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六十四)
王飛:用“醫者仁心”托起“生命之舟”
2021年04月20日14:40  來源:中國僑聯

王飛,博士,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2019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榮獲河北省優秀專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現任中華醫學會醫療鑒定專家庫成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關節外科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關節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關節外科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吳階平醫學基金會骨科青年醫師聯盟副主任委員、國際軟骨修復學會中國部第一屆常務委員會委員、河北省醫學會運動學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河北省第十屆骨科學分會委員會青年學組候任組長等職務,且於中華骨科雜志、中華外科雜志、中華骨科雜志英文版(OS)等國內外知名雜志擔任編委和特約審稿專家。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2020年2月,新冠疫情發生后,王飛教授主動遞交請戰書,勇於擔當,帶領分管科室第一時間制定疫情防控措施,第一時間完成醫院三個院區門診樓、病房樓的預檢分診,第一時間落實家屬區進出人員管控措施,確保了院區疫情期間的安全。

河北省委、省政府組建援助湖北抗疫醫療隊時,王飛教授主動請纓參戰,被任命為河北第五批援助湖北抗疫醫療隊隊長,帶領305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抗疫一線,負責武漢江岸方艙醫院A區494張床位的醫療救治工作。王飛教授擔任江岸方艙醫院副院長,負責醫院綜合管理工作。面對任務繁重、危險性高、隊員眾多等困難,他迅速進入角色,連夜調研掌控防疫危情,組建醫療、護理、綜合協調3個工作組,嚴肅工作生活紀律,高效開展防護培訓,細化防護規定流程,帶領河北援助湖北醫護人員進入戰時狀態,第一時間投入到病區醫療救治工作中。同時,他迅速組建了醫療專家組,組織制定診療方案,規范診療流程,確保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在此基礎上,他積極協調河北省衛健委物資保障組和當地防控指揮部爭取必需防護物資,全方位做好醫療隊物資保障工作。

王飛教授在方艙醫院工作期間,根據駐地實際情況,不斷進行經驗總結,提出多項切實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1.強化院感培訓,結合《援鄂醫療隊集中生活駐地衛生防護管理辦法》制定多項管理制度,並邀請感控專家進行人員培訓,提高隊員對院感防控知識的了解,切實保障隊員的人身安全﹔2.實施科學救治,成立醫療組、護理組、院感組、質控組,不斷加強隊員醫療救治工作的指導﹔3.實施精准幫扶,開展“醫護人員+患者”結對幫扶活動﹔4.注重人文關懷,充分發揮后盾作用,牢固樹立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這些經驗被央視新聞、河北廣播電視台、河北日報等多家媒體宣傳推廣。在他的帶領下,醫療隊全體隊員圓滿完成方艙醫院醫療救治任務,經過26天的不懈努力,第五批醫療隊累計管理患者626人,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治愈出院患者“零回頭”的目標。

醫者仁心 刻苦鑽研求卓越

作為一名年輕的關節骨科專家,王飛教授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用愛心、耐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患者及家屬,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完成每一項醫療活動,營造了和諧的醫患關系,受到了廣大患者的好評。他平均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為了減少患者術前等待時間,多次主動放棄節假日休息,加班手術,年診療患者1.5萬人次,年完成相關手術約1200余台,為眾多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王飛教授堅持不懈學習、不斷創新,在運動系統疾病診治以及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具有較高成就。首次提出髕骨不穩新理論及臨床診療方法、髕骨脫位導致股骨滑車發育不良新理論、創新膝關節韌帶修復技術,2015年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17年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得到中國工程院盧世璧院士、邱貴興院士的高度評價,受到國外同行的高度褒揚及廣泛認可。開創3D打印輔助手術新技術,開展干細胞治療骨關節炎新方法,填補了國內空白。長期從事河北醫科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教學工作,始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累計培養博碩士研究生62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省廳級科研項目12項。獲得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第一主研人)、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中華醫學會科技獎一等獎1項。發表SCI文章62篇,發明專利5項,主編參編著作10部。

搭建平台 互學互鑒

首爾峨山病院(Asan Medical Center)是韓國收治患者人數最多的醫院,連續7年獲評韓國最受尊敬的醫院。王飛教授在該醫院訪問期間,積極參加臨床病例討論、手術演示及學術交流,並被邀請參與了該醫院“內側撐開脛骨高位截骨”技術治療早期膝關節內側間室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取得了優異成績。歸國后,王飛教授繼續與該醫院的骨科專家、教授保持學術合作,在國內首次創新脛骨高位截骨術三維立體截骨理念,提高了手術精確度,減少了術后並發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我國此項技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紐約特種外科醫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成立於1863年,是美國最古老的骨科專科醫院,關節置換和運動醫學手術數量與質量多年穩居全球第一。2012年,王飛教授赴該醫院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訪問交流,為兩醫院的合作打下了基礎。2016年,在王飛教授的極力促成下,與該醫院的Mathias P. Bostrom教授建立了“博士生聯合培養”項目,先后有兩位博士生前往HSS進行聯合培養,並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Nature Medicine”“Bone & Joint Journal”發表文章,鞏固了雙方的科研合作,為河北醫科大學的骨科博士生教育開辟了新的培養方式。2019年7月,由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承辦的“2019第七屆中國膝關節外科學術大會”在石家庄舉辦,王飛教授邀請到了HSS著名的關節外科專家Mathias P. Bostrom教授和Steven B. Haas教授前來授課交流,提升了河北省關節外科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