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黨的文藝戰士黃谷柳
2021年05月25日13:42  來源:廣東省僑聯宣傳文化中心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僑胞在祖國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未缺席。在傳播馬列主義建黨求索途中,在烽火硝煙抗日救國戰場上,在熱情支持新中國建設道路時,在春風吹動改革開放浪潮裡,在新時代逐夢偉大征程中,都能看到“僑”的身影。

廣州作為著名僑鄉都市,廣大僑胞在百年征程中堅定不移地跟黨走,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貢獻了巨大力量,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愛國之歌。

為進一步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揮僑力,廣州市僑聯現推出“百年僑力量”百期系列報道,呈現華僑華人與廣州發展的密切聯系以及華僑華人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共慶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本期推介:黨的文藝戰士黃谷柳。

黃谷柳(1908—1977),出生於越南海防市,家中三代華僑,曾在廣州參加國民革命軍。抗日戰爭期間,參加淞滬會戰和南京戰役,隨后參加文協,開始文藝創作,任《南方日報》記者。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投身解放戰爭,任粵桂邊縱隊司令部秘書。新中國成立后,曾在《南路人民報》、《南方日報》任職,1951年和1952年兩次以記者身份隨團出訪朝鮮慰問志願軍,親臨戰場420天,榮立三等功。回國后,開展專業文藝創作,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政協委員,著有長篇小說《蝦球傳》、電影文學劇本《此恨綿綿無絕期》(自編)和《七十二家房客》(合編)等。

1908年,黃谷柳出生於越南海防市,父親是越南華僑,母親是河口人,家裡是三代華僑。小學畢業后入昆明聯合中學,后轉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1927年3月,黃谷柳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旋赴廣州參加國民革命軍。蔣介石實行剿共政策后,黃谷柳與組織失去聯系,進《循環日報》社當校對,開始走上文學創作道路。

抗日戰爭時他參加了淞滬會戰及南京戰役,1937年南京淪陷日軍屠城,守城官兵易裝躲到居民區,身為下級軍官的黃谷柳和數名廣東官兵隱藏在大方巷煤炭店的地窖裡,在煤店老板娘的冒死掩護下幸免於難。次年3月黃谷柳返回廣州,他用飽蘸血淚與深情的筆觸寫出紀實性文學作品《干媽》,九月發表在抗戰刊物《文藝陣地》上。迄今為止,黃谷柳仍舊是首位用紀實文學作品反映“南京大屠殺”史實的中國作家。隨后,在重慶參加文協,從事小說、戲劇創作。

青年時期的黃谷柳。

抗日戰爭勝利后,黃谷柳隨同謝晨光到廣州創辦正中書局廣州分局,任業務主任。1946年3月,黃谷柳離開廣州到香港從事文學創作,寫零星短文維持生活。其間結識夏衍,受到革命思想感染,相繼創作發表長篇小說《蝦球傳》、電影劇本《此恨綿綿》、中篇小說《劉半仙遇險記》、童話《大象的經歷》等作品。著名文學家夏衍評價黃谷柳的作品“既有時代特征,又有鮮明的地方色彩,特別是文字朴素,語言精練。”

1949年2月,黃谷柳經夏衍、周而復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參加粵桂邊區游擊隊,任粵桂邊縱司令部秘書。時任司令員兼政委是梁廣,政治部主任是溫焯華。司令部設在廉江根據地,黃谷柳經常要隨縱隊文工團活動轉移,大家都尊稱他“谷叔”。黃谷柳戰友在回憶時曾寫道,“當時黃谷柳年已四十,兩鬢斑白,還能隨隊伍行動,露宿於樹林曠野中。本來在香港可以安靜地寫他的書,卻毅然要求到南路來打游擊,見到他這種刻苦精神,為之欽佩。”

解放海南島戰役打響后,黃谷柳積極要求上前線,部隊怕他出危險不批准,他卻乘機到徐聞沿岸一帶拍攝部隊出征情況,為這場偉大的戰斗留下不少珍貴的歷史鏡頭。

1951年,在朝鮮肅川的崇山峻嶺中,黃谷柳訪問38軍112師。

新中國成立后,黃谷柳歷任廣東省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南路人民報》編輯、《南方日報》記者。抗美援朝戰爭中,黃谷柳先后兩次入朝,與中國人民志願軍一起戰斗生活,親臨戰場420多天,拍攝了大量攝影作品,榮立三等功,獲軍功章一枚。

■這種仿朝鮮人民軍樣式的軍衣,是第一批入朝作戰部隊為了掩護身份而特制的,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消息公開,志願軍不再配發這種軍衣了。后來入朝作戰的部隊都沒穿過這種衣服。

從四次戰役下來,這種被戰士們戲稱為“地壟溝”的軍服磨得開花了,縷縷棉絮和衣服罩子被熏成煙黑色,黃谷柳攝於1951年朝鮮肅川。

■112師文工隊在鬆林中表演歌唱節目。黃谷柳攝於1951年朝鮮肅川。

1953年底,黃谷柳返國后離開報社進入作協,從事專業文藝創作,歷任中國作協第二屆理事、作協廣東分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政協委員。黃谷柳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文學生涯中,顯示了其文學創作的多面手,著作頗豐。電影文學劇本《此恨綿綿無絕期》(自編)和《七十二家房客》(合編),膾炙人口。成名作長篇小說《蝦球傳》,以獨特的題材和風格引起了讀者的興趣和文壇的反響。

《蝦球傳》是一部富有濃厚地方色彩和強烈生活氣息的作品。蝦球是生活在20世紀40年代香港社會底層的少年,他16歲時離開母親,獨自闖蕩世界,一度誤入黑社會當馬仔、做扒手、搞走私,也蹲過監獄,歷經劫難與艱辛。最后,蝦球遇見了游擊隊,漸漸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從一個為生存而苦苦掙扎的流浪兒,成長為一個自覺的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游擊隊戰士。1947年11月至1948年12月,夏衍主持的香港《華商報》副刊連載《蝦球傳》,引起廣泛關注。《大公報》《青年知識》發表評論文章,茅盾認為“1948年,在華南最受讀者歡迎的小說,恐怕第一要數《蝦球傳》的第一二部了。”

隨后,分《春風秋雨》《白雲珠海》和《山長水遠》三部出版了單行本,《蝦球傳》在“五四”以來同類題材的作品中獨辟蹊徑,在藝術上“打破了五四傳統形式的限制而力求向民族形式與大眾化方向發展”。在國民黨反動統治崩潰前的最黑暗的日子裡,《蝦球傳》的出現給窒息的文壇送來了春風,在當時的國統區特別是華南地區廣泛流傳,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在香港、北京曾多次出版發行。除了英譯本外,日本作家把它譯成日文《蝦球物語》,先后印了9版並改編為話劇在東京演出。1981年,廣東電視台把小說改編為8集電視連續劇,中央、香港電視台也接著轉播。在這一個時期內,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蝦球熱,據說,中央電視台播映時,上海某裡弄房子因觀眾太擠而倒塌。

此外,黃谷柳的其他作品還有中篇小說《楊梅山下》《和平哨兵》《漁港新事》、話劇劇本《牆》,散文集《戰友的愛》,童話《大象的經歷》等。

“首先當好一個戰士,然后才是一個作家。”作為一名革命戰士,他親歷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和新中國三代軍隊,經過深刻對比,堅定投身共產主義革命事業﹔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黃谷柳著作頗豐,將自身經歷以獨特筆觸,融入到文字當中,引起巨大反響。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用實際行動實踐自己為解放全中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誓言,用其一生真正立起了“文藝戰士”的豐滿形象。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