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創新創業
僑說——我的創業故事
尹學軍:讓中國振動控制技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2021年05月17日10:31  來源:中國僑聯

尹學軍生於1962年10月,山東青州人。他本科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1984年就讀上海同濟大學留德預備部,1985年考取教育部公派留德研究生,赴柏林工業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1996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他回國創業,將高端彈簧阻尼隔振器技術引入中國。

讓地鐵運行產生的振動和噪音不再打破城市的安寧,讓大型沖壓設備運行時地動山搖的振動不再影響工人的身心健康,讓大型建筑、橋梁在風力作用下安然無恙,這都離不開振動控制技術。但在二十多年前,這項技術在我國還是一項空白。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國振動控制技術現在不僅已躋身世界先進水平,而且實現向歐美國家的技術輸出。

不忘初心 留學歸國投身創業

1985年尹學軍被公派至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初到德國就被德國工業現代化水平深深震撼。他默默許下心願,一定要將先進技術學到手,讓祖國人民也享受到現代科技帶來的福利。

在攻讀博士研究生期間,尹學軍主要從事高鐵輪軌在高頻振動下的滾動接觸力學與磨耗研究,他如飢似渴地聆聽著大師們的教誨,積極參與各種科研學術活動,學習期間打下了堅實的力學和振動學基礎,養成了求真務實的科研作風。1996年,尹學軍在德國獲得柏林工業大學的工學博士學位。

畢業后,尹學軍在德國一家公司工作,掌握了當時世界領先的振動控制技術。在了解到我國在該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巨大的差距后,他看到了振動控制技術在國內的迫切需求和對國家科技進步的重要意義,產生了強烈的回國效力使命感。

1998年,尹學軍懷揣著創業激情,作為合伙人回國創立了“隔而固”,專門從事振動控制技術的研究和推廣。2007年他又根據市場進展需要,成立青島科而泰環境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從事噪聲控制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然而,創業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回國之初,國內的中高端振動控制技術幾乎一片空白,很多人都質疑,將數千噸的大型工業裝備放在減振彈簧基礎上,安全性是否有保障。甚至有的項目裝了后盡管減振效果明顯,卻依然讓他們拆掉。

朋友們勸尹學軍放棄,但他堅定地認為,高端振動控制技術對提升國家工業基礎和裝備技術水平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既然有幸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振動控制技術,自己就應該肩負起提升中國振動控制技術水平的責任。

當時公司人員少,尹學軍就一人身兼多職,放棄了所有休息時間,帶領團隊跑遍了主要行業的設計院,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展會,使振動控制技術的重要性逐漸被業內認識,並逐漸應用於全國各地的工業裝備、電力、地鐵、建造橋梁等行業。

靠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和產品技術本身的優越性,尹學軍和他的團隊用六年的時間,將產品技術推廣到工業、汽車、精密加工測量、電力、軌道交通、建筑橋梁等行業。目前尹學軍的振動控制技術已經應用在全國八千多項重點項目工程中,遍布祖國四面八方。

科技報國 讓中國基業矗立世界之林

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上,各施工單位都在為大橋正式通車做最后的沖刺。尹學軍和他的團隊用辛勤的汗水和聰明才智,將港珠澳大橋因風力引發共振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經受住了2018年16級超強台風“山竹”的嚴峻考驗。

如果用壓縮式調諧質量減振系統,簡單省錢,但是有磨損,要更換,倘若更換不及時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為此,尹學軍帶領團隊經過上千次的試驗,終於研發出了預應力彈簧組技術方案,巧妙解決了空間的局限。同時,他們為了驗証這一裝置的使用壽命,又自加壓力開展抗疲勞試驗。如今,巍然矗立的港珠澳大橋橋洞裡,92個單體重達4噸的懸挂式調諧質量減振器為我國這項世界級超級工程保駕護航,也在世界橋梁建設史上樹起了嶄新標杆。

尹學軍帶領團隊不斷攻堅克難,敲開了一扇扇市場大門,他們開發的振動控制技術廣泛應用於大型工業裝備、電力、軌道交通、建筑橋梁等,服務了西電東送、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等國家重大工程,使我國中高端振動控制技術及應用水平由弱到強,躋身世界領先地位。最讓他自豪的是,他帶領團隊研發的這種“迷宮式約束阻尼鋼軌技術”,已經出口到德國和巴西,實現了中國在高端振動控制技術方面的反向輸出。

現在,尹學軍和他的團隊成為了行業龍頭,參與編制了7部國家和行業標准的制定,申請專利240余項,獲得專利2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達103項(包括國外專利13項),獲得兩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5年他本人還被提名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但尹學軍並沒有止步於此,他說,下一個目標是為我國太空裝備完善振動控制技術。

留學為了報國,創新志在復興。緊跟時代潮流,心系祖國和人民,以科技創造價值、造福百姓,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尹學軍的中國夢,20年來他以實際行動實踐著,並將繼續為之奮斗!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