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六十七)
婁岩:將智能技術融入教育的創新者
2021年04月22日14:51  來源:中國僑聯

婁岩,中國醫科大學公共基礎學院主任,教授,加拿大政府特聘Y2K問題專家。中國醫學院校VR/AR和大數據程課程建設及“互聯網+教學”創始人。1984年首次將網絡技術引入高校﹔1985年最先把數理統計方法引入高校﹔2013年自主創建了高校教學管理局域網平台和高校教學資源互聯網平台,最早將“互聯網+教學”引入高校並用於教學﹔2014年最早在全國醫學院校開設大數據和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課程,出版教材和專著﹔2018年提出智能醫學的概念,並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全國高校智能醫學產教研聯盟﹔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和智能技術應用專業委員會。2013年起暨對高校傳統教育從形式到內容進行改革,為國內高校教育改革做出了貢獻。他用創造性的工作,推動了中國的教育事業的進步。

教書育人,匠心獨運

2013年,婁岩帶領團隊,在沒有任何資助情況下,自主創建“高校教學管理局域網平台和高校教學資源互聯網平台“,最早在高校針對全校本科生開展“互聯網+”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並在全國的近百所高校廣泛推廣。

2014年率先將大數據、AR/VR和智能醫學引進中國高校課堂,主編相應專著和教材40部,並在全國高校巡回推廣和指導教學,為五年后教育部提出在高校建立大數據和虛擬現實專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為國內培養出首批掌握大數據和VR技術的醫學生,對國內高校教育改革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被國內多所高校聘為院長和客座教授。

創建了全省高校第一個醫學虛擬現實實驗室,為包括遼寧在內的全國二十余所高校研發了國家級虛擬仿真項目,由國家版權局認定的軟件著作權17項。

回國后,先后在科學出版社主編出版教材和專著共40本,包括32本高校教材、6本專著和2本國家級規劃教材。其中一本被評為全世界大數據領域十大必讀書籍,一本被遼寧省科協評為全額資助優秀著作獎。並先后向企業、大學圖書館、延安老區和專業人士捐贈科技圖書2000余冊,為中國大數據、AV/VR和智能醫學的普及做出了貢獻。

參與創建國內第一個智能醫學工程專業,主編出版全球第一套“智能醫學工程”系列叢書。幫助包括同濟大學、中山大學等在內6所大學成立大數據和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為高校新學科建設做出了貢獻。

在學生培養方面,通過對教育內容形式的改革,培養出一批批具有醫工融合素養的醫學生,指導大學生競賽榮獲多項國家級和省級一等獎,多次被評為遼寧省優秀指導教師。

科學研究,別出心裁

婁岩教授回國后抓住了科技發展的熱點,在國內高校開創了VR/AR和大數據課程和教材以及“互聯網+”教學。同時深入研究虛擬現實的技術,並將VR技術與醫療領域的應用相結合,逐漸培養了一個基於VR技術的創業團隊,尤其擅長虛擬現實人機交互內容制作、3D虛擬仿真項目的開發與創業。應用VR(虛擬現實)產品研發制作貫穿醫療裝備制造業、臨床醫療及醫學教育等行業,在虛擬仿真、VR與數據互通、VR教育實訓、VR醫療等領域實現技術性突破。與全國各大醫療機構、院校開展了針對前沿性課題的研究、學術交流以及技術轉讓等合作。同時密切與公司合作開展橫向課題共21項,如:心臟虛擬仿真教學、產科虛擬實訓解決方案、眼科虛擬仿真教學實訓系統、藥局—靜脈藥物配制中心虛擬仿真教學系統、廣州地鐵可視化解決方案、機械設備操作培訓、不鏽鋼爆破工藝、輥壓機設備產品數字手冊、核彈救援培訓VR等。

婁岩教授深入了解VR教學領域的空白和需求,推動自己的研發團隊和科技企業開展合作,幫助各大院校建設開發一批交互性、情境化的教師教育課程資源、VR等數字化教學培訓方式、教師教育信息化教學服務平台建設和應用及VR實驗實訓平台建設等,將自身的技術轉化為服務成果。2016—2020年,輔導在校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每年都取得國家級獎項和省級特等、一等獎﹔2018、2019年連續兩年獲得遼寧省優秀指導教師﹔2017—2019年連續三年榮獲“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教育創新個人”一等獎。

科研業績,碩果累累

婁岩教授曾主持和參與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級課題、11項省級課題和4項校級課題。2013年起在國內外專業雜志上發表50余篇學術論文,包括4篇SCI文章、2篇EI,最高影響因子5.5。經國家版權局認証10項軟件著作權,主編高校教材和專著40部。

在國內率先創建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智能技術應用專委會、全國高校智能醫學產學研聯盟。並以產、教、學、研為抓手,開創了我國醫學院校和科研院所專業人才強強聯合的局面。作為上述組織負責人,婁岩教授為國內培養醫工融合型人才起到推動作用。回國七年累計受邀300余次在國際和國內醫學大會上發言,被中山大學、同濟大學和人民大學等數十所高校邀請進行學術交流和指導學科建設。尤其在醫學虛擬仿真領域包括解剖教學和微創手術模擬訓練方面,先后指導國內40余所高校新學科建設和申請國家級虛擬仿真項目。因其在醫工融合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被醫學業界人士譽為“醫學VR技術第一人”。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