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五十八)
王躍駒:生產讓普通老百姓用得起的“綠色”生物藥
2021年04月14日14:21  

2017年的夏天,王躍駒辭去美國東北州立大學終身教授的職位,帶領團隊回國創業。此時的他,腦海裡不斷閃現的是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會見第七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代表時說的一段話:“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我們一定會共同促進中華民族事業新發展,譜寫時代新篇章。”幾番周折后,王躍駒在北京創辦了睿誠海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定決心要為中國的老百姓做些什麼。

立志研究生物藥

從1998年到美國求學,王躍駒一直從事植物分子生物學領域研究工作。2011年起,他開始擔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NINDS/)機構發展與生物醫學研究(IDEA/OK-INBRE)植物生產溶血蛋白醫藥項目的首席科學家(PI)。在美國期間,王躍駒曾獲“最佳科研獎”“模范教師獎”“焦點教授”等。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而重大疾病治療新藥的研發和供應,與老百姓的健康息息相關。生物藥,匯聚了人類生命科學的最新科研成果,是制藥行業近年來發展最快的行業,也是各國爭相搶佔的戰略發展制高點。

王躍駒在國外從事利用植物系統生產藥用蛋白的科研工作,該技術大大降低了生物藥物生產成本,提高了藥物生產效率和安全性,為生物制藥提供了一種新的生產途徑。王躍駒希望能讓越來越多的病人以及普通大眾了解到利用植物也可以生產包括醫用治療性蛋白以及化妝品蛋白、小分子肽等商用蛋白。

“隻有回到自己生長的地方,工作起來才真正具有意義和價值”。自回國以來,王躍駒帶領團隊日夜研發,利用植物來生產各種蛋白、疫苗、抗體類,比如說治療腫瘤的單抗隆抗體等,已經申請近40項國內國際專利,其中包括多項世界專利。這些產品都是利用植物生物反應器進行表達,突破了傳統的利用微生物或者動物作為生物反應器的技術。

塑造核心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他曾經指出“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是最難掌控但必須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

王躍駒記得剛剛回國創業的時候,對大家講起來可以利用植物,比如生菜來生產疫苗、抗腫瘤抗體以及其他蛋白種類,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議。現在大家也逐漸接受了植物可以瞬時表達多種外源蛋白這一新方法。

利用植物來生產“綠色”蛋白藥可稱為生物制藥業的“工業革命”。一直以來生物蛋白生產都是從生物、血液、微生物提取,提取工藝繁雜,造成蛋白產品價格較高,而這些成本最終轉嫁到病人的治療費用上。與傳統醫藥公司利用微生物或者動物細胞在巨大的發酵金屬罐生產蛋白不同,王躍駒的項目是從植物中,例如生菜或者煙草,提取重組蛋白。這種生產技術將不同的蛋白載體對一定生長期的植物進行特殊處理,是以活著的生菜個體為生物反應器,生菜個體數量來放大量產只是增加生菜個體的數量,因此利用植物作為生物反應器更加便於快速大規模生產蛋白,為生物制藥提供一種新的生產途徑。

核心競爭力不是一成不變的,隻有持續不斷的創新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王躍駒的研發團隊通過不懈的努力,掌握了領先世界的植物瞬時表達藥用蛋白平台技術。利用植物生產各類藥用蛋白持續性強,硬件投資也很少。植物源重組蛋白不需要投資大的金屬發酵罐,前期投入成本相對於昂貴的生物藥物可以忽略不計。突出的優勢大大降低了藥物生產成本,提高了藥物生產效率和安全性,為生物制藥提供了一種新的生產途徑,在全球同行業競爭中佔有領先優勢,可為社會提供“綠色、安全、廉價、充足”的生物醫藥產品。

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

在中國實施“一帶一路”頂層戰略的大背景下,中國的醫藥產業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2018年5月29日,應全球化智庫(CCG)特邀來華訪問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彼得·毛雷爾(Peter Maurer)以“國際人道機構與中國企業的經驗分享與合作”為主題發表演講,從人道機構視角闡述“一帶一路”倡議,並介紹國際委員會和中國企業在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合作方向。會上,毛雷爾先生重點提到了國際紅十字會援助的國家因為宗教信仰,有70%的人群對血液以及動物來源制品有抵觸,而王躍駒公司的植物源藥用蛋白平台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會后,毛雷爾先生仔細聆聽了王躍駒公司利用植物平台快速生產各類蛋白(藥用以及非藥用)的創新研發技術,認為植物瞬時表達藥用蛋白項目,是純綠色的,避開了動物制品帶來的困擾。王躍駒的平台致力於用更干淨、更安全的純綠色藥用蛋白產品更好的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幫助“一帶一路”的國家和人民。

萬裡平泉夢,誰憐創業難。“做老百姓可以用得起的生物藥,做利國利民的事。”為了這個創業目標,王躍駒和他的團隊一直在砥礪前行,努力推動國家的創新,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 

(責編:劉瓊、劉婷婷)
X