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創新創業
僑說——我的創業故事
陳麗:“滬上新魯班”的絢麗人生
2021年05月28日14:45  

陳麗,上世紀50 年代生於上海,祖籍江蘇省沭陽縣,高級工程師,上海新麗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兼任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

1991年,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已拿到美國綠卡的陳麗選擇回國。3 年后,她在上海創立新麗裝飾工程有限公司,這也成為她堅守拼搏至今的事業。

陳麗創辦新麗裝飾工程公司多少帶有一些偶然性。1991 年她從美國歸來,初衷並非創業。她的專業是計算機軟件,擔任台灣英業達集團公司駐上海首席代表,負責籌建公司,並為公司買地造房子,然后再培訓軟件人才。由於在建造辦公大樓的時候,陳麗對大樓的建筑裝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喜歡上了這個行業,從此拉開了陳麗裝飾人生的序幕。

“大堂戰略” 一炮走紅

從軟件領域跨到建筑裝飾行業,這樣的“跳槽”無疑是陳麗豐富的人生閱歷中一個重要轉折。陳麗當時的心情是復雜的,既有喜悅,更有忐忑。因為就上海的裝飾業來說,陳麗是業內為數不多的女性創業人,而且當初還是一位十足的外行,這一點陳麗心中比誰都清楚。

“我不怕吃苦,我最擔心的就是不懂。”陳麗說。

女性創業往往要比男性多付出幾倍的艱辛,尤其是建筑裝飾行業更甚。公司成立初期的幾年,始終是個無人關注的小企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基本上就是承接一些規模較小的裝修工程。陳麗明白,接不了大的工程,就打不出名氣,公司要發展,定位十分重要。

1997年,經過對市場的縝密調研和反復論証后,陳麗為公司制定了一個“大堂戰略”,決定把經營構想定在專做建筑“大堂”項目上,以此來贏得市場。陳麗認為,“大堂”是建筑的眼睛、業主的臉面,對裝飾設計、施工水平、質量要求都相對較高,這正是體現裝飾公司整體實力的“亮點”,是非常直觀的一塊金字“招牌”。

但是,沒有經驗怎麼辦,陳麗決定重金聘請專家。她從美國請設計師培訓團隊,從香港請專家培訓工程人員,整整一年就是苦練內功。1998年的時候,公司發展終於迎來轉機,新麗中標上海金茂大廈的裝修工程。然而,新麗中標的還不是“大堂”工程,而是金茂大廈的回廊工程,當時回廊工程價值是3000萬,而做“大堂”隻有1000萬的工程,陳麗下定決心還是要做“大堂”。“不給我做我就去和別人換”,陳麗斬釘截鐵地說。

“用大項目去換小項目,丟了西瓜揀芝麻。”這在外人看來簡直無法理解,陳麗的做法在當時幾乎遭到公司內部所有人的反對,但陳麗覺得值,她說:“我們有了做‘大堂’的經驗后,以后的業務拓展就容易多了。有舍才能有得,大舍方能大得。”

陳麗的決策,事后証明是完全正確的。金茂大廈的“大堂”工程果真使新麗一炮走紅,名聲大震,“新麗善長做大堂”的名氣迅速在上海傳開。在陳麗的帶領下,如同打仗一樣,新麗工程項目源源不斷、捷報頻傳。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新麗產值逐年大幅增長,完全實現了從當初的“丑小鴨”到如今的“白天鵝”的蛻變。

誠信為本 美名遠播

新麗的成功,可謂源自於精准的戰略定位,但更源自於把對客戶的誠信真正體現在“一諾千金”上。新麗自成立以來就形成了一條“鐵律”,即:不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一個項目在進行過程中不允許受到任何干擾而忽視誠信理念﹔不管是成本與質量發生矛盾,還是進度與質量發生矛盾,必須堅守“質量第一、客戶至上”。

在承建大連希爾頓酒店裝飾工程期間,在完工前一天質量驗收中,陳麗發現一處石材有一些細微的色差,她堅決要求重新找材料替換掉原有石材,以保証工程質量必須與當初合同簽訂的要求完全一致。當時公司有的人認為,她這一做法對自己太苛刻了,出現細微色差是在允許范圍之內的,業主不會計較,大可不必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可陳麗就是堅持要換。她說﹔“千萬不能把不起眼的色差看成是‘小問題’或者‘沒問題’,雖然換掉石材增加了成本,但我們得到的卻是信譽,信譽是無價的!”

為了追求完美無缺,陳麗經常干這種不惜成本、推倒重來的事。她親自掄錘砸毀過已經裝飾好,但僅有一點不顯眼瑕疵的上海電信大樓二十多層的電梯廳。世博文化中心二層塑膠地板因運輸單位搬運不慎造成劃痕,公司毫不遲疑地更換了幾百平方米地板。陳麗的認真執著、追求完美的精神感動了不少業主。也正是這種“誠信為本、質量第一”給企業贏得了一個個新工程,創造了一個個奇跡。

截止目前,新麗承接的中國船舶大廈、上海震旦國際大廈等21 項工程榮獲國家建筑工程“魯班獎”﹔浦東國際機場航站樓、上海海洋水族館、華府天地等87 項工程榮獲上海市“白玉蘭獎”﹔還有100多項工程獲“上海建工裝飾精品工程獎”。

陳麗本人摘取的桂冠更是燦爛奪目,她因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突出貢獻,先后榮獲“全國建筑裝飾優秀企業家”、“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建筑裝飾行業杰出成就企業家”等數十項殊榮。

感恩時代 回饋社會

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在陳麗看來,財富並不僅是企業家個人的創造。企業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從大環境而言,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和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企業自身發展而言,離不開員工的共同努力和創造性勞動,這些才是財富的真正源泉,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保証。既然自己的一切來自於社會,那就理應回報社會。

新麗從初創開始,就將引導員工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納入了企業文化的建設之中。從1994年開始,公司始終堅持開展“每年一日捐”活動,即:全體員工捐出一天的工資來資助公益事業。在陳麗的倡導下,“每年一日捐”活動做到二十多年不斷線,慈善在新麗員工心目中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種文化氣息。不管是在山區的希望小學裡、貧困大學生的求學之路上,還是在遭受自然災害的災區,無不涌現著新麗人對社會的一份關懷、一份責任。

“熱心公益慈善、感恩回報社會是我們新麗百年不變的追求。隻要我們的企業在,我們就要用一腔赤子之情回報腳下的這片土地。我們要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爭做榜樣,體現價值,成就夢想。”陳麗說。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