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博物館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征文比賽系列征文之八
2021年06月17日18:02  

提出“救國自救”口號的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

張晶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藏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簡稱“衣聯會”)相關物品150余件(套),其中既有衣聯會會規、洗衣偈股份簿及納稅資料、會務記錄簿、活動簡報等辦會資料,同時存有衣聯會為抗日救國捐資捐物圖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慶典活動照片、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知名人士肯定衣聯會貢獻題詞等實物,更珍藏著在海外華文報刊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全套《美洲華僑日報》(紙質版)、衣聯會突破重重阻撓得以在美洲大陸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這一件件珍貴的藏品,都向大家講述著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遭遇重重迫害仍頑強團結抗爭、同仇敵愾,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的感人故事。

紐約華僑從事洗衣業可以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開設洗衣館不需要多少資金和技術,一塊招牌、一個洗槽、一隻爐子就可開張,因此1888年約有一萬華僑生活在紐約地區,僅在紐約市就有2000多家華僑洗衣館。華僑洗衣工在美國面臨諸多困難,其中之一便是語言障礙。洗衣工進出唐人街,因不懂英語,火柴盒就成了幫手。坐著地鐵手拿火柴盒,坐過一站取出一根火柴,取出若干根后,要去的地方就到了。回來時就把火柴一根根放回火柴盒裡,放完了,家就到了。不僅如此,受美國排華法案的影響,華僑洗衣工受盡了美國政府、惡霸流氓的壓榨和欺凌。紐約市樓宇局、衛生局、工務局和消防局隨時會到洗衣館檢查,千方百計挑毛病罰錢,動輒就傳洗衣工到法院受審。惡霸流氓更是在拿到洗好的衣服后分文不給,還要訛詐衣服被調換或洗壞。洗衣館、洗衣工為了避免麻煩,隻能忍氣吞聲,將辛苦掙來的血汗錢都賠出去。

1922年中國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赴美留學,親身體驗到在異邦遭受到的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他在寫給家人的信中說:“一個有思想的中國青年留學美國之滋味,非筆墨所能形容”。他所作的《洗衣歌》,對當時洗衣業華僑現實生活和悲憤心情做了淋漓盡致的描繪:我洗淨悲哀的濕濕手帕,我洗得罪惡的黑汗衣…銅是那樣的臭,血是那樣的腥,臟了的東西你不能不洗…年去年來一滴思鄉的淚,半夜三更一盞洗衣的燈,一件、兩件、三件,洗衣要洗干淨,熨衣要熨得平。寫盡了華僑洗衣工形影相吊、寂寞悲苦的心情和對祖國家鄉親人無限的思念。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經濟進入大蕭條時期。華僑的處境如此悲慘,洗衣業如此卑微,紐約白人洗衣業公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仍擬定了一份極其苛刻的限制法案, 並請紐約市參事會主席馬漢提交市參事會討論。法案提到:凡申請領取洗衣業牌照者,需交保証金1000美元,另外工人10人以下的繳納牌照費25美元,10人以上繳納100美元﹔凡申請領取洗衣業牌照者,必須是具有美籍的公民。在當時美國種族歧視政策下,中國移民是不准申請入美籍的,而華僑洗衣館絕大部分是無美籍的中國移民開設的,因此,如果法案通過,華僑洗衣館勢必全部被取締。紐約有關當局多方設限,目的就是要斷絕大多數華僑洗衣者的生路。

在此情形下,1933年4月23日,在美兩千多間洗衣館的代表聚集開會、串聯自救。30日下午,紐約勿街意大利天主教堂裡,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正式成立。大會確定了衣聯會維護同業的宗旨,同時發布宣言強調,洗衣同業必須團結起來,步驟一致,建立自己的組織,才能制止“限制洗衣館新法案”通過,維護自身利益。1933年5月19日,紐約福利委員會在市政府禮堂召開辯論大會,衣聯會派出雷卓峰、朱夏兩名代表,並聘請了兩名有聲望的白人律師一同出席辯論會。經過衣聯會的據理力爭和熱心華僑的支持,迫使參事會修改了苛刻的法案,其中,洗衣館仍需領取執照,但執照費由原定的25美元減至10美元,保証金由1000美元減為100美元。原本最為苛刻的規定即無美國國籍不能領取執照雖未改變,但加了附釋“遠東人不在此限”。衣聯會最終取得了這場辯論會的勝利,為華僑洗衣館減輕重負,爭得了生存權。此事在當時轟動了整個華埠,廣大華僑洗衣工人歡欣鼓舞,短短幾個月內就有數千人加入衣聯會。

