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七十七)
仇旻:青年歸僑勇擔當 科教報國譜華章
2021年04月29日14:16  來源:中國僑聯

仇旻,西湖大學光學工程講席教授、副校長,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Fellow),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SPIEFellow),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Fellow),中國光學學會會士(COSFellow)。2001年被聘為瑞典皇家工學院助理教授,2009年升為正教授。2010年任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曾任浙江大學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8年加盟西湖大學,任光學工程講席教授、副校長。

“微納光子”研究的深耕者

1999年,年僅24歲的仇旻獲得浙江大學凝聚態物理博士。同年,仇旻遠赴瑞典皇家工學院繼續深造及任教,34歲時成為當時瑞典皇家工學院最年輕的正教授。仇旻專注於微納光子學相關的研究,2005年至2006年期間,主持瑞典戰略研究基金會、瑞典國家科學研究基金會資助的“未來科研帶頭人”基金項目和高級研究員專門基金項目。在他的帶領下,團隊設計了世界上最小的光子晶體諧振腔,被應用於微納激光器等中。

2010年,仇旻回母校浙江大學從事微納光子研究,先后牽頭開展“納米科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等。期間,他帶領團隊突破三維結構的微納加工技術,成功制造出金字塔、蘑菇、橋等三維造型,並使作品的分辨率達20納米,定位精度達到100納米以下。

從光子晶體諧振腔到表面等離激元超常透射傳輸,在過去的近20年裡,仇旻的研究領域一直聚焦在納米光子學,探索新型微納器件的制造工藝、微納光電子器件、新型光學材料,研究比頭發絲還小百倍、肉眼無法看見的光學器件。尤其在納米尺度光吸收效應方面,仇旻及其團隊取得了多項開創性成果,是這一研究領域內國際上最領先的研究組之一。至今他已發表SCI學術論文240余篇,2014年至今連續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

注重科學研究的同時,仇旻也非常強調研發創新,在科技成果應用及技術推廣方面成效卓著。在瑞典他便參與創建了一家光通信企業,將科研成果轉化為高精尖產品。回國之后,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及外觀專利41項,美國專利2項,日本專利2項,並在其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浙江光錐科技有限公司得以應用,在光學設計、燈具生產等方面取得國際照明展覽會阿拉丁神燈獎、“浙江照明獎”十大創新產品獎等諸多榮譽。

科教改革的探路者

2018年4月16日,在西湖大學第一次校董會上,仇旻被任命為西湖大學副校長。西湖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非營利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它是嶄新的、充滿蓬勃生機和發展前景的人才搖籃。仇旻作為分管科研的副校長,希冀探索出一套真正為科研保駕護航的科研保障體系,引導並激發科研人員開展原創性研究。正如他本人所強調的,讓科研人員能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讓有才能的人能留得下來。

加盟西湖大學將近兩年來,仇旻一邊繼續堅持微納光子研究,一邊投身西湖大學的科研管理工作。作為一所新創辦的新型研究型高校,科研管理過程中會碰到不少新問題、新考驗,仇旻並沒有因此改變初衷和想法,而是帶領相關部門的教職工積極探索,攜手前行。比如,就如何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大家創新思路、拓展形式,通過定期舉辦名師論壇、學科交叉午餐會、News & Ideas學術沙龍等活動,逐步形成具有西湖特色的科研文化,在交叉融合中實現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原始創新方面的突破。

西湖大學成立至今,基礎研究實力已逐步形成,科研創新實力初步彰顯。目前學校科研平台建設加快,對接重大戰略需求,牽頭建設生命健康世界科技創新高地主平台﹔結構生物學、先進微納加工、生長調控和轉化研究、功能分子精准合成4個實驗室被認定為省重點實驗室﹔全面建成生物醫學實驗技術中心、先進微納加工與測試平台、理化公共實驗平台、實驗動物中心、超算中心5個校級科研公共平台。學校累計成功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3項,入選率位居全國前列。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身份在各類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170篇,其中在CNS期刊、子刊及PNAS等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近30篇。這次抗擊疫情科研攻關中,學校在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細胞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兩項世界級的重大突破。

身負情懷的歸僑科學家

在國外學習工作多年,仇旻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努力做一些與中國相關的事情,為中國科技事業做出貢獻。在瑞典期間,仇旻經常回國講學,並且與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一些高校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同時,他也積極參加瑞典華人華僑活動,經常組織一些學術活動和聚會。作為中瑞科技合作促進會理事會輪值主席,他在國內科技代表團赴瑞典訪問時組織瑞典學者進行對接,架起中國與瑞典科技合作橋梁,促進相關合作,並且幫助聯系在瑞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每年至少要舉行三四次對接座談會,在他的努力下,拓展了中瑞兩國科學技術界的交流,為兩國的科學家、工程師及組織之間的合作搭建了平台。

回國之后,仇旻擔任了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浙江省歐美同學會常務理事、杭州市海外留學歸國人士創業發展促進會執行會長,繼續參與到海外高層次人才的聯系、引領服務工作中。2016年,仇旻被浙江省建德市政府聘為當地首位“引才顧問”,通過他的牽線搭橋,建德市已經逐漸與有關高校、科研機構和高層次人才團隊建立了經常性的聯系,引導海外高層次人才攜帶科技項目和核心技術來建德考察、創業。2018年,仇旻成為杭州海創導師團的一員,通過在線上問診、線下輔導、實地走訪等方式,同其他海創導師們一同解決海歸創新創業中遇到的難題,為海歸高層次人才搭建更好的發展舞台,助力當地的發展與建設。因在科技、教育、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突出貢獻,仇旻先后榮獲杭州市首屆“僑界十大杰出人物”、“浙江省最美留學報國人員”等稱號。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隨著國家的日益發展,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奔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潮頭,這需要更多的胸懷報國之志、厚植愛國情懷的青年歸僑科學家們投身其中。仇旻,正是其中的代表和典型。他,心系故鄉,報效桑梓,回國服務﹔他,心存抱負、勇於擔當、科教為國。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為國家的科技創新、高教改革服務,在實現科技強國的進程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