辦的學校都用家鄉方言,國民小學用的是福州方言,這使得不少學生不會普通話、不會英語,也不會緬語,隻有一口流利的福州話。陳孝奇上任后主張立新學制,採用復興課本,強化國語教育,聘用能說一口標准普通話的山東人王企羊為教師,還開設英語課、緬語課,提倡教育應密切服務於社會,增設珠算、於工、刺繡等實用技藝課,使學生畢業后既能深造,也能憑技能生存。陳孝奇還在學校加強體育鍛煉和一定的軍事基本訓練。他的這些改革,為學校贏得了良好聲譽,使得學生不斷增加,以至校舍不夠,多次擴充。

推進緬華教育 傳播中華文化

陳孝奇在當時的緬甸華僑教育界享有盛名,曾長期擔任緬華教育總會常務理事,經常為農村僑校調解糾紛、介紹教員、推薦課本。在擔任駐會常務理事時,努力推進緬華教育總會在緬甸農村各地成立分會,同時還組織了講演會、歌詠賽和作文比賽等,全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提升緬甸華僑文化教育水平,深受廣大華僑的好評和僑商們的支持。

支持抗日戰爭 宣傳抵制日貨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日寇瘋狂侵略中國東三省。消息傳至緬甸,華僑憤然而起,陳孝奇在和勝公司和建德總社支持之下,與陳漢中、陳伯甫等愛國僑領一起,籌建緬甸華僑抗日救國義勇軍,並親自兼訓練主任,一且戰事需要,將親自率隊回國殺敵。

為更好打擊日本侵略者,支持祖國抗日戰爭,陳孝奇在緬甸奔走宣傳抵制日貨的思想,使不賣不買日貨和不與日本經濟界合作經商意識深入人心。1934年,在辛亥革命功臣張永福推薦下,陳孝奇出任緬甸華商商會中文秘書,與英文秘書曾克念合作,對內整理會籍,理順財務﹔對外聯絡印尼、緬甸商會,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巧妙爭取殖民當局支持抵制日貨等的合法斗爭。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祖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月,緬甸華僑救災總會成立,陳孝奇兼任秘書。陳孝奇還籌組抗日活動,起草抗日橄文,主持國恥講演,張貼抗日標語,推銷救國公債,募捐抗日義款。

祖國抗戰前線每一次取得勝利,陳孝奇都組織緬甸華僑慶祝勝利,組織群眾街頭演劇、獻舞詠唱,激發抗戰斗志,增強華僑抗戰必勝信心,從而集合更多華僑力量支援祖國抗日戰爭。陳孝奇通過細致的思想工作,動員更多人捐款。

為了動員緬甸僑辦華文學校年輕人回國參戰或以各種行動支持祖國抗戰,陳孝奇與緬華教育總會同仁一起,輪流深入學校舉辦時事座談會和報告會,介紹國內抗戰形勢,商討援國之道,使緬華教育總會成為當時抗日宣傳、動員陣地之一。

不顧個人安危 關愛受難華僑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開始轟炸仰光,緬甸殖民政府難以組織起強有力的抗擊,緬甸危在旦夕。陳孝奇組織緬甸南僑疏散會,並以委員身份組織華僑撤退。在中國派出遠征軍之后,他又冒著生命危險接待祖國軍隊,組織支前擁軍,協調解決部隊的困難。

1942年深春,在日軍狂轟濫炸中一直堅持工作的陳孝奇,在敵人的轟炸之中,攜眷和僑領吳文舉一家回國,沿途經常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疏導難民,緊急交涉安置僑生。為了安置仰光、勃生等地撤至保山的中學生、小學生,陳孝奇撇下家人,提前趕到保山華僑中學,聯系馬維忠安排中小學生就學事宜,使回國僑生能繼續讀書。

因為常年在僑團擔任秘書,陳孝奇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包括商情僑訊及愛國僑商參加抗日活動的照片、貢獻記錄和聯絡辦法等,回國時陳孝奇將大部資料隨身攜出,准備以后寫入歷史。不料不久保山告急,為避免物証落入敵手,貽害愛國僑商,陳孝奇忍痛毀件。

不久,日寇對保山實行大轟炸,陳孝奇又奔走安葬死於日軍轟炸之下的著名愛國僑領吳文舉、許鏡瑩以及一些愛國僑領的親人。緊接著,又趕赴昆明協助教育部專員蔣建白安置歸僑教師和難童,他再次找到馬維忠,向其求援。馬維忠感動於陳孝奇的大公無私和克己奉公,欣然應允,奔走協助,安排涌入昆明的緬甸華僑教育界難民。

1945年初夏,已有20年國民黨黨齡的陳孝奇,受命參與趕走日本侵略者、光復緬甸的戰事。抗日戰爭勝利后,對國民黨腐敗深惡痛絕的陳孝奇,謝絕了擬安排他出任國民黨駐緬甸總支部書記的舉薦,繼續擔任國民小學校長。1946年2月就任緬甸歸僑復員協助委員會委員,協助組織避居國內緬甸華僑返回僑居地。1947年組織華僑服務社,對緬華社會進行實地調查,先后編印出版《緬華社團商號目錄》和《緬華僑運年刊》等。

開展愛僑護僑工作 堅持使用國內課本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陳孝奇退出國民黨,於1950年6月1日,與馬雲漢、陳步樨等人籌組民革緬甸支會,配合新中國大使館全面開展愛僑、護僑工作。同時,他排除各種干擾,堅持在自己擔任校長的國民小學使用國內新華書店出品的課本。同時,陸續將自己的四個兒女送回國內深造、工作。同年11月,在緬甸創辦集美小學並任校長。

1960年春,陳孝奇舉家回國,被聘為福建省文史館館員。著有《緬甸華僑四十年(1911-1950)大事記》《緬甸華僑第五個十年(1951-1960)大事記》。1989年,陳孝奇病逝於福州。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