衣聯會成立之時,正是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民族危機深重的時刻。衣聯會把支援祖國抗戰,挽救民族危亡作為自己神聖的職責,提出了“救國自救”口號。他們深深地意識到,隻有祖國強大不遭受侵略,海外的華僑才會不受凌辱,不受剝削,爭取平等。衣聯會成立后,積極發動會員募捐,蔡廷鍇將軍領導十九路軍浴血奮戰,以少勝多擊潰日軍的消息傳來,衣聯會成員士氣大振,立即捐款接濟十九路軍。據於仁秋著《救國自救—紐約衣館聯合會簡史1933-1950’s》記載:有一位名叫朱喬治的華僑洗衣工傾其所有捐助抗日事業。他身上有一百多元錢,原本是要還債的,但他說債主的錢可以稍后還,抗日不能等。他連買車票的五分錢都沒有留下,隻得步行回到遠在哥倫布環球附近的洗衣館去,支持抗戰的決心可見一斑。1934年蔡廷鍇將軍赴美呼吁所有華僑“放棄黨派之爭,共襄反日大業”,衣聯會不顧反動勢力的迫害,召開了盛大的歡迎會,蔡廷鍇將軍在會上做了慷慨激昂的抗日救國演說,並為衣聯會題字“抗日救國”四字,極大地鼓舞了海外華僑的斗爭士氣。此后,衣聯會廣泛與各華僑團體聯絡,努力促進華僑抗日聯合陣線的形成。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衣聯會積極推動“國民外交”,目的是要贏得美國人民對中國抗戰的同情,爭取他們道義上和財力上的支持。1937年8月,衣聯會印“告美國人士書”十萬份,詳述日寇侵華暴行,不僅欲滅亡中國,更危害世界和平。這批英文傳單分發給各個洗衣館華僑,再由他們傳遞給顧客,力爭喚起美國民眾一致於日本政治、經濟、道德上的制裁,呼吁美國政府聯合太平洋一切和平國家,制止日本對華戰爭,停止運送軍火往日本,給予中國人民精神和物質上的援助。當時華僑洗衣館的顧客多為美國中下層人士,他們對中國深表同情,對衣聯會的號召積極響應,紛紛捐款捐物幫助衣聯會支援中國抗戰。僅僅數月,衣聯會就募集到數額不小的款項,於1938年購買了四部救護車運送回國送到抗日前線。

(1938年6月15日衣聯會寫給美國華盛頓特區日本大使館的抗議書,抗議日本轟炸中國,屠殺我中國同胞(英文版)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藏)

(1938年2月18日衣聯會與汽車公司聯系購置救護車運送回國內支援抗日的函件及復函(英文版)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藏)

(衣聯會會員在捐贈給國內抗戰用救護車起運回國前留影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藏)

衣聯會在美國積極支援祖國抗戰的舉動得到了許多愛國進步人士的極大贊揚和支持。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李公仆先生1938年為衣聯會五周年紀念特刊題詞,他懇切的寫到:

遠離祖國的人格外知道祖國的可愛,對祖國的愛護也是格外的真摯而熱烈。全世界的僑胞鐵一般的團結起來用力量來愛護祖國,團結的范圍愈廣愈鞏固,我們的力量也就愈大愈堅強。國際侵略的強盜們最希望的是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都關起門來不管閑事以遂其各個擊破的陰謀。我們要使每個友邦的朋友看透了關門主義的和平政策非獨不能達到和平的願望,反會更加強侵略者的力量與野心。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鐵一般的團結起來粉碎國際侵略陣線,建立人類和平基礎。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藏)

1940年9月,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葉劍英、駐粵港代表廖承志致信衣聯會,詳細介紹了國內八路軍、新四軍抗戰情形,向衣聯會分析了戰略相持階段的國際形勢,提出了抗戰主張,希望廣泛組織海外華僑支援祖國抗戰,表達了與衣聯會共同為民族解放奮斗的決心。書信內容為:

