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創新創業
僑說——我的創業故事
孫大文:科學沒國界 報國無地域
2021年05月24日10:22  來源:中國僑聯

孫大文,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食品科學家。他是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國際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科學院院士、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終身教授。

學術成就斐然

1988年,孫大文取得博士學位,成為我國自主培養的最早一批博士之一。博士畢業后,他先后在中國、德國、英國和愛爾蘭的6所知名高校深造或任教。

剛開始的時候,孫大文在國外做的都是合同工。合同一旦到期,居留簽証就結束,沒有簽証就得離境,所以一個項目沒結束,就得翻報紙找下一份工作。孫大文坦言,為了生存,他頻繁切換科研軌道,個中辛苦,常常難與外人言談。

在英國,孫大文先后接觸了塑料加工、農業工程、制冷等項目,行業跨度之大令人瞠目結舌。為承接一個新項目,孫大文往往需學習新知識,有的甚至是從零開始,但他從沒想過放棄。1995年,由於出色的研究成果,孫大文應聘到愛爾蘭國立大學任教。

2018年8月24日,波蘭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在京隆重舉行慶祝活動,祝賀孫大文當選為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波蘭駐華大使賽煕軍受波蘭科學院委托,為孫大文頒授了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証書。賽煕軍在致辭中提到,孫大文教授主要致力於食品工程的發展,他的學術成就得到了廣泛的國際認可。他是波蘭科學院歷任九位華人院士中的一員,同時也是現今四位華人外籍院士之一。

波蘭科學院成立於1952年,是波蘭國立科研機構,下設5個學部、79個研究所。波蘭科學院院士稱號是波蘭國家最高終身學術榮譽。2017年12月,孫大文在波蘭科學院全體院士大會上以高票當選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

促進中外合作交流

作為一名科學家,孫大文信奉科學沒有國界之分的道理,而作為一個中國人,孫大文秉承報國沒有地域之別的信念。雖然僑居海外三十年,但是作為中國自己培養的博士,孫大文始終懷有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始終不忘為祖國的發展作貢獻。

在西方,每年的夏天和聖誕節是人們休假的旺季,他的同事們都在假期到世界各地觀光旅游,盡情享受生活,孫大文卻經常利用自己的休假時間,回國進行講學。他開設食品工程的前沿課程,聯合培養指導研究生,與國內同行探討食品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並挖掘有潛力的學生到愛爾蘭深造,為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

早在1999年,孫大文就開始與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和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他先后應邀擔任了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顧問教授或客座教授。此外,孫大文還資助了十幾位中國學生到愛爾蘭攻讀博士學位或進修,與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合作,每年接收兩三名國家公派留學生來愛爾蘭在他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

孫大文充分利用自己在學術界的國際影響力,積極組織或參與多個國際機構的活動,致力於提高中國學者科研成果的國際認可度和在國際組織上的話語權,積極促進中外科學家合作交流。

2013年11月,孫大文擔任大會主席的國際農業和生物系統工程委員會(CIGR)第六分會系列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第八屆“食品加工技術”大會來到了中國廣州大學城,大會吸引了全球45個國家600多名專家。為期三天的大會設立了12個分會場,舉行了學術報告120場,不同國家的學者就世界農業與食品加工現狀、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等國際領先成果掀起了一場智識風暴,產生了多篇錄入SCI的高質量學術論文。

2014年9月,作為CIGR主席,孫大文協助組織的國際農業和生物系統工程委員會第18屆世界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CIGR自1930年成立以來第一次來到中國舉辦世界大會。在這場頂級學術會議中,來自全球59個國家近2000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就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農業增長與節約、農業信息化與工業文明的普及、農業經營模式探索等議題進行探討。

熱心社會工作

孫大文是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海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在繁忙的工作之外,他熱心於社會工作。

在2000年至2002年擔任愛爾蘭中國文化協會主席的三年期間裡,孫大文多次在愛爾蘭組織舉辦大型中國文化展覽和文化講座,積極促進中國與愛爾蘭的文化交流,向愛爾蘭人民宣揚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2004年5月20日,他帶領愛爾蘭中國文化協會代表團應邀出席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五十周年慶祝活動。

孫大文經常受邀回中國列席全國兩會、廣東和其他省份兩會。他多次呼吁建立健全的學術獎懲管理制度、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引進更多高層次創新人才、增加對基礎研究和高科技項目的研發投入、發展先進農業科技等,為提升中國科研創新的整體水平建言獻策。

科學研究無止境,懷著對國家的深厚情感,為國貢獻的堅定信念,在推進中國新興食品加工技術、食品安全工程等方面,已成為業界學術標杆的孫大文正隨著澎湃的時代浪潮,帶領新時代的青年,不斷發出中國學術最強音,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編:蔡雨荷、王燕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