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小汪清的英雄氣
2021年05月11日15:14  來源:中國僑聯

作者簡介

張慶和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一級。出版散文集、詩集《漂泊的心靈》《記憶不敢褪色》《哄哄自己》《靈笛》《娃娃成長歌謠》等十余部。

7cde42527afa4a8cbc784939d4efa964.jpg

小汪清位於吉林省汪清縣境內。它不是一村一寨一屯一戶的具體名字,而是一處抗日游擊區根據地。由於當時東滿特委機關與中共汪清縣委在這裡合署辦公,且離縣城較遠,所以,人們都習慣的稱其為“小汪清”。

走進小汪清,踏訪這片被抗聯將士的鮮血浸染過的土地,一種震撼、感慨、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同時,那種蕩漾在這裡的一股英雄氣,也不停地拂動瞻仰者的心靈。是的,逝者已去,但他們不屈不撓英勇抗敵的大無畏精神卻永存世間。

當年的大梨樹溝現在的紅日村村口,生長著一棵老榆樹。這棵樹歲過百年,依然枝繁葉茂、郁郁蔥蔥,有如一位歲月老人,見証著發生在這裡的“曾經”。

金相和,中共汪清縣第二任縣委書記,犧牲時隻有31歲。第一任縣委書記犧牲后,他便擔起了縣委書記的重任。這書記可不是名譽地位和享受的代名詞,而是那種堅持抗日、出生入死的拼殺和擔當。由於小汪清一帶抗敵堅決,游擊隊活躍,引起日偽的恐慌,一天,600多名日偽討伐隊前來圍剿,金相和不幸被捕,同時被捕的還有80多名青壯年。敵人嚴酷審訊金相和,灌辣椒水,用竹簽子釘他的指甲,用鐵絲拴住他的兩個拇指吊起來毒打,問他是不是共產黨員,要他說出游擊隊的藏身之地,武器彈藥藏在哪裡。而金相和始終一言不發。敵人見問不出什麼,就把他和另一名被捕的村干部韓永浩關了起來。他們兩人商量,為防止一旦受不住酷刑泄露了黨的機密,決定一起自殺。他們取出藏在鞋底的刮臉刀片,韓永浩首先割破自己的頸動脈,就在金相和正行自殺之時,被討伐隊看守發現,未能如願。但這時的金相和已血流不止,口不能言。於是,他用手勢讓敵人拿來紙筆,寫下如此文字:“我和韓永浩是共產黨員,其余的人都是無辜百姓,你們應該放了他們。”

敵人知道在金相和身上不會得到什麼了,於是,就用一口鍘刀鍘下了他的頭,然后,又用鐵絲把他們兩人的頭顱穿起來挂在老榆樹的一枝斜叉上,一直挂了3天……

正如一位詩人的話: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隻當了15天縣委書記的金相和壯烈犧牲后,人們隆重地安葬了他,並且,把他的英雄事跡編寫成歌曲,至今還在被小汪清的人們傳唱。

密營,是當年抗聯將士戰斗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小汪清的珍貴遺存。在通往踏訪密營的山路上,“遇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烈,他們或被塑成雕像供瞻仰,或把事跡刻成碑文以銘記。當看到一位被抗聯戰士喜稱為“小百靈”名叫金錦女的女孩,慘遭日寇殺害年僅12歲時,拜謁者的心著實地被狠狠扎了一刀。

金錦女的家距小汪清百裡之外。一天,日寇來掃蕩,見人就殺,父親急忙把她藏進了豬圈。就在父親轉身要去救護哥哥、弟弟的時候,鬼子闖進了他們家。11歲的金錦女嚇得氣都不敢大喘,慶幸躲過了一難,而她卻親眼目睹了父母親和哥哥、弟弟一家6口被日偽軍殺害的過程。金錦女在學校是兒童團員,早就聽說過小汪清是抗日根據地,於是,她就一個人一直向著人們傳說的小汪清方向走:她要加入抗日隊伍,她要為全家人報仇。整整走了3天,走得雙腳都是血泡,她終於找到了位於小汪清的縣政府和游擊隊,便哭訴了自家發生的不幸,游擊隊立即收留了她。在游擊區,金錦女參加了兒童團,並且當上了兒童團長。金錦女是位朝鮮族女孩,喜好歌舞,還把自家的遭遇編成文藝節目在游擊區演出。金錦女歌聲甜美,很受大家喜愛,還送了個“小百靈”的綽號給她。

1934年初的一天,縣委需要向敵佔區傳達一份密件,經慎重考慮之后,決定派12歲的金錦女去完成這一任務,這樣不易引起敵人的警覺。金錦女愉快地接受了任務。當她完成任務返回游擊區時,不幸與日寇遭遇。鬼子兵盤問她,還用糖果哄她,要她帶路去找游擊隊。家仇國恨,立刻引燃了金錦女仇恨的烈火,她不顧一切地向鬼子扑去,用手抓鬼子的臉,用嘴咬鬼子的手……凶狠的鬼子兵就用木棍打她,用石頭砸她……兩天后,當游擊隊找到金錦女時,發現她全身都是硬傷,頭顱已經被石頭砸爛了……時年金錦女隻有12歲。

可憐的孩子,可惡的鬼子!殘酷的殺戮,引燃的隻能是游擊隊員們抗擊日寇的怒火更旺,斗爭的決心更大!

