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一百一十四)
鄭洪波:扎根彩雲之南 情系邊疆建設
2021年06月01日14:38  來源:中國僑聯

鄭洪波,雲南大學二級教授、雲南省地球系統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雲南大學僑聯主席。在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完成本科和碩士學業之后,鄭洪波於1989年開始留學英國和澳大利亞,在西澳大利亞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教和從事研究工作。2001年回國工作,任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院長。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第四紀青年科學家獎、侯德封青年地球化學家獎。2018年入選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

服務祖國邊疆建設,開展地球科學前沿研究

鄭洪波教授長期從事地球科學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地球資源與地球環境,取得了系統性和創新性成果。例如,發表於GEOLOGY(地質學領域頂級期刊)的論文入圍該刊近10年高引論文榜,部分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關於青藏高原隆升與塔克拉瑪干沙漠形成的研究成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關於長江誕生與地質演化的論文以封面文章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相繼被美國科學新聞雜志《Science News》、經濟學人雜志《The Economist》報道,以及新華網、科學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推介,以及中央電視台CCTV13報導,在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

鄭洪波教授曾任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江蘇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地質學會副理事長。現任國際SCI 期刊Island Arc和Progress in Earth and Plenary Sciences 的副主編。

依托區位優勢,建設“雙一流”學科

雲南省地處祖國邊疆,地質科技和地質教育相對欠發達。但是,雲南地理位置特殊,是著名的“多金屬王國”和“生物多樣性王國”,是地球科學研究的聖地,備受學術界青睞。隨著新時代國家戰略的實施,雲南省成為向東南亞、南亞輻射的橋頭堡,生態環境建設的排頭兵,這些新的戰略定位對雲南省的科技與人才需求提出更高要求。在這樣的戰略布局下,雲南大學成為第一批國家“雙一流”建設大學,地球科學也被納入“雙一流”建設學科。鄭洪波教授及其團隊,緊密圍繞國家與地方發展目標,瞄准地球科學前沿,在“雙一流”目標統領下,著力開展學科建設。短短兩年時間,團隊入選雲南省創新研究團隊,實驗室獲批建設雲南省地球系統科學重點實驗室,鄭洪波教授本人入選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團隊多名成員入選省級人才計劃。

作為雲南省地球系統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的鄭洪波教授及其團隊,以更加積極勤奮的工作熱情,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咬住青山不放鬆,穩步向“雙一流”學科邁進,為邊疆的教育與科學事業奉獻一份優異的答卷。

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出任雲南大學僑聯主席,對於這個新崗位,鄭洪波教授感到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所有社團工作靠的都是熱情和走心,陌生的是這個大家庭成員社會背景、年齡層次非常多樣,要在很短的時間摸清實屬不易。鄭洪波作為僑聯的代表,積極參加各級政府組織的活動,為僑聯團體和僑界群眾發聲,同時也將政府的關心及時送到僑界群體當中。

鄭洪波教授同時還擔任雲南大學民革副主委。在此之前,他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委員、民革上海市委員、上海市政協委員。在民革這個參政議政的平台上,他曾經帶領科教文衛專委會,承擔上海市政協重大研究課題,其“上海市海洋科學發展戰略”的調研報告,曾作為上海市民革在上海市政協大會上發言。

鄭洪波教授還曾是第十屆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上海市第九屆青年聯合會委員,在這些不同的崗位上,他都做到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用自身的行動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