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五十九年前父親的一封家書
2021年05月11日15:07  來源:中國僑聯

作者簡介

萬伯翱

中國網球協會、中國釣魚協會副主席,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長,曾任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發展中心主任。已出版散文集、傳記等約20種,影視作品有《三個少女和她的影子》《少林將軍許世友》《俠女十三妹除暴》《賀帥釣魚》等。

父親萬裡的親筆信,鼓勵兒子在農村鍛煉成長。.jpg

父親萬裡的親筆信,鼓勵兒子(左一)在農村鍛煉成長。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當年我離開北京獨闖河南農業第一線,每逢佳節時,從北京來信中同學們引用最多的一首著名的唐詩了,很適合當時同學們的思念心意。

1962年9月中旬,我作為18歲的高中生,被父母送到了遙遠的中州大地西華縣,開始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人生。父親、母親、祖母,還有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們紛紛洒淚,與我這個大兒子、大孫子和大哥壯別京城了。或許現代的青少年不會相信,我這一去就是19年,等到真正意義上的返回北京,已是進入不惑之年的1981年了。當然,中間又經歷了“文革”苦難歲月,我在河南各地轉戰南北,上大學和參加工作,僅足踏黃泛區農場勞動當知青就整整10個春秋。

實際上,在農村人們更加重視農歷大年,也就是春節。1962年的春節對我而言,記憶更是深刻,因為這是我離開父母遠在河南一個人度過的首個春節。那時,農場的人們早早地都在准備殺豬宰羊,蒸饅頭、炸油饃了。家在鄭州、洛陽、開封、許昌等城市的下鄉知青,買好農場和我園藝場自制的廉價酒和蜂蜜(酒是幾角錢一瓶的沒有任何包裝的果酒米酒,蜂蜜也是自己找瓶去灌最便宜的),還有自己園子裡生產的蘋果(兩角一斤的就是上等果),他們歸心似箭、歡天喜地地提上孝敬父母的大包小包,坐上拖拉機、卡車、長途公共汽車,不少是先到漯河火車站,再買上硬席在長龍似的火車拖煙中,伴隨著鋼鐵車輪鏗鏘有力的聲音奔赴一年不見的家園探親去了。

廣闊天地間也有最開心的一刻.jpg

作者青年時代在農場勞動留影

艱苦的生活環境和超體力的勞動,使我也更加想念北京天堂般的一切。我急忙在忽明忽暗的煤油燈下,坐在墊有報紙的磚頭上,揮動著“英雄”牌自來水筆,在蘋果箱上,寫信給父母大人要求回京探親。八分錢的郵票發出信后,焦急地盼望鴻雁傳佳音。當然。我心裡也一直忐忑不安,因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父親”常有超人的不同指示!當時,父親萬裡任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第一副市長。幾日后,我正在田裡冒著嚴寒撒羊糞,郵遞員老黃的“永久”牌自行車的車鈴響了,我慌忙跑向這綠色的郵遞車,臟兮兮的雙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接過信函。沒錯!是父親的毛筆字體!信封上印有“北京市人民政府”的紅色大字。連忙拆開,父親有功底的毛筆字是這樣寫的:

“伯翱:收到你的來信,看到你在農場努力勞動鍛煉,又有進步,很好!我同你媽媽商量后覺得,雖然我們都很想念你,都想看到你,但為了你更好地進步,更好地鍛煉,今年你還是不回北京的好,因為你勞動鍛煉不過半年,思想不穩定,又回北京不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過春節,同為了祖國建設在工廠、礦上、交通等崗位上堅持工作的工人同志們,同為了保衛我們偉大祖國堅守在邊疆荒島上的偉大戰士一樣過春節,這絕不是什麼遺憾,而是你的一種自豪!你不是這樣認為嗎?……”

那時候,我是共青團員,作為長兄是十分聽父母教導的,雖然我在透風進雪的草屋中,孤燈長影下望著集體宿舍中我們和木匠一起制作的簡陋小木床上,越來越多卷起的鋪蓋,光光的葦席上閃著寒光,昔日知青的歡聲笑語和打鬧聲頓時消散了,我吹滅煤油燈后(當時沒有電燈),舉目無親,兩道黑眉下流出了不知什麼滋味的長長淚水,在農場我就這樣度過了在河南的第一個春節。我們留場為數不多的知青,還有一些全家住在農場的隊長及老職工,大年初一在總支書記的帶領下去訪問軍烈屬,幫他們掃院子、挑水和喂豬羊(三年經濟困難,農民鬧飢荒時,國家政策寬鬆,是允許農工們的家屬開墾荒地和養豬飼雞放羊的)。我還參加了農場總部工會舉行的全場農工乒乓球比賽,作為剛下放來的二級運動員,憑借雄厚實力,我毫不費力地拿下了單打和團體冠軍,獲得了工會自制的紙質獎狀。

與父親萬裡在中南海家中談論體育話題.jpg

與父親萬裡在中南海家中

春節很快過去了,等來的是一個又一個喜氣洋洋地從各地返回的知青伙伴們,都請我吃從城裡帶回來的花花綠綠包裝的糖果(也有少數珍貴的上海出品的“大白兔”),還有香煙。他們都驚訝地問我:“你這個北京人,真的沒回家過年嗎?”

不久,《中國青年報》(1963年9月24日)在頭版頭條報道了我在父親萬裡的鼓勵下下鄉鍛煉的經歷,並受到了周恩來總理、賀龍元帥、彭真市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好評,使我成為上山下鄉知青的先進典型。可那時在光環下我真的不知道何時能離開農場,尤其是返回夢中想念的北京城,回到曾經的小學、中學時代。

如今,我已步入耄耋之年,還稱得上精神矍鑠吧,還是要感謝那段下放鍛煉的知青時光。每當憶起這封家書,我總是思緒萬千,以至於后來,有媒體朋友們稱我是“朝裡有人做官難”、“朝裡有人回城難”的萬老大呢!盡管如此,我都倍感珍惜,更感激父親對我諄諄教導的一片苦心,因此讓我在風雨中鍛煉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和閱歷豐富的勤奮作家。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