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中國僑界杰出人物”、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我趕上了好時代
本報記者  嚴  瑜
2021年06月16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丁列明(右)與科研人員在實驗室。
(受訪者供圖)

2002年,在美國生活10年之后,丁列明決定回國。當時,他已擁有美國阿肯色州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考取了美國執業醫師資格証。而另一件更重要的事在召喚他——

早在1996年創辦醫藥公司的張曉東博士帶領團隊設計合成了一組靶向抗癌候選化合物,並在實驗室研究中呈現很好的抗癌活性,但要開發成藥還需大量的研究和資金投入。經過幾輪討論,張曉東、王印祥和丁列明等幾名創業伙伴決定,帶上項目,回國創業,做中國老百姓用得起的靶向抗癌藥。

回國9年后,丁列明成功了!2011年,他帶領團隊研發出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這是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打破了進口藥在這一領域的壟斷,相關項目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一路走來,不乏坎坷。但丁列明說,自己趕上了好時代,既能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出去看世界,更能在新時代的沃土上揮洒才智,實現夢想。回國這條路,走對了!

以下是他的自述。

出國第一天,我就想好要回來

我的家鄉位於浙江省嵊州市石璜鎮的一個小山村。1979年,恢復高考后的第3年,我參加高考,被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錄取。之所以學醫,是因為我從小目睹了身邊許多親友被病痛折磨,陷入看不起病、用不起藥的困境。

1992年,我被公派到美國做訪問學者,后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從出國的那一天起,我心裡就有一個篤定的念頭:一定要回來,用平生所學回報祖國。

2002年,這個機會來了。我決定和合作伙伴一起帶著靶向抗癌藥項目回中國開發。當時,這個選擇有困難,也面臨爭議,因為中國新藥研發水平與發達國家相差懸殊。可以說,那時的中國新藥研發仍是一塊尚未被耕耘的處女地,絕大部分國內藥企隻做仿制藥。

但最終,我們做出了在那個年代不為人理解的選擇——回國。這個選擇源自我的夙願,也源自一份需要。我看到了中國癌症病人對靶向抗癌藥的迫切臨床需求,也聽到了國家對海外人才回國創新創業的召喚。隨著改革開放日趨深入,國家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和產業政策,鼓勵海外僑胞帶著創新項目回國發展。這讓我的腳步更加堅定。

回國之初,作為國內靶向抗癌藥的探路者,我們團隊的研發條件非常艱苦。設在北京的研發中心隻能租借大學的實驗室,不少儀器設備是我們從國外萬裡迢迢背回來的。

然而,我從未動搖過。從資金、產業化、行政審批到市場准入、人才引進,政府給予的幫助覆蓋方方面面,國家政策對創新的鼓勵和支持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巨大動力。

還記得,2008年,項目准備啟動三期臨床研究,急需資金5000萬元,光買對照藥就要2600萬元,而我們已經欠了銀行3000萬元。團隊成員有的抵押房產,有的出售個人股票,但這隻能維持企業基本運轉。世界金融危機又讓原來有投資意向的基金改變了決定,我們面臨資金鏈斷裂、項目前功盡棄的風險。就在最困難、最緊要的關頭,杭州市余杭區政府雪中送炭,通過下屬的創投引導基金為我們解決了1500萬元資金,使得項目三期臨床試驗順利啟動。這才有了我們后面取得的成績。

我們自己的新藥,患者用得起

十年磨一劍!歷經近10年的艱苦攻關,2011年6月,我們研發的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終於獲批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一舉打破了進口藥對中國市場的壟斷。

上市第二年,埃克替尼被納入《國際新藥研發年度報告》,成為中國首個列入該報告的創新藥。埃克替尼三期臨床ICOGEN研究成果被國際權威醫學學術期刊《柳葉刀·腫瘤》全文刊發后,全球知名癌症專家、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大衛·羅斯·卡米奇在同期編者按中評價,埃克替尼“開啟了中國抗癌藥研究的新紀元”、“是國際腫瘤領域的裡程碑”。

憑借巨大的創新突破和社會價值,“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開發研究、產業化和推廣應用”項目被授予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中國化學制藥行業和浙江省企業界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6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我和其他獲獎代表一起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總書記鼓勵的目光讓我久久難以忘懷。我很高興能為中國的新藥研發探索出一條可行的路徑,我更欣慰能讓千千萬萬國內患者用得上、用得起我們國家自己的創新成果。

埃克替尼上市前,兩個同類進口藥在中國的價格居高不下,很多患者無力承擔。在和團隊討論如何定價時,我堅持把埃克替尼的上市價格定為比進口藥低30%—40%。考慮到埃克替尼是靶向藥,病人需要終身服藥,我們還從上市起就與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一起,聯合開展后續免費用藥項目。2016年,我們又主動降價54%,為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增添籌碼,迫使進口藥大幅降價跟進。

前不久,家住河北張家口的81歲老人龐素花,堅持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公司總部,送來錦旗和感謝信。她對我們說,正是埃克替尼使她獲得新生,也正是免費用藥項目,使她這個低收入家庭患者有機會接受先進的科學治療,重回健康。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能夠給患者提供切實幫助,這就是對我最大的褒獎和鼓勵。

回國創業這條路,我走對了

近幾年,我們不但沒有停下向前奔跑的腳步,而且越跑越快。

2016年,貝達作為國內首家創新藥企在深交所上市。此后,我們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投入佔比已連續3年保持在40%及以上。我們還建立了國內領先的分子靶向藥研發和產業化體系,重點聚焦在非小細胞肺癌領域推進新藥創制。

目前,公司在研創新藥項目30余項,涵蓋靶向新藥和免疫療法,其中15項進入臨床試驗,4項正在開展三期臨床試驗。預計,今后我們每年會有1—2個新藥申報上市,2—3個新藥申報臨床。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前夕,我們還將舉行公司港股上市的敲鐘儀式,為黨的百歲生日獻禮。

轉眼間,我回國創業已18年了。回頭再看,回國這條路,我走對了!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國內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我做成了在美國做不成的事,並用醫藥科技創新的成果切切實實幫到病人,實現了創新創業的價值和夢想。

這些年,中國醫藥創新領域的政策環境越來越好,許多海外僑胞紛紛將好項目、好技術、好理念帶回中國,一大批擁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研發成果不斷涌現。我將帶領團隊繼續聚焦關乎老百姓健康的重大疾病開展新藥研發,努力為老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