紐約衣館聯合會諸先生鑒:久仰。碩望時切懷想。近以祖國抗戰之烽火正熾,而國際侵略之風雲旋緊,處此驚疑震撼之秋,對於海外耆賢彌深眷顧之念,鄙人等僅代表敝軍向諸先生致以深切之慰問,並將國內外形式略微報告,尚希垂察焉。溯自我國抗戰三載以來,日寇勢力已日漸削弱,其國內之困難以日漸增長,近則正如強弩之末,隻須我國加強團結堅持抗戰,則最后勝利之來臨當在不遠。......敵后進擊猛烈開展,正面反攻亦經取得局部之勝利,即証以敝軍及新世軍在冀、綏、察、熱、山東、山西以及蘇、皖、浙一帶三載於茲,迭經收復廣大淪陷區,建立鞏固之戰日根據地,並不斷予日寇以猛痛之打擊。......敝軍及新四軍站於國防之最前線抵御敵人十七個師團而未嘗后退一步,卒能保衛西北,屏障中原,猛烈展開敵后游擊戰爭。此固由於全體將士有高度之革命熱情與極強之民族自信心,然亦由於國內外同胞多方指導與協助,有此敬之。今后仍當一本初心,在蔣委員長之正確領導與各僑胞之支持督促下,在各友軍及全國抗日人民之精誠團結下,為實現三民主義新中國而奮斗到底。夙仰諸先生,華僑表率、愛護祖國,素具熱誠。尚希南針時賜,俾得遵循有賴,共求民族解放偉業之徹底完成。此則不僅敝軍之幸,抑亦國家民族之利也!謹此布達。佇候明教,臨穎不勝,迫切企盼之至。並致民族解放敬禮!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藏)

1940年7月8日,衣聯會支持創辦了《美洲華僑日報》,發刊詞為:際茲世界戰爭,更趨緊急,祖國傀儡,混淆黑白之今日,華僑......自益加奮勉求職之發展,與世界人群共求進步,使真想自明,真理自顯,則正義賴以存續,復運因而早臨......華僑日報為美國華僑所組織,“乃欲盡其份子之義務,負茲時代的使命”。該報始終遵循依靠華僑勞動群眾、高舉抗日旗幟的原則,積極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政策,報道中國抗日前線的勝利消息,極大鼓舞了廣大華僑抗日救國的斗志和信心。毛澤東為《美洲華僑日報》創刊題詞:“起來,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而奮斗到底”。

(《美洲華僑日報》發刊詞、攝於《美洲華僑日報》1940年7月8日版)

為了及時、准確的反映國內抗戰情況,《美洲華僑日報》及時採用香港傳來的特稿,從國內和香港的報紙上轉載文章,以擴增新聞來源。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美洲華僑日報》及時向海外華僑報道事實真相,並發表洪門致公堂等僑團的通電、讀者來信和社論評論,要求釋放葉挺軍長,重開談判,呼吁全國團結,堅持抗戰到底。1941年1月20日,《美洲華僑日報》發表社論:自國內團結發生問題的消息傳來,我全體僑胞,莫不談虎色變,為抗日前途抱無限隱憂,蓋深恐團結若果不能繼續,而墮入敵人反共防共的毒劑,則內戰之舊局行將再現,而數年抗戰之功,即廢於一旦。我僑胞於惶恐之余,奔走號呼,呼吁團結,請雙方自加約束,聽候國人的調停,其目的,無非是勸摩擦者懸崖勒馬,而以國家民族之利益為前提,勿再演煮豆燃箕的故事,以自趨於滅亡,至淪我四萬五千萬同胞為日寇漢奸之牛馬。熟料正在吾人希望政府領袖趕緊調節內部糾紛之際,忽接到軍委會下令解散新四軍及軍長葉挺被捕的消息,這不能不使我們擔憂局面的一天一天緊張,內戰危險一天一天的增加。......親愛的僑胞們,事急矣,涓涓之不寒,將成江河之勢,我們已萬不能坐視祖國之四分五裂,應全體奮起,響應老革命洪門堂齊電的義聲,一致呼吁團結,反對分裂!

