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八十九)
張毅:願掬仁心布仁術,一生矢志為良醫
2021年05月14日15:08  來源:中國僑聯

張毅,博士生導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物細胞治療中心主任,河南省特聘教授、科技創新杰出人才、衛生科技領軍人才、腫瘤免疫與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優秀創新型科技團隊負責人。長期致力於腫瘤和病毒性疾病免疫治療的研究工作。歸國后緊跟國家戰略需求,在食管癌、肺癌等多種腫瘤的免疫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我國腫瘤的精准聯合治療做出了突出貢獻。

歷練勤苦方成才,學成歸國饋鄉梓

上世紀80年代,針對我國乙肝、肝癌患者治療領域“患者數量多,採取不同的醫療手段的過程中存在困難”的現狀,在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后,張毅毅然選擇了前往比利時最頂尖的癌症研究中心繼續深造,並得到了Christian de Duve博士(諾貝爾獎獲得者)、Thierry Boon博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和 Pierre van der Bruggen博士(人類第一個T細胞識別的腫瘤抗原的發現者)的精心指導。在這裡,張毅教授作為主要成員參與歐盟15國腫瘤疫苗臨床應用試驗﹔以第一完成人發現的黑色素瘤抗原獲得三項國際專利(MAGE peptides presented by HLA class II,molecules),已經批准的專利經轉化后每年產生經濟效益1千7百萬美元﹔博士課題《腫瘤疫苗的免疫檢測》所建立的先進檢測方法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相關實驗室廣泛被推廣應用。

2004年,張毅教授獲得了美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資助,以研究型助理教授加入了芝加哥大學病理系著名腫瘤免疫學家Hans Schreiber教授的實驗室繼續從事腫瘤微環境和T細胞受體的研究工作。兩年的時間,成功的建立了多種腫瘤異種移植模型(xenograft model),並在這些模型中進行腫瘤T細胞治療的臨床前研究,為更好的開展臨床腫瘤過繼免疫治療提供了實驗依據。

2006年底,張毅作為助理教授加入了南卡醫科大學外科學系,建立了自己獨立的細胞治療和免疫治療研究室,申請並主持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美國癌症基金會的科研項目,作為腫瘤免疫治療項目組的專家和負責人,申請者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和發現具有知識產權的T細胞識別的新型腫瘤抗原和抗腫瘤特TCR並應用於臨床生物治療,參與建立了南卡醫科大學第一個用於細胞治療的被美國FDA審核通過的GMP實驗室並投入臨床生物治療應用。

作為一名中國人,張毅教授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即使身處海外也心系祖國。為了推動我國腫瘤治療技術的發展,縮小我國生物治療技術與國際的差距,2009年,張毅教授決定放棄海外舒適生活及優渥待遇,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將國際先進的腫瘤免疫治療技術引進國內。

神奇宏論龍廷驚,醫術超群世人敬

張毅教授於2009年底被鄭州大學聘為細胞生物學專業河南省特聘教授。2010年回國后籌建生物細胞治療中心,按照衛生部的要求建立了總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的用於細胞治療的GMP實驗室,購置了與細胞治療研究有關的國際最先進的儀器設備,總投入超過1000萬。細胞治療研究中心結合臨床需要,在張毅教授的帶領下,成功地轉化細胞治療的先進技術,包括干細胞治療和免疫細胞治療。從2010年12月份中心開始運行到2020年,團隊已經為8000余例各種腫瘤病人、病毒感染病人等進行細胞治療,為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造近億元的經濟效益。張毅教授在臨床醫學研究、尤其是重症難症的治療領域不斷開拓創新,堅守醫學規律,開發國際先進的、有效的臨床醫學技術。2017年至今,張毅教授帶領團隊開展各免疫細胞亞群分析、T細胞受體(TCR)多樣性檢測和分析、血清多細胞因子檢測等多項臨床檢測項目,以主PI身份開展CAR-T細胞、腫瘤新抗原疫苗、溶瘤病毒等14項國際先進的腫瘤免疫治療臨床試驗。實現國內首次、全球第二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復發/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取得完全緩解的案例,為有效治療該類疾病提供了寶貴經驗。

除了臨床工作外,張毅教授還帶領團隊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平台,在科研攻關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張毅教授目前擔任河南省腫瘤免疫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腫瘤免疫與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河南省腫瘤免疫與生物治療國際聯合重點實驗室主任、細胞治療河南省工程實驗室主任,作為主持人在科研團隊的參與下,申請到的立項課題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面上項目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以及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20余項,共獲基金2000余萬元﹔發表文章270多篇,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SCI論文158篇,他引近6000余次,其中高水平論文30余篇,1篇SCI文章入選全球Top1% ESI 高被引論文﹔主編或參編學術書籍6部,獲得2項國際專利及多項中國專利,其研究成果引起國際學者的廣泛關注。2016年7月,張毅教授帶領團隊研究的“腫瘤癌睪抗原表位的鑒定及在惡性黑色素瘤中的臨床應用”獲得了河南省醫學科學進步獎一等獎﹔2019年5月,“腫瘤免疫微環境在腫瘤進展中的調控及機制研究”獲得了河南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20年4月,“惡性腫瘤細胞免疫治療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獲得了河南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17年科研團隊獲“河南省優秀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僅有兩個醫學團隊獲評。在張毅教授的帶領下,團隊組織召開了多次全球性學術會議,搭建起高水平的學術平台,吸引了大批國內外相關領域的著名專家到會交流,為提高我國腫瘤免疫領域學術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張毅教授參與制定並完善多項國家級生物治療的標准操作規范與行業標准,每季度舉辦腫瘤免疫治療宣講會,培訓臨床工作者200人次以上,使得相關臨床工作者對腫瘤免疫治療有更明了清晰的認知,在國內外生物治療行業中贏得了良好聲譽。

身薦九州平癘疫,瘟神不滅誓不回

2020年初,全國暴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將全國人民卷入一場不見硝煙的特殊戰“疫”行動。1月26日,張毅教授接到河南省科技廳通知,與其他不同領域專家共同研究討論“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科研攻關計劃”,並任命為專項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高危人群和患者免疫功能評估和免疫治療”的首席科學家。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嚴峻形勢,張毅帶領團隊臨危不懼、扛住壓力,克服了“不確定傳播途徑”“防護設備比較貧乏”“不可避免地近距離接觸患者血液樣本”等種種風險和困難,對80余例新冠肺炎患者和300例防疫一線醫務人員進行免疫評估標本採集工作,以及部分痊愈患者血漿採集、初步處理、郵寄、檢測和分析工作,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評估、恢復期患者血漿治療等領域取得了相關的研究數據,部分治療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初步揭示了新冠肺炎患者特異性免疫功能變化的規律以及與患者臨床轉歸的關系,這些免疫學的變化為臨床患者免疫治療提供了依據,同時他的團隊探討痊愈患者血漿用於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並對回輸痊愈患者血漿的病人進行了認真研究和長期隨訪。

張毅教授在國外學習工作十幾年裡,始終懷著對祖國的熱愛和感恩,他在工作中滿腔熱忱,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執著的敬業精神和無私的人生品格,堅持開拓創新、履職盡責、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為我國的細胞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臨床及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