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旅歐作曲家朱培華——
3首歌,代表我的心
本報記者  嚴  瑜
2021年06月01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朱培華創作的部分歌曲歌譜

圖為朱培華在給孩子們講述音樂創作背后的故事。(照片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開欄的話】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回首百年歷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頑強拼搏、接續奮斗,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無論是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時期,無論是活力迸發的改革開放新時期,還是中國闊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時代,海內外僑胞始終心系桑梓、眷戀故土,關注、見証中國的奮斗歷程,參與中國的革命與建設。

本報從今日起推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僑胞說·祖國在我心中”專欄,邀請海內外僑胞追憶崢嶸歲月,回望滄桑巨變,講述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的中國故事,暢敘他們對神州大地深沉的愛與真心祝福。

音樂是旅歐作曲家朱培華的一生摯愛。1983年,他從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后,進入浙江省歌舞團擔任作曲。工作期間,他師從人民藝術家施光南先生,創作了不少歌曲。

1988年,朱培華離開祖國,和妻子遠赴歐洲打拼。出國之后的很多年裡,因為忙於生計,他不得不放棄音樂創作,甚至很少再聽音樂,生怕一聽就會落淚。

直到2015年,借回國參加“世界浙商大會”的機會,朱培華再次踏上故土。目睹家鄉乃至整個中國天翻地覆的變化,他突然發現,心中的音符又跳躍起來了!

近幾年,朱培華重拾舊業,把在中國各地看到、聽到的一個個鼓舞人心的故事,譜成曲、寫成歌,化成一段段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的旋律。在他創作的100多首歌曲中,有3首尤能代表他的心聲。

以下是他的自述。

獻給革命者——

《你的那雙眼睛》

2015年1月的一個深夜,我在翻閱詞作家楊曉光先生的散文集時,被其中一篇散文《一張珍貴的照片》深深打動,文中講述了方志敏烈士一張遺照的故事。照片攝於方志敏烈士被捕之后。

那晚,我久久凝視著書中這張珍貴的照片,淚流滿面。即便面對死亡,方志敏烈士的眼神依舊剛毅堅定,神情仍然凜然淡定。一個強烈的願望在我心中升騰:我要用音樂歌頌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於是,我連夜給楊曉光先生打去電話,請他作詞,我來譜曲,我們共同創作一首歌曲,歌唱那雙眼睛。

在歌曲的前奏部分,我特意加入鏗鏘有力的定音鼓,一如革命先烈昂首挺胸走向刑場的步伐,堅定而毫不畏懼。我希望,激昂的音樂能夠穿越時空,告慰方志敏及無數為新中國犧牲生命的革命先烈:你們為之奮斗的可愛的中國不再積貧積弱,早已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那年8月,在浙江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上,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嚴聖民深情演唱了這首《你的那雙眼睛》。在現場,我看到台下許多老戰士熱淚盈眶。

此后不久,我作為海外僑胞代表,受邀出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禮活動。

2015年9月3日,天安門廣場上,當我親眼目睹受閱部隊列成方陣,邁著威武雄壯的步伐依次經過,尤其是抗戰老兵乘車方隊亮相時,全場起立致敬,《你的那雙眼睛》的熟悉旋律再次在我腦海中回響。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一位外國友人聽完這首歌曲以及背后故事之后,非常認真地對我說:“我終於找到了中國共產黨奪取勝利並長期執政的成功之道,因為它有一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的領導人和黨員。”

獻給建設者——

《那時候我們正年輕》

在浙江省東部的台州灣東南海域,有一座美麗的島嶼——大陳島。1955年,國民黨撤離大陳島時,擄走了島上幾乎所有居民,並毀壞了幾乎所有設施。但很快,一群懷著革命理想的青年來到大陳島,種地、開荒,開啟戰天斗地的建設事業。

1986年,我參加浙江省政府組織的慰問團,首次登上大陳島。那時島上幾乎都是平房,少數幾棟二層樓房就算是最好的“洋房”了。居民大多捕魚為生。走在路上,不時能夠聞到一股濃重的魚腥味。

