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今日的政府,真正系為大眾謀利益” 僑批蘊含僑胞濃厚家國情懷
2021年06月01日15:09  來源:江門廣播電視台

作為兒子,他恪盡傳統中國人的孝道,孝親敬老﹔作為丈夫,他不忘一家之主的擔當,為家庭生計在海外奔波﹔作為父親,他在信中常念及的女兒,是他最難以割舍的牽挂。他是一位遠渡重洋追尋“金山夢”的開平人,一位常年客居海外的五邑華僑,更是一位胸懷家國、熱愛家鄉、體恤親人的炎黃子孫。

記者近日有幸看到了

這位名叫謝汝健的男子

與家人往來的十余封僑批,

這一封封家書背后,

蘊藏著華僑遠隔萬裡重洋所訴說的家國故事。

謝汝健與家人的合影

僑批是華僑愛國愛鄉愛家的歷史見証

“兩年前在開平,我無意中收藏到了這組僑批,主要是1949-1953年期間,開平籍在美華僑謝汝健(字榮德)寫給他的母親關氏、妻子周春笑和女兒謝蓮花的。”5月24日,在台山關翌春翻譯社,我市僑批收藏家關翌春拿出他珍藏的一組僑批介紹說,“這些僑批是華僑愛國、愛鄉、愛家的歷史見証,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變遷,要好好保護、收藏和研究。”

關翌春告訴記者,剛收集到這些僑批時,他並不能通讀,多虧了以為華僑子弟代筆寫信謀生的老人趙東優幫忙,才讀懂了所有的信,“讀完之后,心中的歷史責任感頓時倍增。”

趙東優今年已經80歲,他從十幾歲(上世紀40年代)就開始為村裡的華僑家眷代筆,而其中信的內容也多涉及家事和國事。

關翌春首先向記者展示了一封謝汝健1949年12月9日寫給家人的信,信中提到:“現解放軍四處勝利,全國解放時期不遠,料明年戰爭可以結束。在處新聞十分詳明,唯對於四邑內地新聞未十分清楚。如來信,順便告及內地情形。”

關翌春認為,從這封信可以看出謝汝健對全國的解放形勢非常看好,希望國內戰事盡快結束,“他非常關心國內時局,關心家鄉的新聞,希望多了解一些國內的情況。”

“如有捐款或征糧,祈照政府命令而行”

家人擔心成分問題,華僑對黨和政府有信心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在新解放區陸續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身居海外的廣大華僑及其在國內的家屬多有憂慮,擔心家中所定成分問題。謝汝健通過家書,也了解到了家人的這種擔憂。

1951年農歷12月16日,謝汝健在信中安慰妻子周春笑說:“雲定吾家為中農,未知實否?如若有其事,無甚重要,祈勿輕信謠言,以免憂慮。”

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劉進教授表示,廣大華僑出國前大多也是貧苦的農民,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外創業成功后,陸續寄錢回家購置了田地。黨和政府十分了解華僑的情況,頒布了《土地改革中對華僑土地財產的處理辦法》,在土改過程中對華僑家庭予以照顧。所以謝汝健叫家人不要輕信謠言,要對黨和政府有信心。因此,謝汝健在信中提醒家人,應積極支持政府的新政策,做到“如有捐款或征糧,祈照政府命令而行”。

“現我國國際地位已居強國之一,比以前政府不同”

新舊中國的對比,讓華僑心生自豪

新中國成立后,海外華僑紛紛回國支援祖國建設,謝汝健從報紙上和歸國華僑那裡了解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其欣欣向榮的面貌是舊中國和舊社會所無法比擬的,這一切都令他感到無比自豪。他在1952年6月13日寫給妻子的信中提到:“現我國國際地位,已居強國之一,比以前政府不同,我國數十年來是舊的腐敗政府,今日的政府,真正系為大眾謀利益。”

對此,劉進教授分析說:“謝汝健在信中雖然多次提到自己正申請加入美國國籍,但他對家鄉、對祖國還是非常關心的。從他的這組信中可以看出兩種對比。一是對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舊中國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的對比,另一個是美國政府對華僑華人的態度及新中國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優待華僑及其僑眷的對比。”

但謝汝健筆鋒一轉,寫到:“但中國必要改革,然后好能強國。”劉進教授解讀道:“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要徹底改變舊中國民不聊生的局面,就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掃除一切舊社會的污泥濁水,謝汝健的改革想法和毛澤東主席所說的打掃干淨屋子再請客人是一個意思。這句話也蘊含著他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的一種期待。”

“國家落后就要挨打,政府無能就會腐敗。從很多僑批中都可以看到舊中國百姓的淒慘境遇。”關翌春又翻出了一封1938年,一位名叫陳鳳霞的女子寫給遠在紐約的父母的信,信中寫道:“現今國家危亡,日人橫行……日軍在台山斗山登陸……敵人見人而射槍。”關翌春說:“陳鳳霞在信中哭訴,日本人已經打到了台山,殺了好多人,但 國民黨軍隊在這一帶卻沒有抵抗,日本人在四邑地區燒殺搶掠。”

“料我國遲數年發展工業農業等,華僑回國可過太平之日”

贊成女兒不去美國,對祖國發展充滿期待

在關翌春收藏的這組僑批中,尤以謝汝健寫給女兒謝蓮花的信最多。從信中可以看出,謝汝健是一位慈父,他非常關心女兒的學習、成長、婚嫁等問題,所以最初他希望女兒能夠來到美國投靠自己。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他和女兒的心態也隨之有所變化。