(攝於《美洲華僑日報》1941年1月20日版)

日本投降后,國民黨發動內戰,衣聯會致電國民黨政府和中共中央,希望國共拋棄前嫌,認真談判,指責“十來年國民黨軍隊隻願致力於剿共,不但國家元氣斷喪幾盡,人民受苦,且被日本帝國主義趁機發動侵略戰爭”。1945年,衣聯會致電美國總統杜魯門,對“日寇投降以后,美國在華軍隊竟不撤退,反而助此對彼,掀動內戰”的行為表示失望和反對,呼吁美國“應即停止支持維護一黨專政的內戰,立即撤退駐華軍隊”。那段時間,衣聯會在《美洲華僑日報》上刊發一系列文章《實施民主與聯合政府》、《政治協商會議》、《維護和平》等,高呼“應聯合全國一切黨派,通力合作,共同建立一個和平幸福的新中國!”

1949年4月,渡江戰役勝利。恰逢衣聯會成立16周年,在慶祝大會上,衣聯會向人民解放軍致電祝捷,並希望解放大軍迅速南下,解放全中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海外華僑歡欣鼓舞。衣聯會10月1日接到香港《華商報》公布的新中國國旗的設計圖樣和具體尺寸,馬上按照電稿說明,委托美國一家老牌制衣公司,用高級毛料制作了兩幅長246厘米,寬150厘米的五星紅旗,准備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來迎接新中國的成立。1949年10月6日,衣聯會在《美洲華僑日報》上刊登慶祝新政府成立的通告,稱將於10月9日在會所舉行慶祝活動。為了表達心中的喜悅,衣聯會成員還特意作詩《頌新祖國的誕生》:帶著金星,帶著光芒,紅旗兒在東方飄揚,告訴你,那就是我的家鄉!如果明天早上,你看見天邊的紅霞,別詫異,那是來自北京慶祝的火花……!激動的心情躍然紙上。1949年10月9日下午三點,在紐約唐人街堅尼路191號衣聯會會所前臨街的旗杆上,鮮艷的五星紅旗第一次在美洲大地上冉冉升起。面對著國旗,在場的僑胞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是之前所受磨難和冤屈的釋放,更是以后身后有祖國依靠、有家有歸屬的期盼,海外僑胞從這一刻站起來了!仔細查看這面五星紅旗,四顆金色小星的角並沒有對准大星,這是因為制作時只是根據僅有的簡要報道進行縫制,並不符合五星紅旗規制,但卻絲毫不影響它在美洲大陸的升起,它代表著愛國華僑情系桑梓的赤誠之心,更代表了美洲進步華僑社團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生政權的認可和支持。

(攝於《美洲華僑日報》1949年10月6日版)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藏)

當時,中美兩國尚未建交。由於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等因素,美國對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充滿敵意,在美國升起五星紅旗面臨的壓力巨大。親國民黨的保守勢力不斷對衣聯會施壓,甚至雇佣地痞流氓對衣聯會的成員、會所持續騷擾,發生沖突,致使愛國人士流血受傷。美國聯邦調查局對該會的負責人日夜跟蹤,經常傳喚問話,地方政府機構勸說衣聯會撤下五星紅旗,希望能息事寧人。但衣聯會仍堅持每天將國旗挂在會所旗杆上。1951年后,“麥卡錫主義”在美國盛行,升起五星紅旗的愛國華僑遭到了嚴酷迫害,《美洲華僑日報》第一任社長唐明照先生被迫返回祖國,繼任的社長梅參天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逮捕入獄,重重壓力之下,衣聯會才摘下一直懸挂的五星紅旗並妥善收藏。直至1972年尼克鬆總統訪華,唐人街才可以再次高懸五星紅旗。

新中國成立后,衣聯會一如既往關心祖國的建設,盛情接待訪美代表團,了解祖國的變化和進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衣聯會動員全體會員參加中美建交大游行,成為美國第一個公開舉行建交大游行的僑團。2000年,時任中國僑聯副主席唐聞生女士訪問美國,特意拜訪了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此次訪問促成衣聯會將保存了許久的一套《美洲華僑日報》捐贈給了當時正在籌備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2009年9月,作為國慶60周年的觀禮嘉賓,以陳錦棠為團長的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一行15人訪問北京,為了表達對祖國的祝福,衣聯會決定將珍藏的1949年在美洲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捐贈給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具有光榮傳統的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為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進行了頑強的斗爭,對祖國的抗日戰爭熱情支持,為中美人民間的友好和兩國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始終不遺余力,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

(作者系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員)

(責編:皮博、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