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巴黎歸來抗日寇——記海歸共產黨員何志宏
2021年05月27日10:50  來源:青田僑聯十二樓
 

學百年黨史,擔復興大任。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即日起,青田縣僑聯推出“僑心向黨”專欄,講述早期青田華僑參與革命斗爭的歷程,帶領廣大僑界朋友學習百年黨史,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巴黎歸來抗日寇——海歸共產黨員何志宏

何志宏(1912一1998),又名白洪齋,青田油竹葉山人。

葉山村是一個非常偏僻的窮山村,人多地少,村民生活貧苦。何志宏父親白錫奎是貧窮的農民,祖輩無人識字,全家12口人過著“火籠當棉襖、番薯絲吃不飽”的生活。何志宏9歲時即幫家裡下地干農活、放牛、砍柴。1928年,母親病故,父親決定讓他隨堂姐夫出國謀生。1929年10月,他帶著父親東借西湊的100銀元到上海,通過“牙郎”,買通外輪水手長,冒充水手上船“藏倉”出國。在海上漂泊近3個月,於1930年1月到法國巴黎。借住在巴黎附近一家水泥廠做工的表兄家裡。后來用其妹夫從德國寄來一本護照,辦了居留証,拿著表兄給的300法郎作本錢去做小買賣。由於不懂語言,不會經商,不到兩個月,蝕光本金。1930年6月,經一位山東籍僑胞介紹,借錢交了200法郎介紹費,與100名僑胞一起到法德邊境一家汽車制造廠當磨光工,僅7個月,因法國面臨經濟危機,工廠裁減工人,何志宏被解雇。1931年1月,又回到巴黎表兄處。其妹夫從德國趕到巴黎,通過私人關系,為他到巴黎附近阿榮德揚(音)人造絲廠找工作。何志宏在廠門口連續等候4個多月,花錢請人買通關系,到6月份終於等到一份工作,一直干到1938年1月。

文化大革命期間,何志宏主持齊齊哈爾革委會工作,在會議上作報告

在人造絲廠做工6年多時間,何志宏接受了進步思想。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發生后,舉國上下,群情激憤,國民黨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外國人瞧不起中國,罵中國人是亡國奴。華僑在國外地位低下,這使熱血青年何志宏陷入痛苦和迷茫之中。他為國家的命運擔憂,思考著如何報效祖國,在黑暗中求索,尋找出路。他主動靠近抗日革命團體,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活動,成為旅法華工中抗日活動骨干分子。1932年,參加法共外圍組織赤色救濟會和法共的各種群眾活動。1933年又參加巴黎華僑抗日救國會。1934年,與同鄉金映光、金直夫、林德光、王正典等一起參加全歐華僑抗日救國會和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4月,共產國際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救國報》在巴黎印刷發行,何志宏負責發行工作,並投身1933年冬和1934年春法國工人舉行的全國大罷工運動。

1934年是何志宏大轉變的一年,為適應革命工作需要,開始自學文化,每天學10個生字,把《救國報》當成教科書,學習革命道理,提高革命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1935年參加法國工會,同年11月5日,由旅歐支部中共黨員何紹緒、林德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經常聽旅歐中共支部領導人吳玉章、吳克堅等的黨課,聆聽黨的教誨,進一步懂得革命道理,樹立堅定為中國革命事業奮斗到底的信念和決心。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大舉侵略中國,何志宏與在《救國時報》(1935年底《救國報》改為《救國時報》)工作的金直夫、林德光、金映光、黃裡、朱世綸、曹若銘等中共黨員一起回國參加抗戰。1938年1月20日,經黨組織安排,從巴黎動身回國。4月初輾轉到達漢口八路軍辦事處,吳玉章、吳克堅等在辦事處接待他們。在八路軍辦事處訓練班學習培訓后,於當年6月份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學習期間,何志宏任黨支部宣傳干事。1939年2月,進延安職工學校學習,並任分隊長。同年9月,考入延安馬列主義學院(1941年6月與中央黨校合並),任總支委員兼第5支部干事和保衛委員。在1940一1941大生產運動中,兩次被評為勞動模范。1943年9月,在中央黨校畢業后,任陝甘寧邊區政府財政廳人事股長。1943年7月調任邊區政府財政廳第一鞋廠黨支部書記、廠長。1944年春第一鞋廠與交通紡織廠合並后,任黨支部書記、副廠長。后兩廠又分開,繼續任鞋廠黨支部書記、廠長。並被評為陝甘寧邊區模范工作者。

1945年7月,中共中央組織干部團300多人,在陳毅領導下,准備到華中新四軍開展工作。8月15日,因日本無條件投降后,奉命轉赴東北,支援東北解放區做好接管工作。11月初到沈陽,先后在沈陽市公安局、遼北軍區政治部工作,后調遼西軍區后勤部被服總廠任廠長。1946年2月調康平棉業公司任經理。同年4月,解放軍撤出康平,何志宏奉命轉移到白城市籌建紡織廠並任廠長。同年5月,嫩南和遼西兩紡織廠合並,何志宏任副廠長。1947年6月,調到克山東北毛織廠任廠長。同年12月,調到黑龍江省建設廳工礦科任科長、總支委員,並兼任毛織廠長、省總工會委員。

1949年4月,奉調到黑龍江省總工會任常委、組織部長,並兼任總支委員、部門黨支部書記。1952年10月,進東北局黨校學習。11月轉東北人民大學文化班學習,任文化班黨總支書記兼班黨支部書記、班長,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參加長春市黨代會。1954年7月畢業后,任齊齊哈爾市勞動局局長。1956年7月任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常委、副市長,主管工業、交通和城建工作。1967年文革初,任該市革委會生產指揮部副部長,主管生產建設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間,何志宏(中)帶領工作人員到內蒙阿榮旗選擇戰備基地

1969年12月,被下放到內蒙古阿榮旗101農場勞動。1971年重新回政府工作,先后任齊齊哈爾市生產指揮部副主任、市委常委、視察室副主任、市革委會常委、副主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長期擔任齊齊哈爾僑聯名譽主席。改革開放后,積極動員國外親戚回國觀光、投資。他非常關心祖國統一大業,做了許多工作。1983年離休,享受正廳級待遇。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何志宏任齊齊哈爾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何志宏23歲在法國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60余年。在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出生入死,不怕犧牲。在為軍隊的裝備和后勤工作中,敢挑重擔、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勇克難關,為抗日勝利和新中國誕生做出突出貢獻。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全力抓好“一五”“二五”“三五”計劃在齊齊哈爾的大項工程,致力於齊齊哈爾軍工生產和地方工業配套發展,初步建立了齊齊哈爾的軍地兩條線的重輕工業體系。為齊齊哈爾的工業、交通和城市建設,發揮重大作用,建立不可磨滅的功績。

1998年4月14日,何志宏逝世,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在追悼何志宏的悼詞中寫道:何志宏一生心系祖國、報效祖國,時刻想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他對東北這塊土地有深厚感情,他的故鄉青田,縣城所在地名為鶴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別稱也叫鶴城,組織上考慮他是南方人,水土不服,兩次給予調往南方或北京工作,他兩次讓出機會給其他同志。他作風深入、工作扎實、愛護干部、培養干部,關心群眾疾苦,贏得廣大干部和群眾的尊敬和愛戴。

何志宏從窮山僻壤來,闖到資本主義繁華世界,忍辱負重謀生計,奮起抗爭投革命。1938年回國后,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從西北轉戰華中和東北,把自己全部青春年華獻給祖國的獨立和解放事業,獻給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把畢生精力默默奉獻給令他痴愛和難以割舍的那片黑土地。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