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九十九)
肖立華:一世“虫”緣
2021年05月21日14:12  來源:中國僑聯

肖立華,博士生導師、國家特聘教授,世界著名寄生虫學家。曾於美國疾控中心從事新發突發傳染病,尤其是人獸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工作近30年。2018年回國受聘於華南農業大學,任獸醫學院教授,被評為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杰出人才。

為虫所困 與虫結緣

20世紀60—70年代的中國,處於一個百業待興、艱難發展的時代。受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和衛生條件等因素,肖立華教授所在的農村和中國其他地方一樣,時常面臨著疾病橫行、無藥可醫的局面。寄生虫感染在當時中國非常普遍,年少的肖立華教授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不止一種寄生虫所帶來的危害和威脅。

他已記不得是怎樣被蛔虫所感染,但是他像經歷過蛔虫感染的大多數人一樣,能夠清晰的回憶起寄生虫對人身心產生的巨大傷害。與寄生虫的另一段交集也讓肖立華教授記憶猶新,在被蛔虫感染的同時,瘧原虫的不期而至對於肖立華教授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在接受確診和治療之前,由瘧原虫引起的嚴重反復發燒和寒顫,讓他的身體乃至生命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造成寄生虫如此泛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包括蛔虫、瘧原虫、跳蚤和隱孢子虫等在內的寄生虫大多屬於人獸共患的病原。而在當時的中國農村,人們習慣養一些諸如豬、牛、羊等家畜作為額外的經濟和食物來源。

寄生虫固然可怕,但最讓人恐慌的莫過於當時的人們對疾病的無知、對現代醫學的誤解、對公共衛生的忽視以及對科學知識的匱乏,這在當時的中國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肖教授的母親就曾告訴他關於瘧疾的原因,是他無意撞見了蛇所致。這讓肖教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蛇都心存忌憚,避之若浼。正是這些由寄生虫帶來糟糕的經歷和困擾,讓肖立華教授與寄生虫結下不解之緣,在年少時代就立志要從事人獸共患寄生虫學的研究,以幫助更多的人和動物免受疾病之苦。

虛心求學 不忘初心

1978年,得益於當時的高考改革政策,肖立華教授考入了湖南農業大學獸醫專業。大學期間,作為寄生虫課代表的他對寄生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結合少年時代的親身經歷,肖教授尤其執迷於包括蛔虫在內的諸多寄生虫復雜的生活史,以及其在宿主體內如迷宮般的移行路線。碩士研究生期間,肖教授師從著名獸醫寄生虫學家周源昌教授,開展牛羊線虫的流行病學研究。興趣使然,肖立華教授在入學第一年就仔細辨認且牢記了數千張不同的寄生虫形態結構圖片,盡管寄生虫的形態學鑒定艱難且乏味。在接下來的碩士學習生涯裡,他常常每天花費超過十個小時的時間,在顯微鏡和解剖鏡下對形態各異的寄生虫進行鑒定和診斷。這些通過努力積累下來的知識,為他在以后的寄生虫研究中帶來了莫大的幫助。

20世紀80年代,國內的現代獸醫技術特別疾病診斷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著不小的差距。肖立華教授認為隻有接受更高層次的學習和培訓才可以成為稱職的研究人員,而當時國內並沒有獸醫學博士點。基於此,肖立華教授於1987—1993年在美國緬因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繼續進行寄生虫學的學習和研究。

潛心科研 服務社會

肖立華教授長期從事人獸共患寄生虫的病原生物學、分子流行病學和環境生態學研究,並且是重要的人獸共患寄生虫——隱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學領域的創建者。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隱孢子虫的命名標准,命名了隱孢子虫的8個新種和40多個基因型﹔(2)建立了多種隱孢子虫分子檢測工具,其中基因分型工具被本領域內70%文獻採用,在疾病暴發調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3)提出了隱孢子虫及相關病原具有宿主適應性的理論,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原水和飲用水中隱孢子虫和賈第虫的溯源工具,並被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國際水協會)作為水中病原檢測的標准方法﹔(4)提出了人獸共患隱孢子虫虫種的擴散與集約化養殖業相關的理論,並解析動物—人的直接傳播在發展中國家隱孢子虫病流行病學的重要性﹔(5)運用新一代測序技術對隱孢子虫及相關病原進行全基因組測序,並基於此建立了全球唯一的隱孢子虫病主動監測網絡系統CryptoNet﹔(6)在全基因組測序的基礎上,揭示了隱孢子虫高毒力和宿主適應性的遺傳決定因素,為開展抗隱孢子虫病藥物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礎。以上工作為控制人獸共患病的傳播、保障人民食品健康安全、解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奠定了重要基礎。

