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六十八)
徐永平:為三農服務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1年04月22日14:55  來源:中國僑聯

徐永平歸國創業十幾載,用獨特的行業理念、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完善的管理模式,將大連賽姆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打造成聞名遐邇、業績斐然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現代生物農業行業的領軍人才,在行業內備受稱贊。

出國求學,回國創業

1959年1月,徐永平出生於內蒙古烏蘭浩特大草原,清貧的生活和父母辛苦勞作的背影讓少年時的徐永平開始思考人生,隨著求學的道路越走越遠,他給自己立下一個人生信念——掌握知識,改變命運,為國爭光!1977年高考恢復,徐永平多年求知的渴望終於有了實現的機會。在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后,徐永平收到了加拿大薩斯卡徹溫大學博士錄取通知書,並獲得了亞洲唯一一個享受全額獎學金的名額,就此踏上了8年的異國求學之路。

國外的現代生物農業和動物保健方面的先進技術讓徐永平體會到國內與之存在的差距,他以此為動力更加刻苦學習。在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並先后在加拿大多家生物技術企業任職,擔任副研究員、首席科學家、技術總監等職。在加拿大學習和工作的時間裡,他立足科研創新,發表論文20多篇,大多數被SCI收錄。除學術科研外,他還在工作中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企業管理模式。

在1998年7月,徐永平毅然放棄國外已有的成就,攜帶妻兒回國,決心要用他在國外所學到的知識報效自己的祖國,在祖國的土地上闖出一片新的天地。經過反復調研和實地考察,徐永平決定把自己的公司建在大連開發區雙D港,因為這裡不僅集聚了近30家世界500強企業的項目和眾多高新企業和品牌產業,而且遼寧省和大連市政府給予大力的優惠政策,使這裡成為了投資創業者的絕佳選擇。

學術立企,科研立業

創業之初,徐永平全身心投入工作,廢寢忘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連賽姆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終於成立並正式投產。公司為立足高端,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成立之初便組建了一支以歸國學者為核心的動物營養與生物技術研發團隊。徐永平十分注重高素質人才在企業中的作用,創建了博士后工作站,先后有21名博士進站進行生物技術前沿科學研究工作。

在創辦企業的同時,徐永平把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高精專人才作為己任,2002年,徐永平擔任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目前有碩士生22人、博士生27人。迄今為止共指導42名博士后進行課題研究,順利出站博士后28人。共發表學術論文335余篇(SCI 96篇﹔國際會議論文76篇﹔中文核心期刊108﹔國內會議論文55篇)﹔共申請發明專利143項,授權發明專利42項。

公司以保証畜產品安全為前提,與大連理工大學進行產學研聯動合作,於2005年經大連市發改委批准設立了“大連市畜產品安全保障技術工程中心”,2007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了“動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5年經大連市科技局批准設立了“大連市食品安全保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8年經遼寧省科技廳批准設立了“遼寧省噬菌體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現擁有專職研發人員36人(博士12人,碩士17人,學士7人),其中歸國學者4人,另有外籍科學家3人。該技術中心研發、檢驗、轉化能力在我國動物營養與生物技術交叉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拼搏,徐永平的學術研究碩果累累,學術研究帶動了科技進步,科技進步促進了企業發展。徐永平的公司先后承擔了國際重大合作項目、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海洋公益項目、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30余項。其中,公司的“特異性卵黃免疫球蛋白(EYIg)的產業化”已經被國家發改委列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高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並於2007年全面竣工投產。

綠色生物,福澤三農

食品安全是與人口、資源和環境並列的人類所共同面對的第四大難題,我國也將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提到議事日程。徐永平認為,從源頭上尋找可靠的方法將為解決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保障。他結合國內外對抗生素替代品的迫切需求和畜牧業發展的現狀,不斷進行科技創新,先后研發“微切助互作技術”和“卵黃免疫球蛋白替代抗生素技術”兩大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提出對國內集約化養殖業中疾病嚴重的現實問題獨創兼具營養與保健雙重功效的“終生保健(TLC,Total Life Care)”理念。公司以上述技術及理念為核心,開發出了以藥效營養保健品、飼料和新劑型獸藥為主的三大門類、六大系列、200余種產品,銷至全國22個省、自治區,受到了廣大養殖者的普遍認可和好評。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