謝蓮花相

1952年,在廣州第一中學上學的謝蓮花在信中提到自己不願前往美國。對此,謝汝健於當年8月7日回信道:“來信雲汝不願來美國,但我亦好同意汝的。我等華僑在美國,不甚自由,有可多種族歧視。在處華僑生計,亦僅系能維持生活耳。料我國遲數年發展工業農業等,相信可多華僑回國過太平之日也。”

此后,女兒謝蓮花愈加堅定了不去美國的決心。因此謝汝健也在1953年3月12日寫給女兒的信中囑咐道:“祈汝勤懇讀書或學成一門手藝,為人民謀幸福,則吾之願也。”

同謝汝健對女兒的諄諄教誨一樣,台山關翌春翻譯社內,一位香港華僑寫給外孫的僑批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1954年4月30日,外祖父猶新在寫給剛考入台山都斛中學不久的外孫的信中,囑咐外孫應“努力向學,對於馬克思列寧斯大林毛主席的理論悉心研究,深刻認識,確是為施行社會主義建設的良模……學優識廣就不難成為一個良好干部,為人民服務。其他還應學習俄文,通曉國語,亦為當前之急務……”

“從這些華僑的信中可以看出,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華僑所處的境遇是不同的。當時在美國的華僑,工作與生活並不自由,還時常面臨種族歧視。但不管在哪,他們在外的生計都不容易,大多數華僑掙了點錢都是寄回國養家糊口的。所以他們心中都有期待,希望孩子加強學習,盡快成長,以適應新的時代潮流。他們也希望我國盡快發展工業和農業,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回國過上太平日子。”劉進教授說。

“美政府如此對待我中國人,真系令人反感也”

華僑在美國處處受限,連養家糊口的錢都不讓寄

新中國成立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新中國進行經濟封鎖,華僑寄錢回鄉養家都不被允許。一些華僑隻能繞道加拿大,兜兜轉轉將錢寄回家。

“當年,五邑地區很多人家完全是依靠僑匯生活的,但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政府連養家的錢都不讓寄,所以華僑們都很憤慨,認為美國的這種做法是不人道的。”劉進教授說,美國這種無理的做法自然也引起謝汝健的反感。他在1952年6月13日寫給妻子的信中說到:“美政府條例,對於寄款接濟家用,完全不准,曾付歸之銀,莫作遺例。美政府所行各事,真系不對。”

在1952年11月20日謝汝健寫給妻子的信中,他還提到了美國對華人辦理証件的各種拖延與阻擾,於是他發出了“美政府如此對待我中國人,真系令人反感也”的憤懣感慨

劉進教授說:“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美國封鎖圍堵新生的人民共和國,中美關系緊張,華僑受到很大影響,但華僑並沒有對祖國抱怨,而是為新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感到無比自豪。謝汝健在信中提到過朝鮮戰爭,他應該也從新聞中了解到我英勇的志願軍不僅抵擋住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還將他們逼上了談判桌,這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第一次。”

“五間華文報紙,有四間系反動報紙”

海外反動勢力猖獗,華僑愛國之心堅定

新中國成立后,國民黨反動派繼續勾結帝國主義,在海外大肆抹黑中國共產黨,抹黑新中國。關翌春表示,謝汝健並沒有被這些誣蔑之聲所困擾,他具備非常高的政治覺悟和判斷力,他的愛國之心很堅定。

謝汝健在1952年11月20日寫給女兒的信中說:“新中國事情,我一切明白,報紙所載,俱是假話。在處有五間華文報紙,有四間系反動報紙,獨一間可以過得去。”

“他說當地辦的5間華文報紙,有4間是反動的,隻有1間相對客觀。說明在建國初期的海外,國民黨支持的大量反動報紙在抹黑中國共產黨,抹黑新生的中國政府。”劉進教授分析說,“這個華僑的確很有政治判斷力,他在紛紛擾擾的新聞報道當中判斷出新中國是好的,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因此他在信中告訴妻子不要相信鄉間謠言。”

專家點評:

僑批多蘊藏海外僑胞濃厚家國情懷

在台山採訪期間,

關翌春還向記者展示了

他收藏的8份用於報關的“豬仔”清單,

清單上基本是30歲以下的男子,

他們中很多來自新會、台山、開平等五邑地區。

關翌春說:“年紀輕輕的,8個大洋就把自己賣了,基本都是去美國和古巴當勞工,那時候大多還是坐帆船去的,在海上漂泊幾個月,很多人還沒有到達目的地就死了。”

近代以來,海外謀生的僑胞大多肩負著改善家人生活狀況的重任,僑匯是經濟血脈,家人得以維持生計,改善生活﹔書信是維系海內外家人情感的紐帶,每封僑批都體現了僑胞的家庭責任感,充滿僑胞對家人的思念和關愛之情。

五邑大學張國雄教授和劉進教授去年曾在光明日報發文表示,近代的僑胞因國家內憂外患、生計困苦而背井離鄉、出洋謀生。他們遠離祖國,更加體會到祖國積貧積弱是他們飽受歧視和排斥的根源,因此渴盼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從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新中國建設到改革開放,海外僑胞居功至偉。僑批多蘊含濃厚的家國情懷,它們真實記載了千百萬僑胞關心國家民族命運、積極參與民族復興偉業的心路歷程。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