肖立華教授在學術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共發表SCI 論文490 篇,被引兩萬多次,H指數79,兩次入選全球高被引學者(2018和2019),是新發人獸共患病原—隱孢子虫領域論文被引次數最高的作者。主編CRC Press 出版的英文專著《Cryptosporidium and Cryptosporidiosis》和《Biology of Foodborne Parasites》,是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IF=17.8,微生物學領域頂級期刊)等3 個國際期刊的副主編以及8個期刊的編委。2012年獲美國寄生虫學會杰出成就獎,2017年獲美國國家新發和人獸共患傳染病中心卓越研究獎。為肯定肖教授的貢獻,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個隱孢子虫虫種——肖氏隱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

勇於承擔 防控新冠

庚子鼠年,荊楚大疫。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肖立華教授沒有被來勢凶猛的疫情嚇倒,反而逆行而上,利用自己專業的優勢,勇於挑戰新問題,積極進行抗疫科研攻關,與合作研究者首次共同提出並証明了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動物中間宿主。

考慮到冠狀病毒一般通過中間宿主感染人。比如SARS的源頭是蝙蝠,但蝙蝠病毒不直接感染人,卻可以通過果子狸傳染人,中間宿主在病源和人類之間起到橋梁作用。因此以華南農業大學肖立華教授為主的科研人員找了一些國內市場上常見野生動物進行檢測,發現穿山甲自然感染了類似於SARS-CoV-2病毒。通過進一步對穿山甲肺部組織做病理診斷,發現符合肺炎的相關病理組織學特征。而更深一層的病毒基因組分析,更証明了穿山甲中分離出的病毒基因與引起疫情的SARS-CoV-2基因在多個位點高度同源,尤其是S蛋白的受體結合結構域和SARS-CoV-2的S蛋白RBD隻差1個氨基酸。基於上述數據,肖立華教授團隊因此推斷,SARS-CoV-2可能起源於穿山甲冠狀樣病毒Pangolin-CoV-like和蝙蝠來源Bat-CoV-RaTG13病毒的重組,成果發表在Nature上。以上結果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對本次疫情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為野生動物管控的相關政策調整提供了科學依據。

鑒於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性,肖教授的團隊選擇了將研究結果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他希望有助於疫情的科學防控,並為更多科學家開展進一步工作提供借鑒,為疫情防控及我國畜禽業的穩步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春風化雨 青藍相繼

肖立華教授作為著名的寄生虫學專家,在潛心科研、服務社會的同時,更是不忘對科研的傳承、對新人的培養。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時刻關心著國內相關領域的發展,曾先后多次通過講學和學術報告的形式,將自己多年的科研心得和專業技能傾囊相授,並且成為國內多所著名大學的兼職、客座教授。近年來致力於推動國內新發人獸共患寄生虫研究,與我國近10個高校和科研單位合作,先是在其美國實驗室聯合培養20多名博士研究生和青年學者,兩年前更是全職回國服務,組建了一支近60人的科研團隊。他長期推崇國際合作,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項目延續資助項目、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 引智計劃)項目。經過他的不懈努力,我國每年在隱孢子虫、賈第虫和微孢子虫研究領域的論文產出已經提升到了世界第二名。

肖立華教授作為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三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潛心科研。他一直致力於新發傳染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為公共衛生安全做出了無私的奉獻。他心懷大我、甘做人梯,在傳承科研、培育新人方面盡心盡力、發光發熱。這些,終將會被時代所見証和銘記,終將化為一種精神代代相傳。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