681553953d686d869f11009df71417dd.jpg

仲秋的陽光是彩色的,不經意間,已把無數斑斕涂抹上山林,偶爾,還會有染紅的楓葉,十分耀眼地佇立山坡,仿若一簇簇鮮紅的花束,敬獻在抗聯烈士墓前。

在踏訪密營的崎嶇山路上,有一尊塑像和一段碑文倏地映入了人們的眼帘:

“親愛的中國游擊隊同志們:我看到你們分散在山溝裡的傳單了,知道你們是共產黨的游擊隊。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我很想和你們會面,去打倒共同的敵人,但我被法西斯野獸們包圍著,走投無路。我決心自殺了。我把運來的十萬發子彈贈送貴軍,它藏在北面的鬆林裡,請你們瞄准日本法西斯射擊。我身雖死,但革命精神永存。祝神聖的共產主義事業早日成功!

日本關東軍間島輜重隊、日本共產黨員 伊田助男

1933年3月30日

原來,那是在小汪清的一次伏擊戰后,戰士們抬回了一具日本兵遺體。人們不解,那可是我們的敵人呀!可當看到這位叫伊田助男留下的遺言后,戰士們頓生敬意,十分隆重地安葬了他。后來,游擊隊又把伊田助男的事跡逐級上報,1935年莫斯科的《救國時報》還刊登了他的義舉﹔新中國成立后,《紅旗飄飄》等書刊也收錄了他的事跡。

提起伊田助男的棄暗投明,就不能不說到東滿特委書記、小汪清游擊隊和游擊區根據地的創建者童長榮。

童長榮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年輕的革命活動家,還是上世紀30年代“左聯”發起人﹔他先后擔任中共上海滬中區委書記、河南省委書記,組織過多次白區的對敵斗爭。“九一八”事變后,他從大連市委書記調任東滿特委書記,把最后一滴血洒在了小汪清這片土地上。童長榮早年曾被官派到日本留學,並且在那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為參與並發起革命活動,被官方斷資,且遭日本政府逮捕,后被驅出日境。

童長榮是一位有知識、有文化、有信仰、懂軍事的堅定革命者。在抗擊日寇的斗爭中,他謀大局,講策略,還對敵展開攻心戰。伊田助男所見的傳單正是由童長榮創意並親自書寫,爾后散發到敵佔區或日軍“討伐”游擊區必經的道路上,用以瓦解敵人的。

童長榮是南方人,不適應東北氣候。1932年初,因勞累過度,肺病復發。他咳嗽劇烈,不時咳出鮮血,身體日漸消瘦,加上缺醫少藥、食品短缺,營養嚴重不良,致使一米七幾的身軀,瘦得隻剩下70多斤。

1933年11月17日,日寇再次糾集大批兵力進犯小汪清抗日根據地,在長達50多天的“討伐”中,小汪清根據地遭到重創,使原有1500多人的根據地,最后隻剩下400多人。

1934年3月21日,敵人拉網搜山,童長榮和部隊被包圍了,情況十分危急。童長榮由於身體極度虛弱,面色蒼白,頭上汗珠直流。身邊的戰士和群眾見他幾乎要昏倒,都要背他一起突圍。童長榮怕連累大家,掏出手槍,嚴令所有人立刻突圍,不許管他。這時,敵人已經靠得很近,他勾響槍機,連續打倒幾個敵人。更加瘋狂的敵人便集中向他射擊,一顆子彈射中了他的腹部。抗聯英雄童長榮倒下了,倒在了抗日的最前線。那鮮紅的血就像一面鮮艷的紅旗,飄揚在白山黑水之間……

童長榮,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英勇地犧牲在汪清大地上。他雖然在世隻有27個春秋,卻是光輝戰斗的一生。2014年9月1日,童長榮烈士被國家民政部確認為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他的名字位列第八。

據有關部門調查考証,在汪清縣這片土地上,先后有603名抗聯戰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而犧牲在小汪清有名有姓的就達300多人。他們的鮮血潤紅了一方土地,他們的忠骨支撐強健了革命。在踏訪抗聯密營的路上,面對沿途的一尊尊烈士塑像和墓碑上刻骨銘心的記載,人們都禁不住地沉痛默哀,鞠躬致敬!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