雖然當時島上生產生活條件艱苦,但是代代相傳的大陳島墾荒精神讓我深受觸動。回去之后,我創作了一首歌曲《啊!大陳島》,歌頌墾荒隊員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

2019年,我有機會第二次登上大陳島。33年過去了,島上的變化之大讓我驚嘆不已。昔日的排排平房早已“蝶變”為成片成片的漂亮別墅。海邊,一家家漁家樂令人目不暇接。穿行在島上的大街小巷,記憶中的那股魚腥味消失了。很快,我便在島上的深海大黃魚養殖基地找到了答案:自動化的養殖設備、現代化的加工方式,不正是那神奇的“空氣清新劑”嗎?!

說起眼下的生活,島上百姓的臉上挂滿笑容。一些老人拉著我的手說:“你當年寫的《啊!大陳島》,我們唱了好多年。你能不能再為我們寫一首歌,唱唱我們今天的好日子!”

“沒問題!”我欣然答應,心中早已有了創作靈感。大陳島上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奮發圖強、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一個縮影。有黨的堅強領導,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一定能實現。於是,我和詞作家楊曉光先生共同創作了一首《那時候我們正年輕》,獻給當年拓荒大陳島的年輕人,獻給一代代投身祖國建設的奮斗者。

獻給“逆行者”——

《出征 出征》

2020年春節,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由於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取消回盧森堡和家人團聚的計劃,獨自留在國內。當時,看到國內疫情形勢嚴峻,我想應該做點事,為抗擊疫情出一分力。

大年三十晚上,當我在電視上看到一隊隊逆行武漢的白衣天使毅然告別家人,奔向飛機,踏上火車,緊急馳援,淚水打濕了我的眼眶。就在這時,詞作家耿德迎給我發來一份剛寫完的歌詞《出征 出征》,請我幫忙譜曲。

“你就這樣走,在這萬家團圓的時候……當危難來臨的時刻,祖國是我們全部的擁有……”讀完歌詞,我難以按捺激動的心情,一頭扎進書房,熬了一個通宵,完成了旋律創作。歌曲開頭,纏綿婉轉的曲調蘊含著“逆行者”揮別“小家”的依依不舍,高潮部分雄渾有力的旋律以及軍鼓鏗鏘的伴奏,表達的他們是奉獻“大家”的堅定決心。

次日一早,我便請遠在東北的朋友制作伴奏音樂,並聯系歌手錄制。當時,女歌手在杭州,男歌手在甘肅老家過年。我們身處不同城市,但克服重重困難,想盡辦法完成了這次隔空合作。正月初四,《出征 出征》正式上線,並被多家媒體轉發。浙江醫院的一位副院長告訴我,歌曲在朋友圈裡刷屏,許多醫護人員就是唱著《出征 出征》奔赴抗疫一線。

那段時間,每天都有無數溫暖的故事感動著我。1月底,在江南濕寒的冬天,我們社區的工作人員穿著棉大衣,24小時堅守在疫情防控檢測點上。我還聽說,一名下沉社區的女同志,為了給一棟出現疑似病例的居民樓內的居民提供服務,在陰冷的樓道裡值守,一站就是6個小時。而在全國各地的抗疫戰場,這樣的溫暖無處不在。

我將這份感動全都寫進樂曲中,在《出征 出征》之后又創作了《櫻花雨》《你》等多首歌曲,在海內外僑界傳唱。我很高興,我的音樂可以鼓舞士氣﹔我更驕傲,我有這樣一群可親可敬的同胞。

於海外僑胞而言,祖國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港灣。無論走到哪裡,我們的心永遠和祖國連在一起。

最近幾年,我在國內的時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祖國的繁榮昌盛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我們常說,音樂來自生活,音樂創作需要土壤。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的偉大歷程,激發出我源源不斷的靈感,國泰民安的中國大地正是我藝術創作的土壤。作為一名音樂工作者,我將永遠和祖國站在一起,歌唱偉大的黨,歌唱偉大的祖國,歌唱偉大的人民!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