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八十)
解楊婧:至真  至善  至美
2021年04月30日14:35  來源:中國僑聯

解楊婧,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治醫師,長期從事心血管內科臨床工作。2017年至2019年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赴美國進行聯合培養,於2019年10月底回國。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發,作為援鄂醫療隊的一員,義無反顧奔赴武漢,接管武漢協和腫瘤中心一個重症病區。經過32天的日夜奮戰,協和腫瘤中心終於在3月15日順利關倉,期間共診治新冠肺炎病人82人,其中危重症患者超過60%。所接管的病床中,一名93歲合並多種慢性疾病的患者康復出院,創下了該定點醫院最年長出院患者的紀錄。

盡職盡責 無微不至

解楊婧是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主治醫師,從事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診療工作,在醫療、教學、科研均有較好的發展。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她勇往直前沖在疫情最前線,體現了僑眷為祖國奉獻、不畏犧牲的高尚品德。

在臨床工作中,解楊婧盡職盡責,對待患者親切熱心。把醫學術語用簡單的話語解釋給患者,從疾病的發病原因、現階段狀況以及藥物治療方案,讓患者不再“糊涂”。解楊婧認為每一位患者都是特殊的個體,治療方案也必須是個體化的。比如高血壓患者,血壓高低波動的個體差異較大,且人體對藥物的代謝和吸收也有差異,為了保証高血壓患者能夠真正達到“平穩”降壓,她不厭其煩地根據患者血壓情況調整藥物劑量、服用方式,能保証患者用藥期間血壓真正平穩、安全。另外,她還對患者的生活方式進行指導,再配合藥物治療更利於身體健康。

實踐教學 立德樹人

在教學方面,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實驗課,解楊婧都希望學生擺脫以往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希望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通過理解進行記憶。這種記憶知識的方式不僅持久還能舉一反三,更加有益於后期深入地學習。她的教學模式深受好評。在MBBS全英文教學中,解楊婧運用自己英文語言的長處,結合中國學生的經驗,再根據留學生的現實情況,重點抓實踐教學。留學生與患者交流,中國學生負責翻譯,既能讓中國學生鍛煉了臨床語言,也讓留學生真正參與到臨床中來。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受到了學生的好評,更是受到了來自國外政府教育部對MBBS教學質量的肯定。2016年9月,解楊婧作為優秀的MBBS青年教師,被派赴美國學習整合醫學課程和國外教學模式。進修期間,她不僅參與國外醫學生的課堂學習、考試,並且定期匯報學習感想。回國后,解楊婧將國外整合醫學的教學模式融入到了中國學生的內科學教學中,從基礎到臨床,溫故而知新,更容易加深理解和記憶。

在臨床和教學工作之外,她更是積極的提高自我,考入了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她獲得了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獎學金赴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進行聯合培養,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博士課題,將國外實驗室先進的研究技術和理念帶回國內,繼續開展深入研究,將科研與臨床結合起來,進一步運用於患者的治療中去。

為一大事來 成一大事去

2020年12月,武漢暴發新冠肺炎疫情,此時剛從國外回來1個月的解楊婧便積極投身於疫情的防控工作,在科室組織廣大醫護人員學習疫情相關知識,培訓基本防護措施,做到層層把關、層層篩查。一位老奶奶,入院后出現發熱,詢問病史后得知該患者與武漢歸來人員有密切的接觸史。解楊婧立刻在科室採取了隔離措施,並立即向相關部門報告。由於患者還伴有基礎心臟疾病,在隔離期間,她及時查看患者,更改治療方案,讓病人不覺得自己受到“隔離”。在得知該患者要轉入發熱門診隔離並進行核酸檢查后,她評估了該患者的心臟情況不適合轉院過程的顛簸,但核酸檢查不得不做,她當即主動要求陪同患者進入隔離病房對患者進行看護。經過了72小時的監護,該患者2次核酸檢測陰性,終於回到了普通病房。

隨著全國的疫情形勢日漸嚴峻,一批批的援鄂醫療隊員紛紛抵達武漢,解楊婧在想,作為國家培養出來的心血管醫生,能為國家做些什麼呢?當醫院通知24小時內集結137名援鄂醫療隊員的時候,她義無反顧的報了名。在援鄂期間,她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由於她們接管的是重症病區,大多數老年患者都有心血管並發症。在完成自己本職工作后,她對每一位患者的心臟情況進行評估,對有心血管病患者的藥物進行及時調整,細心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詢問相關症狀。在武漢工作的32天,無一例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解楊婧接管的患者裡,有一位93歲的老人,除了新冠肺炎,還有冠心病,同時還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多種慢性病。老人的順利出院創下了該醫院最年長治愈出院的記錄。除了細心管理病人,解楊婧還利用下夜班等“閑暇”時間,收集統計了所有患者的數據。她知道,這些數據雖然只是眾多患者中的一小部分,但是經驗值得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分享。隔離期間,解楊婧將這些數據整理成文,希望能在雜志上發表,並幫助到更多的人。

國內抗疫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之后,解楊婧也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她說:“僑眷其實是一個親情的橋梁,連接著祖國和世界,肩負著更大、更重的責任與國家的期望,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發揮優勢,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